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的各诸侯国中,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姨夫,郑武公的妻子武姜和周平王的母亲申后都是申国申侯的女儿。后来,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申侯因周幽王废黜女儿申后、外孙姬宜臼之事而恼怒,联合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无人派兵救援而兵败骊山,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后,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护送自己的外甥周平王东迁洛阳,因护驾有功被周天子封为卿士,并准许他将郑国的国都迁到新郑。新郑地处中原地带,这里土地肥沃,无山川沟壑,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里,郑国迅速崛起,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不被母亲待见的孩子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并不是姓武,而是姓姜,至于武姜的得名是因为郑武公死后,谥号为“武”,所以史书记载其妻子时,就用郑武公的谥号加上她的姓而来。春秋时期还有一个“文姜”,也是姜姓,是姜太公的后代,因文采出众,故称为“文姜”,跟申侯之女武姜没有血缘上的关系。
武姜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寤生,一种说法, 他是母亲睡梦之中而生;还有一种说法,他是难产所生或者出生时胎位不位,脚先出,头后出。因为他出生很不顺利,所以武姜很不喜欢他,而喜欢小儿子叔段。
武姜一直极力劝说丈夫郑武公将小儿子叔段立为太子。自古以来,“废长立幼”就是一个敏感的历史话题,周朝宗法规定了“立嫡以长不以贤”,也就是说,选择王位继承人时,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是第一继承人。特别是郑武公亲眼目睹了周幽王因“废长立幼”而国破身死,所以,他十分干脆的拒绝了妻子武姜这个荒唐的要求。
让你自己疯狂起来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在郑武公死后,长子寤生毫无争议的继承了父亲的王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庄公。武姜看到小儿子没有当上国君,心疼的要命,就要求大儿子把今河南荥阳虎牢关一带的制邑封给小儿子叔段为封邑。
郑庄公说,制邑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周文王的弟弟虢叔曾死于此地,这么不吉祥的地方,怎么能封给弟弟呢。对于郑庄公的这一举措,历代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郑庄公很温情,为弟弟着想,不愿意将凶险之地封给他;另一种看法是,虢叔死了都快三百年了,郑庄公是不愿意将此地封给弟弟,随便找的一个理由。
武姜又说让郑庄公将京邑(今荥阳)封给小儿子叔段,并威胁他说:再若不允,惟有逐之他国,使其别图仕进,以糊口耳。(见《东周列国志》)意思就是说,你再不允许,干脆把你弟弟驱逐境外,让他自己想办法糊口吧。郑庄公一看母亲发怒了,只好答应了下来。
郑国有一个叫祭仲的大夫,对郑庄公说,京邑的势力范围太大了,超过了郑国的三分之一,这违反了祖宗制度,对郑国和国君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郑庄公说:我的母亲让我这样做,我又怎么办呢?
祭仲说:她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啊!如果任其如此发展,早晚会将你的国君之位夺取了。
郑庄公笑着说:上天要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放心吧,我心中有数。
不久,叔段又将郑国西部和北部都划入自己的封邑之中,这样他的势力范围一度达到了廪延(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古黄河南岸)。廪延是古黄河重要的渡口,与卫国相邻,位置非常重要。
公子吕是郑武公的弟弟,也就是郑庄公的叔叔,他对郑庄公说:叔段越来越猖狂,你要是想把国君之位拱手相让,那么请让我去侍奉新君;要不,你就赶快出手,将叔段铲除,不然,必生大祸。
郑庄公看叔叔生气了,好心安慰说:您放心吧!叔段不义,离崩溃的日子不远了。
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表面对叔段的胡作非为不管不问,其实暗地里早就派出了耳目安插到叔段身边,他的一举一动尽在郑庄公的掌握之中。当叔段认为时机一到,准备和母亲约定,举兵造反,他负责攻打京师,母亲武姜而作为内应,负责叛军一到,打开城门,迎叛军入城。
可惜,叔段刚商量好还没有来得及起兵,郑庄公先下手为强,命叔父公子吕率领了二百乘战车前去讨伐叔段。乘(shèng),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一乘共有100人,二百乘就是二万人。当叛军看到浩浩荡荡的二百乘战车气势汹汹兵临城下,还没有决战就投降了。
叔段只带了少量军队逃到鄢邑(今河南鄢陵),郑庄公又追到鄢邑;叔段守不住鄢邑,只好再次出逃,逃到共邑(今河南辉县)。因共邑是卫国(都城在今河南淇南朝歌镇)的地盘,郑庄公不能再次用兵,只好退兵。
掘地见母,其乐融融凯旋而归的郑庄公非常恼怒母亲武姜,就将其赶出了皇宫,放逐到了城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并恨恨的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郑庄公攻打叔段(见《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没有问题,但是他没有善待母亲一事被人指责,他又发下了毒誓,不到黄泉不与母亲相见。在这种情况下,郑国大夫颍考叔建议,何不挖一条地下隧道,取名为“黄泉”,然后母子在此相会。
郑庄公大喜,就命人挖了一条可见地下水的隧道,并请母亲前来。郑庄公见到母亲后,非常高兴,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随之回应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这就是成语“其乐融融”的来历。
郑庄公在“黄泉”之中见到母亲,既没有违背他的誓言,维护了他一国之君“无戏言”的尊严,又让母亲得到了很好的侍奉。京剧高派老生创始人高庆奎曾将此搬上京剧舞台,这就是京剧《掘地见母》。
从此,郑庄公成为了受人称道的贤明国君,连毛主席也称赞他: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