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即可订阅
文 | 小木匠 编审 | 文一刀
刚开始知道《白夜追凶》这部网剧时,下意识地以为是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又或者是一部翻拍剧,好险,差点错过一部好剧。
看了几集,从血迹、脚印、车辙印、宠物毛发等细节判断罪犯身体特征;无神探、无心理直觉,技术队、法医组纷纷提供专业支持;潘粤明“戏精”一样的演技,一人分饰“四角”,一方面为罪案提心吊胆,另一方面分分钟担心兄弟俩露怯,可谓捏住了观众的“心跳”,根本停不下来。
于是,暗暗去关注了所有关于《白夜追凶》的新闻,导演王伟和主演潘粤明纷纷对剧本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潘粤明说,为了这个角色,他等了好几年。按图索骥,我们联系到了本剧的编剧指纹。他答应接受专访之后,小编连文章标题都想好了,“罪案剧如何在公安部和广电总局顺利过审”,“如何用三年时间打造豆瓣评分9.0的国产剧”,“编剧指纹如何区分哥哥关宏峰和弟弟关宏宇”等等。
在很多稿件中,提到本剧编剧指纹具有多年律师行业经验,小编对他的“心理画像”是,眼睛很小,戴着眼镜,不苟言笑,微高偏瘦,逻辑思维特别强,善谈,穿着保守刻板。见到他本人之后,才意识到,我没有从事刑侦行业是多么正确的选择。
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一个问题抛过去,他毫不考虑地回答一个字“会”“对”,就没有下文了;经常问到一个细节,他要想好半天,然后再慢慢回答;经常问到一个人物,他会说很多细节,前因后果,从人性和现实本身展开分析;经常忍不住问到后面的情节,他总一脸认真地问,“要剧透给你吗,我可以说得很明白的”。
这样不按“套路”出牌的采访对象,“心疼”两张八开纸的采访提纲。就这样,我们在指纹咖啡屋和编剧指纹进行了100分钟的对话,更多的时候,被他的真实和幽默打动,就像他的剧本一样,一针见血,不拖沓。他从最初的拘谨到“捂脸”(
指纹咖啡屋的一角:世界知名凶案剪画
一个人区分“四角”不是难事
悬疑罪案类故事,看的是信息不对等
《白夜追凶》讲述了一对孪生兄弟,刑侦支队队长哥哥关宏峰和通缉犯弟弟关宏宇,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在警队,以编外制“顾问”参与各大重案要案调查的故事。这是一部敢于正大光明用“替身”“抠像”的网络剧,指纹和大多数人一样,他喜欢,但不相信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这是一个典型的戏剧化设计。”
很多人都好奇是怎么拍的?小编更好奇指纹在法律界做了11年的专业律师,怎么忽然间去写剧本了?好好地做律师界的“何以琛”不好么?
钟汉良版“何以琛”
编剧帮:在很多稿件里看到您有多年的律师从业经验,也有人说您转行当作家了,能给我们证实一下吗?您现在从事什么职业或者是行业?
指纹:这个问题我解释不了,是因为,我不是作家,我是作者。另外,曾经写小说纯粹是为了写着玩,写剧本对我来讲,确切地说是一个工作,我还没有把它当一个职业,把这个工作完成了,我也不确定今后还会不会写。
编剧帮:您当初为什么想写这个故事呢?
指纹:2014年前后,是凤仪传媒(本剧出品方之一)联系我,是因为小说版权的事。他们就问我,能不能写剧本?我说,我不会写剧本,他说,你试试,应该没多难。我说,行,试试吧,我就写了这个戏。现在回想起来,凤仪传媒真是给予了我足够的信任和耐心,着实很感激。
编剧帮:在剧本之前您也写过这类题材吗?
指纹:我就写过一本小说。
编剧帮:您起初写这类题材的原因是什么?
指纹:我真的没法解释,闲着总会干点什么吧?
编剧帮:潘粤明一人分饰哥哥关宏峰和弟弟关宏宇两角,二人在黑天和白夜“小心”切换,您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会混淆吗?您怎样区分他们?
指纹:不会混淆。不用区分,自己在写,编故事的人自己再区分不了就别写了,这是很简单的事。
编剧帮:兄弟二人的剧情,既让人紧张,又特别搞笑,一不小心吃胖的弟弟、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就找借口上厕所的弟弟等等,您更偏爱哪个人物?
指纹:其实两个我都喜欢,但是如果单纯就人物在剧中的状态来讲,我会更喜欢弟弟。(记者:我也喜欢弟弟,他更孩子气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弟弟的成长性和变化性会体现得更明显一些。我们有时候非常愿意去看到这个故事里面有情感投射的人物,有更多的成长变化,以及主动性。但是如果站在写作者的角度,哥俩儿都喜欢,所以我会来回拿捏,如果弟弟写得多一点,我就要找补找补哥哥,哥哥写得多一点,我就找补找补弟弟。
编剧帮:在您看来,他们二人是否成为了彼此的“镜子”?接下来会有人发现他们的身份吗?
指纹:这个说法太文艺了。理论上来讲,这两个人都有互相隐瞒的故事。这样才会显得戏剧性冲突多一些,我认为这类故事,所有的人能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把所有的实话都说出来,就不需要任何过程了。一个悬疑或罪案类故事,看的就是信息不对等。
如果没记错的话,在每一个案子里都会有一个新的人物发现他们的身份。第一个案例,凶手发现了他们的身份。第二个案子,是酒吧的女老板。这些人有的是死了,有的选择跟他们站在同一个立场,逐渐形成一个“正义小联盟”。也不能一直玩这个梗的,总会被发现。但是发现的人没有揭露他们,有各自的原因。我给出了至少我认为还算合理的解释。
编剧帮:关宏峰脸上的刀疤是剧本创作之初就有的吗?
指纹:那道疤是一个情节,在人物前史中,曾经有一次案件侦破,关宏峰出外勤的过程中遭到袭击,这次事件导致他当时的一个女助理殉职,同时他也受了伤,脸上留下了一道疤。
女性角色设定的作用
故事里所有人都有私心
当被问及剧中女性角色设定的作用时,指纹毫不忌讳地半开玩笑说,“主要是大家都认为故事要有女性角色,恨不得一堆人告诉我说,能不能让谁和谁谈恋爱。”
剧中一个白T恤儿,一个黑背心儿,互相给彼此剪头发,无论是体重上的变化还是天台谈话,经常感动于哥俩儿的互动。其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周巡,他是一个随时会去关宏峰家里查岗盯梢的“兄弟”,如果说亲情感人至深,那么友情的厚度也同样值得丈量。
编剧帮:“扮猪吃老虎”的周巡和关宏峰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把握的?能看到他们一方面展开心理较量,一方面互相信任,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指纹:周巡在故事设定阶段,原来是关宏峰的徒弟,他是一个看上去好像很粗犷的刑侦人员,但实际上他很有头脑,擅长办公室政治。在一个整体的故事里面,我不希望做出脸谱化的人物,一个功能性的专门用来打架的道具。
无论主角、配角、好人、坏人,我希望所有的人物都不是幼稚、愚蠢的。换句话说,如果想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和强悍,不要借他打败了一票“幼儿园”来衬托,他应该是在一个强者林立的环境中能够左右逢源,找到出路的人。
编剧帮:目前看到的周舒桐有点偏傻白甜的人物设定,您觉得故事里面的女性角色设定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指纹:她是从警校刚毕业的孩子,充满热情,有一点幼稚、单纯,她在跟随着兄弟俩去工作的过程中,她有自己的成长,在这一季的中后段就会看到她的成长体现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认为无论是男性、女性,都有各自的强项。但就我接触过的两个刑侦支队而言,只见过两名女刑警,而且都是做内勤和内保的,也许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外勤工作不太适合女性。
编剧帮:我们看到另外两名女性,高亚楠和赵茜。这两个人物设定的原因是什么?
指纹:赵茜是半功能性的人物,她身上有重要的故事线索。这个故事中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法医作为一个半功能性、半情节参与的人物出现。在考虑高亚楠跟主线人物发生什么样互动时,设计她和关宏宇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增加剧情的节奏吧。
编剧帮:在本剧中,我们能看到刘长永、高亚楠、关宏峰都是有私心的。
指纹:什么叫私心?
编剧帮:比如刘长永很护着他的女儿周舒桐,一心想让她离开外勤。
指纹:对,如果这叫私心的话,故事里面所有人都有私心,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有亲情才更像人,我们才能看着一群人,而不是一群冷血的机器组成一个刑侦机构去破案,去维护法律。很多时候这些人物都是试图在私心或私心以外的领域找一个平衡点。
编剧帮:周巡的私心是什么?他好像就是挺正的一个人。
指纹:该怎么形容呢?周巡的私心是想让关宏峰重新回到刑侦支队。在周巡人物设定的前史中,他总打架,什么人都打,嫌疑人也打,嫌疑人律师也打,同事也打,然后就快被停职了。那时关宏峰是市局指定培养的人才,他觉得周巡是可用的,后来周巡跟了他很多年,直到关宏峰在提支队长之前被下沉到派出所锻炼一年。那时周巡已经是地区队的队长了,但等到关宏峰锻炼回来以后升了支队长,周巡申请降1-2个职级调任做他的助理。
编剧帮:他们俩的互动很感人,虽然周巡不相信他,但是他又依赖他。关宏峰说,你就是适合干掏垃圾的活。周巡也默认了。
指纹:说白了,周巡整个的职业生涯是关宏峰挽救的,而且关宏峰算是教会了周巡如何在保留自我的同时还能适应规则与制度,继续从事刑侦工作,这对周巡来讲非常难得。
每个人都有私心,关宏宇一开始的私心就是想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在扮演“关宏峰”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他不再完全只是单纯地扮演一个角色,他开始尝试思考刑侦工作的意义,或是做人的意义,或者反思自己曾经的状态。关宏峰也开始去反省他自己,包括他和他弟弟的关系,以及他在一些事情上做出的判断。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两人共同成长,以及重新认识彼此的一个过程,我认为这就是这个故事核心的主线。把他们统一成一个人看,最明显的客观效果就是他们不得不一天到晚把自己发生的事告诉对方,要么我向你靠拢,要么你向我靠拢,实际上是同时向对方靠拢,尽可能“装”得像同一个人。
改编有时比原创更难
“坑”是要填的,故事也得好看
据指纹透露,原来有十个案子,后来删了两个案子。“其中有一场他们去机场接机,眼看着飞机在机场降落就掉下来了。写的时候他们就跟我说,这个拍摄经费……,我说,我不管,你们看着办吧,我只管写着好看。”
当被问到删掉这两个案子的感受,他回答,“我知道剧本删改的目的并不是想毁了它,我可能不认同,但是我能理解,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差异化的,关宏宇和关宏峰长得再像,他们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回到剧本删改的问题上,是的,我能理解。除了这两个案子,剧本前四分之一也有相当程度的修改,抛开我是否认可那些修改不谈,还是理解。我相信修改剧本的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尝试将作品做出更好的呈现。
编剧帮:据悉,本剧改编自8个真实案例,案例的挑选标准是什么?
指纹:改编案例?我写案子从来不改编。真实案例其实并不好改,因为受制约太多。我印象中按真实案例改编出来的小说好像只有詹姆斯•艾罗伊的《黑色大丽花》很惊艳,其他改编出来的基本都不好看,受限制太多了。这种东西能自己编最好自己编。
《黑色大丽花》剧照
编剧帮:案例与案例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这些案例所有的线索最后都会指向主线的案件吗?
指纹:会,必然是这样。故事从一开始写的时候就设计好了至少两季结束,我会写两季,在两季里完结这个故事,但肯定在第一季给出一个阶段性的交代。
编剧帮:您有想过会得到豆瓣9.0分的高分吗?
指纹:我不看豆瓣,我也没有微博,豆瓣的评分我有听说,但我无从评价。我多说一句,我认为影视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成果,它是集体协力完成创造工作,大到制片、策划、导演、演员,小到编剧、服化道,哪怕是剧组开车的司机,每一个人对成就这个作品都有贡献。无论这部作品的得分高低,它都是所有参与人员得到的集体评价。
编剧帮:就您个人而言,是否还有遗憾?(潘粤明的遗憾是自己有点显胖)
指纹:我没什么遗憾,我是编剧,完成我的工作,写完一个剧本,最起码对得起受众和东家。
编剧帮:罪案剧在审查上还是很严的,您能跟我们分享下公安部的审查和广电的审查有什么区别吗?
指纹:可能广电和公安部对剧本审查有各自的标准,我写的时候没想太多,关于罪案题材的审查,我觉得作品整体的价值观一定得是正的。还有就是我认为是得好看,至少看着不辣眼睛。
第一季的审查结束之后,因为了解到一些审查的方向,第二季整个情节和结构全改了。我现在正在想办法把第二季的“坑”给填好,原来设计好的路不让走了,就得换一条路,尽可能把“坑”填好一些,但万一真有个别填不上的,也没招。有些事只有一种解释,而这种解释不允许使用,那我也没办法。
编剧帮:故事当中“灭门案”的案卷丢了一页,但是刘长永看到的时候,那页是在的。
指纹:那页是周巡补的……(此处省略229个字,因为涉及剧透,欲知详情,留言区见吧)说实话,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这个坑不好填,我另想方法,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方式把“坑”填了。尽力而为吧。
编剧帮:填“坑”也挺有意思的,总觉得有一件事在期待着,有无数种可能性。
指纹:能填得上挺有意思,填不上的话就“不好意思”了。大部分情况下,对“挖坑填坑”这类问题,我的原则是:
一、挖坑的时候就要准备好答案。
二、最好也准备“填坑”的备选方案。
三、“坑”是要填的,故事也得好看。
编剧帮:一般来说,第二季不好做,做不好,口碑容易滑下去。
指纹:也还好,我认为一个剧的故事大概是一到两季就足够完整了,否则就要换主线,一个梗不能玩太久,就像《国土安全》,为了换核心的梗,连男主都可以死。不能像《名侦探柯南》似的永远找不到幕后黑手,当然人家是面向低年龄受众的故事,这样做没问题。滑下去就滑下去呗,我们会尽力不让第二季出现大的水平落差。
罪案题材的发展不是国家政策决定的
写小说和剧本都不费劲,不就是讲故事吗
指纹认为编剧就是拿钱完成工作。关于担不担心被吐槽,他的想法很让人意外,“拍都拍了,剪也剪了,都播了,我每天回家也没见到有人在门口举着锅等着扣我,无所谓。另一方面,这个本子我写了,东家没挑我不是,好像也没什么太大危险”。
他说自己不怎么看国内的片子,但是被问及会不会看《白夜追凶》时,他称,“我得看,不然朋友问起来,没法聊”,做了11年的法律工作,现在写小说也好,写剧本也好,他在尝试新的可能性,“其实我就想试试这辈子到底能够做哪些事,哪些有可能做得好,哪些有可能做不好,但是我想试试,反正这辈子就几十年。”
编剧帮:从2015年开始,犯罪片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影《心迷宫》《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电视剧、网络剧《如果蜗牛有爱情》《灭罪师》也获得不错的成绩,您认为,罪案题材在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指纹:所谓“趋势”,我认为不完全是由国家政策的开放、收紧或审查制度决定的,而是由从事这类工作的创作人员、编导人员、演员以及这类题材的受众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和循环所决定的。如果大家只是一味地去用一惊一乍、重口味、擦边球、生搬硬套的情节、纸片化的人设吸引观众,不断拉低他们的品位,再为迎合被拉低的品味继续拉低作品,二者相互作用,就会越走越低,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家自然会限制的,这是我的感觉。
反之,如果从业人员能够致力于不停地追求作品品质,同时引导和培养观众的欣赏水平,二者形成一种良性互动,逐渐拉高这个领域的整体水平。至于审查制度,我认为创作者不妨把它当做是天然存在的。它确实有时会形成桎梏,这是创作者应该自己想办法去克服的,如果一个故事写不好就是没本事,别拿审查说事。
编剧帮:您之前也写过小说《刀锋上的救赎》,现在也是《白夜追凶》的编剧,您觉得写小说和写剧本有哪些不同?
指纹:写小说比较自然,最好能懂得如何收,因为写小说,600万字、60万字、6万字都无所谓,如何在没有体量限制的创作中,把要写的东西收在一个范围之内是很重要的。
写剧本相反,是如何在有限的体量范围之内能尽量地放,因为时长和场次都是固定的,要在这个范围中把事件铺陈开,尽可能把要叙述的情节和人物的状态展开。
但是说实话,我觉得不是一件特费劲的事,不就是讲故事吗?
写剧本不需要文笔多好,辞藻多华丽,把事说清楚就行了,剧本没有太高的文学性要求,我觉得就是讲故事,讲不好就换一个角度讲。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适合自己的角度。
编剧帮:截止到目前,您觉得哪个领域或者哪个身份是最适合您的?
指纹:宅在家,吃、喝、玩、看片、遛狗最适合,这个工作简直是梦想。(这不是所有人的终极梦想吗)之前因为脚踝骨折,我在家躺了一个月,虽然是瘸的,打着夹板,拄着拐,但是我打穿了一个我认为有生之年可能都不见得能打穿的游戏,把以前落下的剧都看了,把《异形》四本小说、《猎魔人》六本小说都看完了,简直是爽到飞起。
编剧帮:说一下对青年编剧的建议吧,您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
指纹:多看看书,多看看剧,多练练笔,别想那么多。以我的认知,国内这个行业根本没到拼天赋的程度,也不用努力到吐血。只要认真一点、专注一点,事基本就能做成。
采访后记:
编剧指纹不是律师界的“何以琛”,他说自己属于那种干一行恨一行的人。
同时,小编也好奇,为什么他会以“指纹”作为笔名呢?指纹咖啡屋是不是他开的店?
他说,店是和合伙人开的,开了11年。先有的笔名,后有的这家店,笔名我都忘了是为什么,肯定是拍脑门拍出来的。
在采访过程中,指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多说一句”,也是小编最愿意听到的话,因为,只有他“我多说一句”后面的话才能在撰稿中体现,前面的话全是大真话。谁知道“我多说一句”之后的话,套路之中有没有真诚呢?
(备注:欢迎大家到留言区分享观剧感受,也可以向小编索要那229个字的剧透哈)
E/N/D
▽
公司、项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 rene0602
影视公司合作 ◇ zqy24680
编剧合作 ◇ dongmeijuan3274
回复“我要加入分会”加入编剧帮全球分会
投稿 ◇ yunying@bianjubang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一点资讯
界面 | 企鹅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