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妈的《延禧攻略》开播了,他号称这是高度还原历史的清宫剧,但只看了几眼,就已经槽点满满了,我的原则是剧情故事我不挑,戏就是戏,又不是纪录片,不让人家编,怎么能好看呢?既然号称是高度还原历史,咱们就从礼仪、制度、生活习惯、器具等方面入手,揭一揭这部“历史剧”的老底,我只吐槽100个点,多了不说,昨天又发了6个点,今天咱们继续。
槽点1:高贵妃觉得愉贵人称病有诈,专门带了一名老太医前来给她诊断,并且还让两名太监强按着愉贵人。至于高贵妃是否能这样强迫其他嫔妃,咱们后面自有解说,单就后宫主位看病这个事,是不是一个太医说了就能算呢?当然是不可以的,很多清宫戏都会提到后妃和太医之间有恋情,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每位后妃看病的时候,都是有3个以上的太医一同前来会诊,虽说悬丝诊脉是民间的妄想,但往往也是只露出一只胳膊,人多眼杂,连样子都看不到,谈情说爱自然也没有可能。所以高贵妃只带了一个太医给愉贵人诊病,也是有违制度的,只能说于妈被什么东西限制了想象力。
槽点2:高贵妃命人当众掌嘴怡嫔,让怡嫔羞愤自尽。可谁给了高贵妃这样的权力呢?反正清朝入关以来,就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我在很多场合和文章里都一再说过,清宫是用制度管人,不是人管人,即便是有了诬陷的事情发生,有了真凭实据,就算是太后、皇后也不能直接就让人拉出去打,有内务府慎刑司进行讯问,对后宫主位进行核实,由总管内务府的几位王爷和大臣共同拟定处罚方式,上呈皇帝亲自批奏,才能进行处罚呢,处罚一般也是禁足、降等。妃嫔都是有品级的,刑不上大夫,虽然在明清时代不那么严格执行了,但对于后宫依旧,后宫主位是打不得的,更不可能当众打。
槽点3:怡嫔被高贵妃当众掌嘴之后,回宫就自尽了,张嬷嬷还觉得很正常。后妃自尽是犯了极大的罪的,乾隆初年编订的《钦定现行宫中则例》里明确规定,宫女用利器自尽如何处置、上吊如何处置、投井如何处置等等,无论你有天大的冤枉,也基本都是全家发配边疆任苦差。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后妃自尽如何,但自杀这种事在当时的宫廷是极大的忌讳。像剧中的娴妃,也就是后来的皇后,在乾隆三十年的时候,不就因为剪发,直接就被废掉了嘛。
槽点4:怡嫔的死,竟然皇帝完全不知道?完全没反应?后宫主位,即便是皇上恨疯了的人,死了这件事也都是要奏报皇上的,皇上还得做批示。上面一条咱们说过娴妃,也就是那拉氏,在剪发事件之后,死于第二年的7月15日,这条档案我是亲眼见过的,而且全部都是满文,乾隆还给批了“知道了”三个字。一般嫔妃如果去世,都要奏报皇上怎么安排安放棺椁、下葬,让谁去祭祀,皇帝都要有所反应,如果是非正常死亡,还得追加罪责,怎么可能死了就死了?嘉庆朝有一篇档案,说有个宫女自尽了,他们全家发配新疆,有内务府大臣说这个宫女的父亲岁数太大,嘉庆提出依然要将她父亲发配的意见,那么怡嫔的死怎么就那么悄无声息呢?
槽点5:非常恭喜《延禧攻略》,终于突破了那种脱光光,用大被蒙起来伺候皇上侍寝的脱离历史的俗套,也很明确地表现出了皇上是每日晚膳的时候翻牌子,而且各妃嫔是在养心殿后身的燕喜堂等待消息,而且还能说出“叫散”这样专业的词汇,可以说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但比较可惜的是,历史的功夫还是没下到底,离成功只差了一毫米,皇上翻牌子是在饭前,被选中的后妃还要跟皇上一起共进晚餐,这是一个礼仪上的重要程序,所以边进膳边翻牌子,毁了之前所有的功夫。
槽点6:魏璎珞入宫不久,路上遇到了高贵妃的仪仗,急忙跪在道旁,以示回避。回避是对的,但没做到位,銮驾出行,都有前导太监,任务就是轰散前方行路之人,能走开回避的就赶快走开,来不及走开的,就要面冲墙站着。这一点,老电影《末代皇帝》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槽点7:戏里边无论后妃还是宫女请安时的肃礼都格外刺眼,双手捂肚子,双腿半蹲,这就算请安了?旗下女子请安,一般行肃礼,是双手分别放在左右大腿上,然后下蹲,捂肚子的动作是万万没有的。而且在宫里行肃礼还是很讲究的,下蹲动作做的非常深,像高贵妃那样双腿微微一弯就算行礼了,这都属于大不敬的行为,在清宫里都有可能受到降等的处罚,虽说戏里要表现她飞扬跋扈的性格,但这种飞扬跋扈的情景大概也只会出现在当代极小范围的基层环境内,真把清宫当家常了?于妈还需多见识见识高端世面。
槽点8:宫中女子走路的时候拿着个大手绢,随着前行,手绢也在随着飘摆,如春风摆柳,这样的镜头戏里有很多。不过,在清代正经人家的女子是绝对不能这样的,明清时人们对于女子仪态的要求,最重要的便是一个“稳”字,手绢随袖飘摆,那只会出现在秦淮河或者扬州的丽春院。《甄嬛传》的片花里,群妃请安的时候挥舞手绢,已经令人咋舌,《延禧攻略》又演绎了随风摆柳,看来清宫剧实在不懂得端庄到底是什么样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