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登陆战役,第一次“由舰到岸”
作战时间:1942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
作战地点: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作战国家:美国英国和加拿大
作战将领
艾森豪威尔: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生于1890年10月14日,卒于1969年3月28日。1911年考入美国西点军校。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1916年晋升为少校。1921年从陆军坦克学校毕业,创办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1922年调任驻巴拿马的第20步兵旅参谋。1927~1928年,艾森豪威尔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理。1936年,艾森蒙威尔晋升为中校。1939年年底回国,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1940年2月调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5步兵团任职,11月升任第3师参谋长。1941年12月,艾森豪威尔被召回华盛顿,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升为少将。1942年7月,鉴于北非英军及远东美军接连受挫和丘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登陆的盟军最高司令。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美英联军10万人分三路在法属北非殖民地登陆。1943年2月,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军衔上将军衔,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1943年6月至8月,指挥西西里战役。
艾森豪威尔将军
作战兵力
盟军:登陆部队共10.7万人,由航空母舰16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9艘以及大批驱逐舰、扫雷舰和各式登陆舰艇共650艘提供支援。
法军:总兵力约20万人,拥有飞机500架。
“火炬”行动
1941年12月下旬,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的“阿卡迪亚”会议上曾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的“体育家”作战计划,罗斯福表示同意,但美国三军参谋长们却认为这个计划既浪费而又无效,不如采用在法国瑟堡和布勒斯特登陆的“痛击”计划。1942年6月,丘吉尔访问华盛顿时,又提出了他的“体育家”计划。以后,他还一再建议。美英两国经多次协商,终于取得一致意见,为击溃非洲的德意联军,夺取北非战略要地,进而从南翼威胁德国和意大利,决定在西北非登陆。7月24日,美英两国最后确定同年秋在西北非登陆的作战计划,并将军事行动的代号由“体育家”改为“火炬”。
马歇尔为这次战役进行了积极准备。他指派艾森豪维尔将军出任盟国北非远征军总司令,全权指挥这次战役。他与艾森豪威尔商量,选中乔治·巴顿指挥美军特遣队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登陆。
1942年7月下旬,美英两国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开始在伦敦拟定“火炬”作战的具体方案。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并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干预下,于9月20日达成一项折中方案,确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阿尔及尔3处同时登陆。登陆日期最后定于11月8日。此次战役目的是夺取北非登陆场(在维希政府控制下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境内),随后,登陆部队与在埃及和利比亚作战的英国第8集团军协同行动,歼灭非洲大陆上的意德军队。
盟军正在登陆
美英军队为进攻北非,动用了13个师、45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其中有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64艘),编成西部、中部、东部3个特混舰队,共10.7万人。由美国陆军军中将艾森豪威尔任总指挥,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海军总司令。西部特混舰队由美海军少将休伊特指挥,输送巴顿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法属摩洛哥登陆;中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准将特鲁布里奇指挥,输送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奥兰地区登陆;东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少将巴勒指挥,输送赖特少将指挥的美、英混编部队在阿尔及尔地区登陆。
战役的航空兵保障由西部空军司令部(保障卡萨布兰卡、奥兰登陆)和东部空军司令部(保障阿尔及尔登陆)分别负责(共1700架飞机)。第一梯队登陆的有6个加强师,其中有2个装甲坦克师(共107000人,其中卡萨布兰卡35000人,奥兰39000人,阿尔及尔33000人)。登陆部队接到命令,如果敌海岸炮兵和舰艇不开火,则不得射击。
上述登陆地区由法国维希政府军队驻守,总兵力约20万人,拥有飞机500架。在法国的土伦和“法属北非”各港口尚有4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约40艘驱逐舰、20余艘潜艇和其他舰艇。
根据作战计划,前往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的部队从英国出发,前往卡萨布兰卡的登陆部队直接从美国出发。参加“火炬”作战的英国运输船队应于10月26日前全部驶离英国的港口。美国的部队则应于10月24日从美国的港口乘军舰出航。美英军的这支远征军必须在同一时间到达各自的登陆地点。11月5日,文森豪威尔飞抵直布罗陀,指挥这次即将开始的登陆战役。
政治影响
美英两国除在军事上作好充分准备外,还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法军归附,企图“兵不血刃”地占领“法属北非”。
盟军准备进攻
“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东南与阿尔及利亚为邻,南与西属撒哈拉接壤,西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端,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东部与突尼斯、利比亚接壤,南部与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交界,西部与西属撒哈拉、摩洛哥相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1830年起沦为法国属地。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东南与利比亚接壤,西与阿尔及利亚相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1881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维希改府及其在“法属北非”的军政首脑,与美国国务卿赫尔有联系。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不愿站在德国人一边打仗。魏刚、吉罗、朱安等法军将领,也与美国驻阿尔及尔的总领事墨菲关系密切。魏刚曾向墨菲表示:“假如你仅仅带1个师来,我将向你开枪,假如你带2个师来,我就要拥抱你了!”其态度已由此可见。但是,这些人对英国都很敌视,因为英国在法国投降后竭力支持贝当的政敌——流亡在伦敦的戴高乐将军,并曾袭击过维希政府的舰队。
1942年11月3日,德军统帅部在收到隆美尔惨败的初步报告时,便已获悉盟国的大批军舰正向直布罗陀集结;11月5日,又接到报告:直布罗陀附近的舰队正和从大西洋开来的大批运输船队会合,并向东驰入地中海内。
11月7日,艾森豪威尔把在法军中“享有盛誊”的吉罗将军接到直布罗陀,想利用他的影响使北非的法军倒向盟国。与此同时,墨菲在阿尔及尔与法国军事长官朱安进行密谈,并决定把盟军即将登陆的消息告诉正在那里探视爱子病情的维希政府武装力量总司令达尔朗,企图取得他的支持。
这时,希特勒正忙于为在斯大林格勒前线作战的德军打气,听到这个消息后,最初并未引起重视。他以为这可能是西方盟国企图以4~5个师的兵力在的黎波里或班加西登陆,以便从后面打击隆美尔的军队。因此,希特勒只下令加强地中海的空军力量,并通知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作好执行占领法国南部的“阿提拉”计划的准备工作。这次,希特勒错了。
成功登陆
1942年10月24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港口一片繁忙景象。巴顿乘休伊特海军少将的旗舰“奥古斯塔”号从锚地出发了。不久,他们与在海面上集结的部队汇合,大舰队按照预先编排好的队形浩浩荡荡前进。整个舰队共由102艘船舰组成,其中包括29艘运输船,载运着2.4万名西线特遣部队官兵及其装备给养。主力军舰有:巡洋舰“奥古斯塔”号、“克利夫兰”号、“布鲁克”号;战列舰“得克萨斯”号、“纽约”号以及刚刚投入现役的“马萨诸塞”。参加护航任务的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一队队从舰艇上空掠过,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整个场景壮观而动人心魄。
这是有史以来从美国直接赴海外作战的最大的特混舰队,其规模在整个战争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1942年11月8日凌晨,英美联军在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指挥下,1700架战机掩护着655艘战列舰和运输船,护送陆军开始从卡萨布兰卡、奥伦、阿尔及尔一带登陆,火炬行动展开。
“中部”特混舰队,在美军弗里登少将的指挥下,于8日1时许在奥兰登陆。法军在这里的抵抗比在阿尔及尔较为猛烈。登陆部队虽在开始时较顺利地占领了阿尔泽湾和安达鲁斯,但在向奥兰实施向心突击的过程中被阻于半路。2艘载运美、英军舰,在强行驶入奥兰港时被击毁,乘员和部队死伤过半。直到9日,美军的进攻仍无进展。此时,法军的指挥官已获悉双方在阿尔及尔进行谈判,抵抗意志大为削弱。
美军装甲部队乃于10日乘隙从南部突入奥兰,逼近法军司令部。但不容乐观的是却遭到了法军的猛烈抵抗。为攻占奥兰港,2艘英国快艇“华尔纳”号和“哈兰特”号载着400名美军突击队员,在海滩实施首次突击后的2小时突入奥兰港,遭到港口守备部队的抗击,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盟军们整装待发
正在这危难之际,“华尔纳”率先强行通过一条封锁港口入口的铁锁链,再度遭到2艘法国驱逐舰和1艘鱼雷艇的射击。“华尔纳”号中弹爆炸沉没。在其后的“哈兰特”号在企图绕过码头时,受到30米外的1艘法国驱逐舰的炮击。在此次突击中,美军损失惨重。
上午9时前后,美军按计划从各滩头堡开始向奥兰城进军。但是,来自阿尔泽和安达鲁斯的2支实施向心攻击的美军步兵,在逼近奥兰时遇到抵抗,前进受阻。战斗持续到10日晨。
此时,法军已获悉双方在阿尔及尔进行停战谈判,抵抗意志受到严重动摇。美军装甲部队乘隙兵分3路对奥兰城发动最后攻势,步兵从东、西两面进攻,2支轻装甲纵队从南面直驱城区内。中午,法军宣布投降。
“东部”特混舰队,在英国海军少将查尔斯。赖德的指挥下,也于8日1时开始在阿尔及尔及其东、西两面登陆。在西面,英军第11旅顺利地占领了滩头;在东面,载运美军的船只被意外的浪潮冲离海岸数公里,在黑暗中造成了一些混乱和耽搁。但在天亮后,也就很快地控制了局势。只是在阿尔及尔港,登陆部队遇到了法军较激烈的抵抗,2艘英国驱逐舰在驶入港口时遇到了法军的顽强抵抗。其中一艘受重创后撤出战斗,另一艘也经过4次的奋力拼搏,才冲过交叉火网,靠上码头,将运载的部队送上岸。在火炮的轰击下,另一艘受创后设法撤离,同时登陆部队则遭到火力压制,陷入法军的包围之中暂时进入了僵持状态。幸好达尔朗这时已决定倒向盟国,下令阿尔及尔的法军停止抵抗,并于下午6时45分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盟军遂控制了阿尔及尔。
“南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在11月8日拂晓前抵达摩洛哥海岸。由于夜间行驶,而且航程较远,所以登陆时间比原计划晚3小时。
美军分别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菲登陆,一开始就牢固地占领了立足点。有些地点,登陆部队并未遇到抵抗。但随后战斗一度相当紧张,特别是在利奥特港附近。11月9日,美军一面巩固自己的登陆场,一面向内地推进,但法军的抵抗也开始加强。幸好达尔朗已下达停止战斗的命令,摩洛哥总督诺盖闻讯后便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美军遂占领了卡萨布兰卡。
盟军至11月中旬占领整个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之后,随即向突尼斯推进。到12月1日,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共有25.3万余人。
战役点评
这次战役,历时6天,盟军共损失2225人,法国人死亡490人。被击沉的法军驱逐舰9艘,潜艇10艘,其他船只14艘。由于实施北非登陆战役,盟军掌握了北非的一些重要战略基地,从而创造了顺利完成北非战局的有利条件,使西方盟国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从大西洋向印度洋进行海上运输。
美英联军在北非的空降作战是第一次由联合编成的空降部队实施的。由于准备比较仓促,缺乏协同,美英伞兵在此次战斗中损失较大,对地面部队的进攻也没起到很大的配合作用。但通过这次战斗,美英伞兵经受了锻炼,摸索了一些联合作战的协同方法,从而为以后的盟 军伞兵联合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英美盟军的登陆是在没有敌方有组织的抵抗的情况下实施的,因为法西斯统帅部的主要注意力当时集中于正在苏德战场进行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东线和在阿拉曼战役战败的德军集团的命运之上。
此役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登陆舰艇“由舰到岸”的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在战役组织、装备使用等方面为尔后的西西里和诺曼底等登陆战役提供了不少经验:对登陆编队的海上航渡进行了巧巧妙的战役伪装,从而保证了登陆的突然性;在登陆地域造成兵力的压倒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