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析临海郡章安县、会稽郡鄞县地置宁海县,县治设白峤(今跃龙街道),属临海郡。
传说当时晋将王濬率兵沿海南下,到处怒海狂涛,到三门湾则风平浪静,因此县取名宁海。由于宁海与临海发音相近,习惯上称(外)宁海。
南朝宋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三月,属会州临海郡,寻复扬州临海郡。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属东扬州临海郡。
南朝宋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属东扬州临海郡。
南朝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宋孝武帝更历阳王陈子顼(xū)为临海王。国都章安(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
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复立扬州,扬州还为东扬州,属东扬州临海国。
南朝宋永光元年(公元465年),省东扬州,并扬州,属扬州临海国。
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刘子勋称帝,陈子顼的长史孔道存等挟子顼起兵响应,但不久被刘彧击溃,陈子顼被赐死,国除,属扬州临海郡。
南朝齐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立萧昭秀为临海王,临海国都章安,属扬州临海国。
南朝梁普通五年(公元524年),分扬州、江州置东扬州,属东扬州临海郡。
南朝梁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属东扬州临海郡。
南朝陈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寻省东扬州,并属扬州,属扬州临海郡。
南朝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六月,以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晋安、建安八郡置东扬州,属东扬州临海郡。
南朝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尚书仆射到仲举、中书舍人刘师知等谋夺陈顼权,不成,均被杀。陈顼以宣太后名义宣称文帝遗志,废黜皇帝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南朝陈太建二年(公元570年),陈伯宗死,国除。属东扬州临海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后,罢天下郡制,以州统县。废临海郡,撤章安、始丰、宁海、乐安4县入临海县。属吴州总管府处州临海县。
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属吴州总管府括州临海县。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属处州临海县。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永嘉郡临海县。
隋义宁二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属海州临海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于临海县设海州,复置宁海县,县治设海游(今属三门县),属越州总管府海州。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属台州(治今临海市古城区)。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撤宁海县并入章安县(治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省章安县,属台州临海县。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属江南道台州临海县。
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复置宁海县,治广度立(今跃龙街道),属江南道台州。
唐神龙二年(706),以县东地域辽阔,析归新建之象山县。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33年),属江南东道台州。东道治今苏州市。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属江南东道临海郡。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属浙江东道台州。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属江南东道台州。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属浙江东道台州。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属江南东道台州。
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属浙江东道台州。
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属义胜军台州。义胜军治今绍兴市越城区。
唐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属德化军台州。德化军与台州同治今临海市区。
五代 梁太祖开平元年、吴越国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属吴越国德化军台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属浙江东道台州。
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属两浙路台州。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市。
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分为两浙路(治杭州)为东西路,两浙东路辖越、婺、衢、明、台、处、温七州。治山阴县(今绍兴市越城区),寻合为一,九年(公元1076年)复分,十年(公元1077年)复合。属两浙(东)路台州。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属两浙东路台州。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属江淮行省浙东道台州。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灭南宋,置江淮行省与扬州,统两淮、两浙帝,又称淮东行省、扬州行省。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还治央行走,复称江淮行省。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再次徙治杭州。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以江北州县隶河南行省,改成江浙行省,属浙东道台州路。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罢福建行省,以其地属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附近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六年(公元1302年)十月,浙东道治庆元路(今宁波市区)管辖庆元、衢州、婺州(金华)、绍兴、温州、台州、处州(丽水)七路。
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丙戌(公元1359年1月21日),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台州路、朱元璋浙江分省台州路。浙江分省治宁越府(今金华市),二十年正月乙卯(公元1360年2月14日),改宁越府名为金华府。二十三年戊寅(公元1363年2月21日),徙浙江分省省会于严州府(建德市)。二十六年十二月已未(公元1367年1月12日),裁浙江分省,改置浙江行省,省会自严州府移治杭州府。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属浙江行省台州府。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设长亭、越溪、铁场、曼岙、窦岙巡检司。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建健跳所城(今属三门县),置千户所,属宁海县。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属浙江省台州府。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属浙江省绍台道台州府。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属浙江省宁台温海道台州府。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属浙江省台海道台州府。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属浙江省宁台道台州府。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属宁台道台州府。
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宁海县区划由52都改设为93庄。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宁海县划分为15乡镇。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属浙江省台州军政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七月,属浙江省。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属浙江省会稽道。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属浙江省。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9月,属浙江省第五特区。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10月,属浙江省第四特区。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属浙江省临海行政督察区,实行保甲制全县192乡镇合并为81乡镇,共编828保,8228甲。
(注:其时保甲制主要内容:十人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一名。实际操作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可略有弹性。在城市则以每一门牌为一户,如同一门牌内有两家以上仍以一户计,编为第几保第几甲第几户,设户长。户长由此门牌内各家互推一人充任。根据《南京市城区编组保甲暂行办法草案》之规定,南京城区“二十五户为一甲,二十五甲为一保”、“编余之户十五户以上另立一甲,十四户以下并入邻近之甲;十五甲以上另立一保,十四甲以下并入邻近之保”。)。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属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县行政区划调整为缑城、海游、长亭3镇和51乡。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7月,省政府决定成立三门县,将宁海县海游等17个乡(镇)划归三门县管辖。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属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1月8日,省政府决定将新昌“飞地”(今属双峰乡)划归宁海,但未具体交接。至解放初,人民政府重行决定,办妥交接事宜。是年,废保甲制,全县设5区,29乡镇。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6月,属中共浙江省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5日,宁海解放。
1949年10月10日,宁海县属浙江省台州专区。
1954年10月22日,属浙江省宁波专区。
1957年9月23日,属浙江省台州专区。
1958年10月7日,省委决定(国务院11月21日批准)撤销宁海县建制,并入象山县,县治设力洋,10月中旬,原宁海县辖区设立13个公社。12月29日,属浙江省台州专区象山县。
1959年4月,象山县治迁原宁海县城关镇,属浙江省台州专区象山县。
1961年2月,全县大队由1035个调整为1055个,生产队由4827个调整为5263个;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宁海县,以原宁海县并入象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宁海县属浙江省宁波专区。
自此,宁海县一直隶属宁波。
1970年,宁海县属浙江省宁波地区。
1980年12月,县革命委员会复名县人民政府。
1983年5月,开展乡村规划工作,改公社为乡,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建立村委会和经济合作社。
1984年7月27日,撤销宁波地区,改为市管县,宁海县属浙江省宁波市。
10月27日、12月28日,省民政厅分别批准长街、力洋、西店、黄墩(更名为桥头胡)和梅林、桑洲6个乡为建制镇,年底,完成48个乡镇1270个村的初步规划编制。
1985年,省民政厅批准深甽、峡山2乡为建制镇。至此,全县共7个区,1个县属镇,8个建制镇,40个乡。1987年1月4日前童乡改为前童镇。
1988年9月2日黄坛乡改为黄坛镇。
1989年12月15日撤销城郊乡建制,原辖区划归城关镇。
1990年11月7日官岭乡改为一市镇。
1994年,宁海县辖14个镇、5个乡:城关镇、梅林镇、西店镇、桥头胡镇、深甽镇、强蛟镇、一市镇、明港镇、力洋镇、前童镇、桑洲镇、长街镇、岔路镇、黄坛镇、双峰乡、大佳何乡、越溪乡、茶院乡、胡陈乡。
1996年12月20日,浙江省民政厅(浙民行字34号)批复同意宁海县大佳河乡撤乡建镇。至此,宁海县辖15个镇、4个乡。
2001年2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号)批准同意宁海县撤销城关镇梅林镇桥头胡镇设立新城关镇:撤销城关镇、梅林镇、桥头胡镇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城关镇,辖198个村、22个居委会,驻人民路79号。2月18日正式实施。新城关镇面积为319.3平方千米,城区规划面积86平方千米,下辖居委会22个、行政村198个,分镇、区两级管理,设有城中、城南、梅林、桥头胡等6个管理区。
2001年末,宁海县辖13个镇、4个乡:城关镇、长街镇、明港镇、力洋镇、一市镇、前童镇、桑洲镇、岔路镇、黄坛镇、大佳何镇、强蛟镇、西店镇、深甽镇、胡陈乡、茶院乡、越溪乡、双峰乡。共有33个居委会、83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2002年末,宁海县共有28个居委会、832个行政村。
2003年10月1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162号)批准,同意宁海县城关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宁海县城关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宁海县政府直辖。10月16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甬政发104号)批准:(1)组建跃龙街道,管理南部12社区、67村,驻人民路75号。(2)组建桃源街道,管理中部50村,驻竹口村。(3)组建梅林街道,管理西北1社区、48村,驻梅深路20号。(4)组建桥头胡街道,管理东北1社区、33村,驻中新北路16号。10月24日,跃龙(105平方千米)、桃源(58平方千米)、梅林(97平方千米)、桥头胡(59平方千米)4街道正式设立。四个街道组成宁海中心城区,面积319平方千米。
2003年末,宁海县辖4个街道、12个镇、4个乡: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长街镇、力洋镇、明港镇、一市镇、桑洲镇、岔路镇、前童镇、黄坛镇、强蛟镇、大佳何镇、西店镇、深甽镇、茶院乡、胡陈乡、越溪乡、双峰乡。共有25个居委会、83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跃龙街道。
2004年8月30日,浙江省政府(浙政函128号)批复同意宁海县撤明港镇,并入长街镇、力洋镇;撤双峰乡,并入黄坛镇。调整后,全县辖4个街道、11个镇、3个乡: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长街镇、力洋镇、一市镇、桑洲镇、岔路镇、前童镇、黄坛镇、强蛟镇、大佳何镇、西店镇、深甽镇、茶院乡、胡陈乡、越溪乡。
2004年末,宁海县共有26个社区,831个行政村。2005年末,共有26个社区、807个行政村。2006年,宁海县将807个行政村调整为398个。2006年末,全县共有28个社区、398个行政村。
当前宁海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