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作人第七季#
期货多年,付海棠在自己的传记书籍中,透露了自己在金融市场打拼后总结的几个规律,这些规律,不仅仅是他在投资期货市场后所总结出来的,还有他为实现更大概率战胜期货市场,曾无数次对现货的调研和实地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
也就是说,他总结出来的这一套规律,不仅仅适用于期货市场,更适用于现货市场。
规律1.现货引领期货
很多人可能没有接触过期货,但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期货”这个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但凡有一个产品的价格上涨,亦或者是持续的价格暴涨,我们便可以从网络上或者身边的各个渠道中被动获得一个很重要的讯息,那就是:产品价格被期货市场炒作。
一直以来,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或者绝大多数人都被动地认为,期货的价格会带动现货价格的涨跌,也就是说,期货的涨跌会优先于现货的涨跌。
按正常来说,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在震荡行情中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严谨一点来看,在单边大行情中,往往是现货引领期货,现货的涨跌幅度大于期货。甚至,现货的一波行情要比期货剧烈得多,涨跌幅度远大于期货。
由此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做期货的根本,就是现货和现货的供求关系
其实,了解期货发展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期货本来就是从现货市场衍生而来的,期货合约对应的始终是现实存在的商品,而现实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现货价格的走势,也决定了期货价格的走势。所以,说的简单点,炒期货就是炒现货的涨跌预期。
这就好像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某个商品的现货价格又涨了,该商品期货被一些投机者炒高了。事实上,商品现货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因为期货涨了,而是因为现货本来就出现了供应不足的现象,供需失衡之下,必然会用价格去平衡它。
规律2.产品的价格如果长时间低于成本,一旦出现供需失衡,就会爆发上涨大行情
这一项主要针对的是农产品,如果一种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于成本,那么,农民对于这种产品的种植或者生产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在长期低于成本之下,甚至会有更多的农民放弃种植这一品种。
一旦该品种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下降,又恰巧遇上个什么天灾,进一步导致了总产量的下跌,抑或是整个大环境都处于通胀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的供需失衡,必然会爆发大的行情。
当然,想要捕捉这样的行情,不仅要多方了解情况,还尽量要实地考察整体产量和供需情况,以便获取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而不是像网络上遍处都有、大家都知道的、看似真实的数据。
规律3.不同时段的涨幅会爆发不同程度的行情
当一个产品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供求的缺口很大,而且整个外围的环境也很配合,上涨就是必然。
按理来说,严重供不应求必然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但是如果一开始被限制上涨,或者只是小涨,那么,在后续的价格走势中,必然会出现大幅的补涨。
因为在本就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有外部力量刻意的压制价格,或者产品的价格只是小幅度的上涨,此时,人们对供求缺口的预期还并不能完全掌握和了解。一旦后续对供应情况了如指掌,或者供应缺口严重超预期,在了解实际缺口的情况下,必然会狠狠的补涨。
当然,如果一开始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就已经涨了,那么,后续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涨幅。因为人们对供应缺口的预期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
用傅海棠对历史某个产品行情的分析,对这个规律加以了解:有一年,产品行情在9-11月初大涨,仅两个月时间,价格就翻番,这完全是因为在产品收获时,大家发现了产量的严重下降,比预期的供应严重得多。
当年是从 2 月开始,到5 月中旬,价格就从1.5万上升到1.8万,小幅度涨了一波以后,便开始一直横盘。
假如当年这一波上涨期间,2-5月涨得比较多,或者是从2月一直涨到8 月,那么就不会出现历史上 9-11月的大牛市。也就是说,就因为2 月到 5 月这一波没怎么涨,那么9 月-11月的上涨就更加凶猛。
规律4.大行情往往发生在收获季
规律4和规律3还是有一定的衔接的,为什么大行情往往会发生在收获季节?这就是因为人们在收获之前对减产的了解或者预期是不充分的。
这就好比我们在预期半年以后,某农产品一亩地减产是100斤,可是到了真正收获的时候,我们才能确认减产到底是150斤还是200斤。
会出现这样的误差,这与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在确认一个信息之前,往往会对自己的预期抱有各种奢望,即便当下已能确认市场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但是人们同样会有“等新的供应上来就会缓解供求关系”的这种心理。
当大幅超预期的减产讯息已经得到确认,或者把他原有的一切幻想都打破,他也会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农产品涨幅的大牛市往往是在收获季节,而不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
规律5.供不应求时,价格到底能长多高,就要看需求抑制度
当一个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以后,便会抑制一部分的需求,如何判断这个价格是否到顶,或者说它是否还有上涨的空间,那就要判断他抑制了多少需求。
如果这个价格抑制的需求刚好与供应缺口相吻合,不用想,价格想要继续往上走的概率是很小的。
如果抑制的需求还不够,甚至需求仍然大于供应,那么价格就一定会出面,让买方和卖方达成共识。
这就是供需不够、价格来凑的道理
规律6.农产品看供应,工业品看需求
其实,从历史的真实数据可以证明,用供求关系分析农产品的价格走势比工业品更有效。因为,农产品的消费基本稳定,而工业品的需求则不稳定。
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往往与整体经济环境状况正相关,当经济环境好时,人们有更多钱用来消费,需求自然会上升。相反,就会就下降。倘若遇到经济危机,钱包缩水了,需求更会急剧下降。
当然,农产品看供应,更多的是因为农产品是靠天吃饭,气候问题会直接关乎到农产品的总产量,会直接影响市场上农产品的供应量。
而相比之下,工业品供应的可调节性比较高,如果供应缺口大了,扩大产能就能解决供应的问题。如果供应太多,大不了闲置一部分产能即可。
所以做农产品应更加关注供应,做工业品则要更加关注需求。
说得再简单一点,天定的东西容易分析、预测、找规律,人定的东西不容易分析、预测、找规律
农产品更多是天定的,工业品则更多是人定的。
参考书籍:傅海棠《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
【作者简介】:
万子婳:学者
感谢您的阅读,如能转发,甚幸!
图片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必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