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11日电 题:“小童装”闯出“大世界”——传统产业转型带动综合发展的“织里样本”,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童装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童装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新华社杭州9月11日电 题:“小童装”闯出“大世界”——传统产业转型带动综合发展的“织里样本”
新华社记者吴帅帅、马剑
一边,窄窄长长的扁担街留存了改革开放之初童装马路市场的记忆;一边,童装电商小镇、织里童装产业示范园等释放发展新动能。这就是位于太湖南岸的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
从0.58平方公里到25平方公里,从单纯的本地户籍人口到45万新老“织里人”和谐共处,40载改革开放,小小的织里镇,因小小的童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根扁担“挑”出童装之都
通过吊挂系统,一件件童装在车间悬空穿梭,电脑裁剪、拉伸、自动缝边,不到一分钟,一件精致的儿童连衣裙就从布料变为了成品。这是记者在织里镇今童王童装公司自动化车间看到的场景。
“这样的效率,在我靠着6台缝纫机打天下的创业初期简直无法想象。”公司董事长濮新泉感慨。
“一根扁担两个包,走南闯北到处跑。”改革开放初期,曾经“遍闻机杼声”的织里,许多农民创业者靠着家里的一台缝纫机,做起了小买卖。
“就缝一些被套、枕套拿出去卖。”如今在织里童装城经营一家布料行的杨进根说。没有行销证件,没有目的地,哪里有菜场、市集,就在哪里摆起小摊。“最远到过郑州,一次带着几百套枕套,半个月就能卖完,一趟下来能赚200多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织里人在传统纺织、刺绣产品生产基础上,开始集中进入童装产业,童装成了织里镇的产业名片。
织里镇党委书记宁云说,几十年来,虽然织里童装产量有过起伏,但织里童装一直走在转型发展的路上:家庭小厂有序进入产业示范园区规范生产;产业工人从出租屋搬进员工宿舍;规模以上企业正在用品牌谋求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织里镇共有童装生产企业1.3万家,童装电商企业7000余家,年产童装13亿件(套)。
从“微笑曲线”两端找利润
“现在织里童装主要在‘微笑曲线’两端,也就是在设计和销售上做文章。”中国织里童装城业务负责人张凯说。2010年建成的织里中国童装城,除了传统的面料交易、辅料采购,还是覆盖设计、打样、展示、营销拍摄为一体的童装设计中心。
设计师胡丽琼原来是织里童装厂的普通员工,而今开起了设计工作室。“原来织里的模式就是‘现抄现做现卖’,现在我们卖的是创意、设计。”
她说,只要有灵感,设计师可以马上通过3D排版设计,大体感知效果,如果可行就能在打样间做出一个样品,最后在隔壁的走秀台,通过每周10多场的小模特走秀展示。
据介绍,这个设计中心已经汇聚了近20个工作室,每天都有新的童装款式被当场买走,有的甚至成为当季热销品类,每个设计团队年平均收入约200万元。
濮新泉说,品牌化经营后,企业同款童装的利润率至少提升40%。“一线工人减少了,设计团队扩大了;车间劳动减少了,网上营销增加了。”
在今童王园区内,有一片专业童装摄影场地,卧室、运动场、火车站、咖啡厅所有生活场景一应俱全。每到傍晚,会准时迎来一波拍摄高峰。
据了解,童装行业还带动了化妆、小模特培训、摄影等许多衍生产业。
张凯说,通过一根网线,去年织里童装已经实现了100亿元的网上销售额,“双十一”,仅织里镇有名的淘宝村大河村就实现了5亿元的销售额。去年,织里童装实现年销售额超500亿元,约占国内童装市场份额的50%。
从产业富民到和谐兴业
织里镇人大主席薄国欣表示,童装产业为小镇带来了财富和大量外来人口,更重要的是,织里把这些异乡人留了下来。
江苏盛泽人王汉超从小跟着父母到织里创业,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织里经营面料生意。“小到一块吊牌、大到面料辅料,在织里已经形成了童装行业成熟的产业链。我觉得在这里有更多的事业发展机会。”王汉超说。
来到织里的打拼者最后成了创业者,靠童装产业在织里扎下根来。
织里童装商会会长杨建平说:“从事童装近30年来,我带出了近百个老板,他们有的在织里办厂,有的在老家做老板,这是我感到最骄傲的事情。”
记者了解,现在,织里每年外发加工童装约4.5亿件(套),产值130亿元,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吴兴区委书记吴智勇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织里童装产业转型的背后,是织里小城镇的转型、新老织里人的转型,成功走出了一条团结打拼、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织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