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每每聚在一起,总是唉声叹气,时常感叹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气急攻心,几欲晕死。
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会叛逆吗?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叛逆吗?答案是否定的。
也许你会站出来指着我说:“你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我家的孩子快把我气疯了。”家长不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其根源在于小时父母的管教方式,叛逆的导火线是父母埋下的。
现在,我们来讲讲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首先,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3-19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
因此,青春期的年龄大约为:男孩15岁左右,女孩13岁左右。主要集中在初中阶段。
其次,青春期孩子叛逆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许多家长反映,小学时候的孩子很乖很听话,是个标准的好孩子,怎么到了初中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厌学,忤逆,你让他东,他偏向西。早恋,离家出走,冷漠,喜欢玩游戏、吸烟、顶嘴、甚至打架。
作为一个初中老师,我们见过太多这时期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很好,到了初中,突然变得不思上进,不爱学习,很快从尖子生掉到中下层,以至一蹶不振。
青春期的孩子还很敏感冲动,行事偏激。有时会因为同学瞪一下眼,吐一下口水,叫一声父母名字,不小心撞一下,便引发了双方吵架、打架,爱玩游戏,早恋,与父母吵架等事也很常见。
再次,我们来看看孩子叛逆的原因,既跟孩子的身体成长变化有关,也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一、身体原因。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有了巨大的改变,第二性征的出现,让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时的孩子大脑中枢神经在性激素的刺激下,变得十分敏感,对周围的“风吹草动”容易较真。
青春期的孩子另一个特点是自我意识的膨胀,身体的成熟让他/她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想到得到大人的尊重与肯定。
此时,他/她们自尊心极强,有一定主见。对家长的说教,往往不服气,喜欢顶嘴。意见不一致时,情绪容易激动,易做出偏激的行为。
二、叛逆的根源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青春期会出现叛逆,绝对不是偶然,必然有一个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孩子不是一天两天突然变“坏”的,他可能是在此之前的一两年,或几年已经出现某些变化,只是家长没有注意,导致错失最佳的教育时机。
我们从孩子成长规律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变化。孩子人生中有三个叛逆期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首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这三个叛逆期是相互影响,互相关联的。当孩子处于“宝宝叛逆期”,在2、3岁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此时,他喜欢用“我怎么样”、“我要什么”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当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穿衣、干家务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怕他做不好,嫌孩子动作慢,于是“严格”代劳,不让他自己吃饭、穿衣、刷牙、洗澡等。
久而,孩子的自我意识被掩盖了,逐渐形成了依赖坏的习惯,过了自我意识发展及自己动手的敏感期,孩子就不愿再学习了。
等到青春期,孩子身体长大了,动手能力极差,当身体与能力不匹配,心理会产生矛盾,此时他们的性格容易变得暴躁。
到了6至8岁,儿童叛逆期,此时的孩子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想去探索,想去体验生活。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这时的父母却以孩子要听话,要读书,要参加兴趣班为由,不准出去、不准玩、不准看电视等等的约束,剥夺了他们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孩子的个性再一次被抑制了。由于这两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个子不大,面对家长的“严格管制”,容易屈服家长的“绝对权威”。
他们只能选择听话,选择按父母的意愿行事,于是你可以看到青春期之前的孩子都很听话。
让他学习,他不敢乱跑,让他参加兴趣班,他不敢说不,让他呆在家里别出去,他不敢不听。
家长时常不知道,孩子此时的听话并不是真正的“懂事”,他们是在迁让,在屈服,在掩盖自我意识。
就如一个比喻:你用多大的力气去拍皮球,皮球就会反弹多高。
因此,孩子青春期会叛逆,是他们自我意识的回归,是他们想要争取权利,争取得到尊重的表现。
此时,由于他们心智不成熟,是非观模糊,价值观未能真正形成,于是,极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因势利导。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想做的事,比如干家务活,自己吃饭、穿衣等,一定要满足孩子心愿,不要怕麻烦,不要觉得是孩子在捣乱,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到了儿童期,家长对孩子不能管得太严,管太多。该让孩子去体验的事情,在告诉他正确方式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去做,比如种花、养猫、玩水、与小朋友玩游戏等等。
多带孩子体验生活,多带孩到大自然走走,在玩中学习一些求生的技能,学习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学习方面,不要管得太紧。幼儿期,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发艺术潜能为主。小学时期,不必要求孩子学习成绩争第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体验生活为首。
二、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孩子2、3岁时,采用松严结合的教育方式。
对待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如骂人、打人、破坏公物、没礼貌等,一定要严厉制止。
对孩子想做的有益的事情,玩沙,在家玩水、跑跑跳跳等,在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支持。
到了6至8岁,要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孩子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帮忙干家务,处理家里的一些小事情。孩子喜欢养花、养鱼,也要积极支持,并告诉孩子“要自己负责到底。”
松严有度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明白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让孩子知道做人的底线,有正确的是非观,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及动手能力。
来到青春期,就不能过于严厉管教,打骂等方式尽量避免,否则极易起反作用,可以民主、平等对待孩子。
多与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意见。青春期的孩子希望有独立的空间,希望自己的事能拿主意。而且,特别讨厌啰嗦。
当孩子来到青春期,家长切忌事无巨小,每件都管,孩子犯了错,要求做的事,三言两语直接点明即可,无须语重心长讲一堆“无用”的道理。
青春期,适当让孩子犯错,受挫折,让他们在挫折中学会思考,调整自己的观念,比起一味说教来得重要。
三、给孩子一个缓慢成长的机会。
龙应台说:“孩子,你慢慢来。”对待孩子的成长,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
每一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行为特点各不同。每一个孩子能力的发展又也不尽相同。因此,父母不要有急于求成的心态。
当孩子达不到你的希望的时候,你要心平气静地了解背后的原因。出现问题的时候,先听听孩子的想法。
切忌按自己的意愿,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甚至责备孩子。需要孩子拿主意的时候,父母绝不代劳,需要孩子吃的苦,父母要舍得下心。需要孩子走的路,父母不要帮忙找捷径。
总之,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无论他/她年龄有多大,家长始终要给予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堵不如疏,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管得太多,管得太细,管得太紧。
当然,原则性的东西不能迁就,比如暴力、自私、偷抢等等行为,绝对不能姑息,一定要抑制在萌芽状态中。
当你用心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充足的成长空间,学会倾听孩子心声,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当亲子关系十分和谐时,那么,孩子的青春期一定会很顺利度过。
因此,笔者认为,青春期不一定会叛逆,不一定要叛逆,青春期可以一直很美,绽放绚丽光彩。家长们,记得什么该管,什么不能管太多,把握好原则与底线,我相信你们的孩子一定会很优秀的!
家长们,你们是否也是这么认为呢?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欢迎一起讨论孩子的状况,一起分享养儿的苦与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