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狼三则》是《聊斋志异》当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并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都落得被屠夫杀死的下场,作者蒲老先生借此肯定屠夫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其实,在《聊斋志异》当中还记载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于江,为父报仇,杀死三只狼的惊险故事。
于江是一个普通农民,只有十三四岁。他的父亲在田间睡觉,被狼吃掉了。于江找到父亲遗留的鞋子,悲痛欲绝,他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第二天晚上,等母亲睡熟后,于江就悄悄带着一个铁锤来到田边,睡在父亲睡过的地方。不大一会儿,来了一只狼,狼先在于江身边绕着用鼻子嗅,于江不动,又摇晃着尾巴扫他的头,又用舌头舔他的大腿,狼的舌头上有倒刺,于江忍住疼痛,还是一动不动。等狼放松警惕,走过来要咬他脖子的时候,于江猛地睁开眼睛,用锤砸向狼的头顶,狼立刻倒地而死了。于江起来把狼的尸体拖进草丛里藏起来。一会儿,又来了一只狼,于江又像刚才那样将狼锤死了。
这时已到半夜,再不见有狼来。于江躺在地上睡着了,梦见父亲对他说:“你杀了两只狼,已经使我解恨了。但先前吃我的那只狼,鼻头是白的,这两只都不是。”于江醒后,仍然躺在那里等待。一直到天明,也不见有狼来。想把死狼拖回家,又怕母亲害怕,就把两只狼扔到一口枯井里。
到了第三天晚上,等母亲睡着,他又去田间,仍然不见有狼来。就这样一直等了三四个晚上。
有一天半夜,他正躺在田间,忽然来了一只狼,咬着他的一条腿拖着向前走,地上的荆棘、石块划得他钻心地疼痛,但他仍装得和死人一样。走了几步,狼将他扔在地上,就要撕咬他的肚子。这时,于江猛然跳起,一锤就将狼打倒在地,又上去猛砸几锤。等狼断气后,于江仔细查看,果然是个白鼻子狼。于江大喜,背着狼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哭着和他来到枯井又找到另外两只狼。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杀狼其实是个技术活,起码要具备四点素质。一是要有过人的胆识,当狼靠近你时,不能害怕,一害怕就会露馅,这是不行的。二是要有耐力,狼也很狡猾,当狼用各种手段试探你是真死假死的时候,你一定要忍受住各种痛苦。三是下手要干净利索,杀狼要趁狼没有防备,一击致命,如果稍微出现漏洞,给狼反应的机会,那么死的就不是狼而是人了。四是要学会闭气。当狼靠近你的时候,你不能呼吸,闭气功夫要好,肺活量低的人,干不了这活儿。
申明:故事素材取材于《聊斋志异》,首段和末段评论是本人感悟,在于借故事以明理,借故事以化人,借鬼怪喻古今,请不要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