谷雨,是一年之中农历的第6个节气,也是四季之春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从上古时期,流传至今的24节气中,古人总结出许许多多的民俗习惯。
“谷雨前和后,安瓜又点豆;采制雨前茶,品茗解烦愁。”
农历的3月,古人除了开始耕种田地,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采春茶、制春茶。
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谈到: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清代的陆廷灿在《续茶经》中也指出:茶,雨前精神未足,夏后则梗叶太粗,然以细嫩为妙,须当夏时。
春茶的采茶期,开园采茶最早起于惊蛰节,到清明节所采摘的茶,称为明前茶;从清明节到谷雨期间的茶,又称为“雨前茶”。
古语说:黄金有价,雨无价。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讲,“明前茶”和“雨前茶”也是无价。
比如,《养生仁僦》一书中说,:谷雨日采茶,炒藏合法,能治痰及百病。
春茶明前茶中,人们爱饮的上品茶茗有信阳毛尖等,那么谷雨节期间的,主要有哪些呢?
“源易缘”注意到,几乎大多数的茶,遇到阳光就会“夺味”,但有一种茶例外,那便是——武夷茶。
王草堂在《茶说》中谈到: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头春叶粗 味浓,二春三春叶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
”采茶,清明的时候太早,立夏又太迟了,谷雨的前后,是最佳时间段。如果再迟一两天,等茶叶的气力足够、香气更好的时候,就适合收藏了。“
备受人欢迎的雨前茶,还有一种是谷雨时节采制的二春茶——雀舌。
茶树经过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到了谷雨时节,春梢芽鲜嫩翠绿,叶质柔软……。
其中,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称为”旗枪“;而一芽两嫩叶的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人们形象地称为”雀舌“。
在谷雨前后采回来的新茶,经过加工制成的谷雨茶,茶泡开后造型美观,口感也不比明前茶逊色,因此谷雨茶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4月9日,进入清明”二候“后,牡丹花开始逐渐开放,到了谷雨时节,牡丹花就会盛开,因此,在古代,人们也将牡丹花称为”谷雨花“,也有了”谷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这也是诗人口中所说的: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
在谷雨节的民俗文化中,”源易缘“还发现,不少人爱在谷雨这一天,都会到户外走一圈,或是郊游踏青,或是走亲访友,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个习俗,古人称为”走谷雨“。人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除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外,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能走出一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收成。
除了”走谷雨",古人也会在谷雨时节,用“桃花水”洗浴、喝“桃花水”的习惯。
桃树在民间被称为“鬼见愁”、“辟邪木”等,具有祛除瘟邪的作用。
“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人们在谷雨这一天,或用桃花树下的河水,在洗浴时,洒上桃花瓣一起洗浴,相传可以消灾避祸。
在传统文化《易经》中,春天是五行木气当令的时候,春木,对应着人体中的肝和胆。此时木旺、火象、土死、金囚、水休。
《黄帝内经-素问》中强调: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木之气通于春。木过旺或过衰,都特别容易引起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部和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春季养生时,要多食用些菠菜、绿豆等青色或酸味的蔬菜,达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
农历3月谷雨时节,人体内的肝气稍伏,心气慢慢旺盛,不少人会感到体内积热,不舒服。
此时,如果能食用竹叶粥、绿豆粥、酸梅汤或菊、槐等绿茶,再搭配以芹菜、菠菜、黄瓜等清热养肝的食物,就会起到清热养肝、镇静降压的作用。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资料:《易经》、《黄帝内经》、《月令72候集解》、《茶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