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晋中4月18日电 题:山西和顺:重回大山的“90后”养牛创业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80后在家创业养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80后在家创业养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晋中4月18日电 题:山西和顺:重回大山的“90后”养牛创业人
中新网记者 陆祁国
通红的夕阳又一次成为神奇的化妆师,给依山而建的菜地沟村镀上了一层金色。山沟里的一条小道上,几头牛悠闲走来。
“我的牛回来了。”王文军快步走下山坡,把牛带进牛棚圈好。
今年31岁的王文军系山西省和顺县李阳镇菜地沟村人。经历过都市繁华的他,5年前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发展养牛产业。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辛苦的他,走出了与很多同龄人不一样的致富路。
承载了王文军童年记忆的菜地沟村位于太行山深处,经济落后。这个户籍人口150人的小山村,常住人口仅有40人。
2015年,怀揣致富梦想的王文军经人介绍前往河北白沟打工,在一家民营企业加工箱包配件,每年纯收入2万余元。工作一年后,他辞职回到和顺县开出租车。
“最初的两份工作都不是很满意。”王文军说,他有一份挥之不去的创业情结,很想利用菜地沟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发展养牛产业,奈何手头积蓄太少,这个想法一直无法实现。(资料图片)身后的牛儿越来越多,王文军的笑容更加灿烂。 受访者供图
机会出现在2017年。当时,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派驻菜地沟村第一书记李宏波创办的山村广播站,播出一条有关“贫困户小额信贷”惠民政策消息。
“这项政策的好处是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利息由政府承担,对贫困户来说相当于无息贷款。”因为自己就是贫困户,王文军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解决创业资金短缺的好渠道吗?
在李宏波的帮助下,同年6月,王文军申请到1.6万元贷款。“刚开始钱少,只能小打小闹,买了两头小牛。”
“养牛是个辛苦活儿,像他那个年龄的,极少有人愿意天天闷在村子里。”李宏波说,王文军既能耐得住寂寞也能下得了辛苦,白天基本上都在村子里,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平时也就晚上能偶尔回一趟县城。
平时,王文军养的牛去山坡上吃草时,不需要人看管。每天早晨把牛放出去之后,他就忙着清理牛粪。“每天要铲出来3担,我再挑到自家的玉米地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年。
辛苦还不止此。王文军种了20亩玉米,玉米和玉米杆都可以作牛饲料。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他都要抢在下雪之前把玉米杆全部拉回来,切割之后打包封存以备冬季使用。
2021年11月5日晚上,王文军回了县城,山里突降大雪。第二天赶回村里后,他天天都要刨开厚厚的积雪,把玉米杆往村子里运。“连着干了十几天,好在玉米杆全都收回来了。”
夏天,王文军最担心的是下大雨,因为这种天气牛容易迷路。有一次突降大雨,晚上7点多还有3头牛没能回来,他就冒雨徒步七八里路,爬到山坡上找牛。
当天,王文军因为没来得及带手电筒,只能借助手机电筒那点微弱的光在山坡上艰难前行。“身上湿透了,又冷又饿,浑身抖得不停。”王文军咬牙坚持到晚上10点多,终于把3头牛赶回村里。
“前两年很紧张,这两年好多了。”王文军说,2020年,他卖出3头小牛,2021年又卖出7头牛。从今年开始,他每年至少都有6万元以上养牛收入。
此外,王文军还担任村里的护林员和集体磨坊管理员,每年还有近1万元收入。
今年,王文军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养牛数量要从现在的11头增至20头。这个想法实现后,他的养牛纯收入每年可以达到十几万元。
“辛苦一点、孤独一点无所谓。”王文军说,他坚信创业路上经受的磨砺,都会成为他致富路上的另类财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