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早上,因泰山山顶大雾无法观看日出和景点,导致等候观日出游客集中下山,在索道处拥堵、滞留。对此,泰山景区发文致歉,并表示下一步,景区将继续从严落实“限量、预约、错峰”总要求,提升旅游满意度。据了解,当日山顶游客约1.4万人,并未达到游客接待量的红线。笔者认为,关键问题不在没有限量、错峰,而是对突发状况的预判以及应急不到位,若不将纸上的应急预案结合实际认真预防和落实,此等情况日后仍旧会出现。
登泰山的人大多想要在山顶一睹日出的风采,而看日出是需要老天赏脸的。作为一个以日出吸引大部分游客的知名成熟景区,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应该是最基本的工作,并根据天气异常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防止堵塞。另外,早在端午节前期,6月11日景区发布了《泰山景区管委会关于做好端午小长假旅游服务工作的通告》,明确景区将全面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坚持“预留空间、确保安全”原则,而且说明了部分景区及浏览路线因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暂时封闭。也就是说,景区已经提前提出了应急预案并进行公示,但依旧出现了游客拥堵和滞留的情况。以上可以看出,泰山景区此次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重视应急预案里的假设前提,即可能出现的天气问题;二是明知可能出现拥堵并提出了应急预案,仍然落实不到位而出现问题。
应急预案只是纸上摆设这个现象不只是泰山景区有,从很多事例中都有迹可循。比如5月10日,武汉某装饰公司两名工人在幕墙保洁作业时因突遇十级雷雨天气导致吊篮撞击大楼幕墙,抢救无效死亡。可以看到,因为对应急预案的预判漠视和落实失当造成了很多惨痛的后果,企业或者活动中的应急预案往往只是项目书流程里的表面功夫,徒有“面子”没有“里子”,没有真正地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并落实监测。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如果心存侥幸,有可能埋下日后无法挽回的恶果。
应急预案之所以成为项目书或规章中必不可少的流程,是因为它在整体中能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决不能因为突发事件发生的较低概率而随意忽视。而要保证应急预案的可靠有效,则必须与实际结合考量,结合相关专家与有丰富经验的实地工作人员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全面假设,并且落实实时监测预判;对于应急方案则需要定期实践演习,不断熟练完善,两个环节缺一不可。突发事件我们无法阻止,但可以用完备的应急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
文/姜亚男(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