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隋唐开科举以来,古代的读书人总算有一条跻身仕途的康庄大道,科考中的身份也成了老百姓生活中津津乐道的话题,秀才、举人、进士,包括探花、榜眼、状元,这些都是古代百姓眼中高高在上的人物。而科举中的这些群体,真的有那么高不可攀吗?咱们不妨把这些群体放到现代社会中在类比一下,或许能有更直观的认识。一般来说,秀才、举人、进士,这三个群体最具代表性,咱们只聊这三类人。
首先看进士,进士又称天子门生,顾名思义,当朝的皇帝是他们的主考官,这一殊荣将他们与其他考生区别开来。既然是皇帝的门生,自然也是朝廷着力培养的后起之秀,当官肯定不在话下,再次也能到地方上深造,运气好的便能进入中央,成为皇帝身边的幕僚,一开始官阶可能不高,但胜在能在御前行走,升迁的速度自然要比下放的进士要快的多。历史上每一科的进士大多能出一位流芳千古抑或遗臭万年之人,可见这群人之优秀。
再说这举人,进士是全国范围内的佼佼者,举人在区域上比进士低了一个等级,举人是省一级的胜利者,咱们可以把士当做每个省的高考状元,举人差不多算每个地级市的高考状元。当然这是按考试级别算,但实际上举人的地位要远胜过地级市高考状元。举人在其所在地享有许多政治特权,比如说免役免税,见到地方官不用行跪礼等等,到了举人这个层面,想成了国家的人了,政府赋予的特权很容易转化成实际利益,比如说地主老爷们把田地挂靠在举人老爷名下,地主老爷免了赋税,举人老爷也有分润。利用这些特权,举人实际上就成了体制内的人,即便没有实际官职,也由国家供养。
最后说说秀才。秀才到举人这一步是最难的,也是古代读书人最基本的梦想,因为考中秀才并不能带来实际利益,真正带来利益的特权在举人这个层面。但是大伙也不能看轻了秀才这个群体,就录取比例来说,秀才的淘汰率可以现在的本科生高多了。差不多到了硕士的级别。举人有点类似现在公务员,由国家供养,部分举人没有官职但不影响吃皇粮。秀才就好像没找到工作的研究生,进士则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拔尖的那么一小撮人,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