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去看了《奇迹 笨小孩》,竟是意外的惊喜。导演非常会讲故事,节奏感非常好,没有一丝冗余。
全员演技在线,演技最值得肯定的是景浩和景彤,四字弟弟的演技非常自然,毫无表演痕迹,让你觉得他就是景浩,景浩就是他,那个修手机,骑着电动车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少年,那个倔强、孤勇、拿命相搏才险赢生活的年轻厂长。
而小女孩陈哈琳的表演真实而感人,大眼睛扑闪扑闪,看到哥哥受伤,会抓住他的手,含着眼泪说:去医院。晚上住在厂房里害怕时,问哥哥:你会一直在吗?心都化了。
这是个创业者九死一生的故事,也是最平凡的小人物苦苦挣扎的故事,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能够拍出来,将一群小人物的绝望和困境刻画出来,就目前的环境来说,我觉得难能可贵。
曾经五块钱就能活一天的三和大神,网吧生存者,因为遇到一个开吊车的本地姑娘,突然间就想成家,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急需要找一份工作来获得女方家长的认可,更想要踏实过日子。
齐溪扮演的梅姐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在毫无保障措施的流水线上工作,听力严重丧失,那么多人都妥协了,只有她不肯,执拗的将工厂告上法庭,哪怕对方让一群无赖混混逼她签和解书,她也绝不妥协。因为她如果签了,工厂就更不会把工人当人了。
那是一群地痞流氓,一个弱女子,任谁看着都害怕。当被打的时候,她奋力还手,哪怕明知打不过,当对方打碎了她的助听器,那是孩子省下了一年的早饭钱才给她买的,她拖着锄头,眼里冒着火星,咬着牙,一副拼命的架势,若不是景浩等人死命拦着,我丝毫不怀疑她会将那几个无赖打得全身是窟隆。
工伤事故后的维权有多难,这只是一个缩影。
而血汗工厂的代工业务,是必须要将成本控制在骨头里才有可能盈利的,而如今这些工厂有相当部分转移去了越南。
老梁的老婆是聋哑人,两口子在私人开的养老院打工,当交不出房租无家可归的景浩兄妹找来时,是梁婶值夜班才空出来一张床给兄妹俩住。
老梁两口子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住在养老院提供的宿舍里,生活同样艰难。
更别提景浩这个创业的小老板了。
一个月3000块的集装箱就是微型车间,一屋子老弱病残就是车间工人。
景浩要白天去干高危的高空清洗玻璃的活儿才能交得起工厂的房租、水电、和工人工资。
白天干活,晚上熬夜拆零件,他不是蛮干,他倾尽所有,去统筹、去拆解每一个环节,只为了能够运行下去。
他有勇,有谋,有韧性,还有拼出命的勇气。
创业有多难,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政策的突然转向,原本的合作订单飞了,资金链断裂,交不上房租,就那几万块钱的货,都有贼惦记着。
拦下李平车的那个台风夜,风雨里被吹得东倒西歪瘦弱的背影,有那么一刻,我在想,换成是我自己,可能已经崩溃了,很难不会有轻生的想法。
可风雨里,他还是走到了学校,去接到了妹妹。
有时候,看上去是机遇,但机遇之后也是巨大的风险和代价。
生活是那样的残酷,但残酷之中也有那一点点守望相助的温暖。
我最喜欢的是婚礼那一场戏,几乎所有的小人物都有自己动人的高光。
20岁的年轻厂长,哪怕就是个草台班子,也打扮得规规整整作为证婚人在台上照稿子发言,张超这个曾经的三和大神,追风少年也被激起了新生活的渴望,生活不管如何艰难,婚礼这种喜庆的时刻,总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和喜悦。
因为都受过苦,所以能感受到他人的苦。
景浩欠房租几个月,东拼西凑也没凑够房租,但在街道居委会和梁叔的帮助下,也拿回了行李和生活用具。
景浩一直在拖欠着集装箱的水电费和房租,但老板那一声高喝:谁容易!是你,是我,还是他们?但每次其实都宽限了几天。
清洁队的大哥在知道景浩手指断了三根后,虽然说话非常难听,但还是多给了工钱,同意了他多上三天工,再多挣三天的高工资。
还有孙爷爷,彤彤小学的看门老大爷,小心剥给迟迟没人来接的彤彤一个茶叶蛋,在台风过境的恶劣天气里收留这对苦命的兄妹俩过夜,都是普通人能够伸出的援助之手。
有人说,这未免太不现实,怎么遇到的都是好人?
我宁肯相信,世道艰难,在自救的同时,当看到一个20岁的大男孩独自抚养6岁的妹妹时,大部分的成年人都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一点温暖和善意,让这对兄妹能够坚持走下去。
而不是像刘学州事件一样,一个15岁的孩子就那样眼睁睁地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自杀了,这是所有成年人的耻辱,尤其是有孩子的人,我们留给孩子们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在看台剧《做工的人》时还在感叹,为什么这几年我们没有拍出这样底层普通人的影视剧?
从什么时候起,提起一个人贫困,仿佛认定好了一样,那必然是因为从他们长辈起就是智商低,能力差,要么懒惰,要么软弱,所以活该被命运按在地上摩擦。
从什么时候起,仿佛我们只能与强者共情,只有那些胜天半子,突围出圈,意气风发,成功了的人才更值得赞美,而那些无力反抗命运的人,则必然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在小红书里,在某音里,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些流光溢彩的生活,奢侈品,首饰,度假、高档酒店。
直到无数人被一份北京流调击中心灵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这才是沉默的大多数人啊。
中年父母的煎熬与辛苦,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夹角,生活的沉重和繁杂,一个中年人身后拖着重担,可重压之下,他仍能一一拆解,带着希望生活。
台剧《做工的人》原著中有句话:这个社会要求他人有尊严活着的,几乎都是收入稳定的人,但一个人只是想活着,谦卑而努力地活着,这难道不值得尊敬?
是的,普通人的生活都不容易,都很艰难。
远远不是那些短视频里炫富的网红们动不动年收入几百万。
我不止听一个朋友说过,青春期的孩子们看多了短视频之后,甚至会觉得当个网红,年入百万是件很平常,很轻松的事情,反而去怪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收入这么普通,让自己没住上几千块一晚的高档酒店,也没有家业可继承。
经济越来越发达,看世界的目光也越来越广阔,但在过度的信息包围中,我们看到了太多过度包装的成功故事,而忽略了真实的生活。
翻开历史,我们总该记得,那些达官贵人,巨富之家总是少数,大多数人不过是引车卖浆,贩夫走卒,穷苦辛劳,庸碌一生。靠一门手艺,靠身家力气,勤勤恳恳,谨小慎微的生活,养儿育女,照顾年迈的父母。
所以,我更觉得现实题材的电影很难得。
毕竟,平凡,并不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