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全市吹响了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号角。1月30日,龙川县召开全县高质量发展现场会,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擂响抢项目、拼经济、抓发展的声声战鼓。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主导产业突出,发展势头强劲。 冯晓铭 摄
2023年,龙川将抢抓乡村振兴战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机遇,厚植生态资源优越、产业基础厚实等“六大优势”,企业为尊、项目为王,提级、提能、提速、提效,力争上游、争创一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把高质量发展“施工图”转化成龙川发展“实景图”,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龙川。
龙川坚持制造业当家,打造“大产业”,支持景旺三期、联懋二期、宝利光电等超亿元项目加快建设、达产达效,招引一批补链延链强链产业项目,加快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建筑工业产业和空气能、新材料等十亿级产业。全力推进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引进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10个以上,紧盯26个省、市重点项目发力,保障好一批民生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建设通山达水、色彩多样的魅力绿美空间,不断夯实龙川高质量发展底色。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奋力培育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
一年之计在于春,砥砺奋进正当时。2023年,龙川县将持续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真抓实干发展制造业,大力发展“3303”产业集群,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抓大产业、大抓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向群而聚、向高而攀,做大做强“当家产业”,支持景旺三期、联懋二期、宝利光电等超亿元项目加快建设、达产达效,鼓励中建二局阳光智造、航辉钢业等企业增资扩产,力促瑞成、穗发、合泰等重点企业上规升级。抓住用好省委、省政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政策措施,招引一批补链延链强链产业项目,确保2023年电子信息、建筑工业产值分别达到65亿元、20亿元,加快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建筑工业产业以及空气能、新材料等十亿级产业。
抓大平台、大抓平台。持续扩大发展平台。以提升“一园四小区”产业承载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3个1平方公里”计划(“一园四小区”工业园区整治低效用地1平方公里、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开发面积11平方公里、高铁新城“一轴一心”范围内整备产业用地1平方公里),推动园区提质增效。规划建设新发展走廊。以赣深高铁龙川西站为“中心”,沿高铁新城至宝龙工业小区的205国道北移线为“主轴”,形成“带”状建设工业走廊,沿线发展工商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持续加强省级产业园平台建设。推动宝龙产业园创建省特色产业园、省级高新区和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配套完善产业园区生产生活、创新创业、产学研用服务功能,打造主导产业明晰的特色园区;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持续抓好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为项目建设腾出空间。
抓大企业、大抓企业。建立企业培育“一库三单”,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确保2023年新上规企业6家以上、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入园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建立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引导企业提升技术、拓展市场、扩大产能,推动不少于15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
加速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
以项目建设大提速助力高质量发展
抓好项目建设,既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策。龙川始终把抓发展、稳增长的着力点放在项目建设上,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奋力写好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抓项目服务。围绕在建、新开工、在库项目,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面落实“三重、四化、五个一”工作闭环体系。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考核指标,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时序化”工作机制,落实好“一个重大事项、一个责任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督导问责奖励机制”的工作要求,分类细化分解,准确定位目标、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项目落地、落实。
掀起新一轮项目招引热潮。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创新招商引资形式,县领导干部亲自招商、带头招商,强化以商引商、以链招商、上门招商、联合招商,持续优化招商评分表,提高产业配套率和集聚度,确保引进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10个以上,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热潮。
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坚持把项目现场当考场、把项目工地当阵地,围绕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紧盯26个省市重点项目发力,推动景旺三期、宝利光电项目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建设投产,保障好一批民生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大提速推动一季度“开门红”。全面落实项目ABCD类分级管理制度,加快推进137个在建项目、69个可实施项目、249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17个正在谋划项目有序转换,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掀起新一轮项目服务热潮。建立完善县领导牵头联系项目制度,每位县领导至少牵头联系1个大项目,常态化开展“周二企业服务日”“周三项目推进日”工作,优先安排与抓经济、抓项目、抓企业服务相关的工作,推动各类力量、政策、服务向产业发展倾斜。坚持要素供给与配置效率相统一,在产业空间供给、劳动力供给、资金供给等方面出实招、出硬招,在项目立项、用地用林、环评等审批服务上全力支持配合,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建设、投产、达产”周期,为企业抢抓机遇、抢占份额争取宝贵时间。
全域全面“融湾”“融深”
“反向飞地”推动产业合作共建
龙川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平台,在主动融入和服务大局中抢抓机遇,推动产业共建、区域协同创新,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业合作共建。用好宝安对口帮扶机制,加快建设龙宝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龙川企业在科创中心设立研发基地、企业总部、招商引资窗口,打造“反向飞地”发展模式的新样板。积极探索与宝安区共建高铁新城,以龙川西站、高铁新城为节点,联动宝龙、宝塘、梅村三个工业小区以及高铁新城、幸福新城,推动产业发展与高铁建设协同互促,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努力实现产城融合。
深化对外合作开放。大力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粤贸全球”等平台,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开拓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确保202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以上。大力培育咨询设计、物流等服务外包企业,力争培育一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企业。加快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高技能工匠人才和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深化与“双区”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中科院大学双创基地、深圳大学孵化器等重大科创平台功能,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更多高科技成果在龙川落地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确保2023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存量47家以上。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包办制”,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杜绝庸懒散拖行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真正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1 24 315”高质量发展工程
构建更高质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2023年,龙川以实施“1 24 315”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精心打造“公园城市”。抢抓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契机,以“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发展联动、设施共享”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全面拉开县城发展框架,加快205国道北移、幸福大桥等项目建设,推动幸福新城、高铁新城“跨线”完善功能,加快推进东江“一江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及产城融合开发建设,精心打造“公园城市”。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强化麻布岗副中心功能定位,打造龙川北部商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加快龙母、鹤市等中心镇建设。各镇要结合自身“16字”发展定位和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化”,确保到2025年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托丝苗米、油茶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整县推进实施“一镇一园”全覆盖试点建设,加快打造以丝苗米、油茶、茶叶、生猪、预制菜、花生等为重点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确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确保每年粮食面积稳定在52.9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3.5万吨以上。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奋力建设绿美龙川 走“绿富”双赢之路
龙川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绿美龙川,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大力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以森林城市创建和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为载体,统筹点、线、面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推进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建设通山达水、色彩多样的魅力绿美空间,确保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25%,森林蓄积量达990万立方米,不断夯实龙川高质量发展底色。
大力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打好绿色转型主动仗,按照绿色发展标准推动产业优化调整、转型升级,促进能源、建筑、交通运输等绿色化转型,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省级油茶产业园建设,推动种植面积、茶果深加工及农旅发展,构建全产业链条,让绿色生态产业成为百姓致富产业,实现“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按照“一城一山一水”全域旅游布局,加快霍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佗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做大做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域旅游“龙川样本”。加快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森林旅游、高铁旅游等业态产品,促进重点景点、景区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打造更多“一晚两天”“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黄敏立
【通讯员】陈小玲 曾祥太
【作者】 黄敏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