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加热棒瓦数怎么选?加热棒放在鱼缸什么位置?(1)》继续聊鱼缸加热棒。
5、加热棒与实际水温的温差问题分析
为何我的加热棒显示28℃,温度计显示实际水温只有27℃,26℃,甚至只有25℃,这样的加热棒与鱼缸水体的温差问题很多鱼友经常会问。温差除了受到室温因素的影响,还跟加热棒的工作模式、鱼缸大小和散热距离等有关系。原因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a、首先加热棒显示的温度是自身工作的目标温度,在大多数时候并不等于水温。假如设置了28℃,这表示加热棒工作的时候会将产生的热量源源不断地散发到水中,把距离它最近的水流慢慢加热到28℃。
加热棒就像是水中燃烧的一团火,根据热传导的原理,肯定是火源中心的温度最高,附近的温度次之,随着热量传输距离(主要是水流运输热量)的不断变长,热量会不断流失。就像是我们小时候在家里烤火,肯定是离着火越近温度越高,随着距离变长,温度会变低。
热量随着鱼缸水体流动距离的变长,在不断流失,同时鱼缸也会透过玻璃将热量散发到室内。如果此时室温特别低,鱼缸特别大,鱼缸散热面也会很大,鱼缸散热就很快,一旦散热量>加热棒制造出的热量,就会出现水体实际温度和加热棒的温差。
b、加热棒有一个温度启动机制:假如我们设置了28℃,当它感应到周围水温28℃以后,就会停止加热,显示28℃。鱼缸的散热是不会停止的,鱼缸表层散热快,温度计就会率先检测到温度变低了(温度计和加热棒需要分开距离放置)。
而加热棒只有感受到它附近的水温回落到27.5℃或者26.8℃后,加热棒才会再次启动给鱼缸补充热量。温度计与加热棒感应温度时间的先后,也会出现温度差的问题。
c、大鱼缸产生加热棒和水体温差的问题比小鱼缸要多,因为鱼缸越大,就意味着散热面就越大,水流动线就越长,同时加热棒温度感应的距离有限,温差不可避免。而诸如80厘米,60厘米左右的小鱼缸,水体小,散热面小,水流循环比较充分,加热棒的热量能均匀分散在水中。
以前办公室有一口2米长的鱼缸,加热棒在一侧加热,深圳最冷的时候,就出现了加热棒显示28℃,另一侧水温27℃的情况,底滤26.5℃的状况。后来把加热棒分别放在底滤槽,主缸内左右各一根,温差问题就小很多。
d、加热棒和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加热棒显示是它的工作目标温度,温度计检测是实际水温。不同厂家的温度计,加热棒的灵敏度并不相同,这里面有制造技术的差异,也有硬件配置的差异。正如一把尺子,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1米都不一样。毕竟水族行业的科技含量有限,设计温度计的初衷也并非是用于精密科学研究,误差不大就可以了。
温差问题是正常现象,鱼缸大小,室温因素,是否有鱼缸盖、通风因素、硬件差异等都会造成加热棒和水体的温差,个人认为这个温差只要在2℃,超大鱼缸3℃以内都可以视为正常现象。
这种温差问题并不可怕,只要鱼缸温度能恒定在一个固定值就好了,例如恒定在26℃,或者27℃都可以。热带鱼最怕短时间内的温度跳动,例如换水前28℃,加入新水后22℃,这种巨大的温差跳动,最容易让鱼生病。一般来说短时间内超过5℃的温差,对鱼的体质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6、什么材质和什么品牌的加热棒好
电子产品都是概率问题,我们习惯性评价一款商品都是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而非从数据统计出发。假如一个加热棒出问题的概率是1/1000是能理解的,100/1000就应该属于质量问题了。所以没有哪个牌子绝对好,哪种材质绝对好,批量化生产的工业社会,款式也在更新迭代,难免会有失败的一款产品出现。
经常发现鱼友群讨论一款加热棒,有人说某牌很好,我用了3年。有人说某牌子很垃圾,1个月就坏了,还不给退。电子产品都有概率问题,想前几年三星手机电池爆炸事件,我估计谁也想不到打电话的手机能当手榴弹用,那只是三星手机一款型号出了问题。
因此加热棒的牌子没有绝对的好坏,国产的商家每年都在创新材质和款式,型号也在翻新,很多加热棒缺乏严格的测试周期,安全性只停留在理论上,大牌子加热棒爆炸翻车的现象屡见不鲜,毕竟营销的噱头很重要。相反那种一款加热棒做几年的不创新的,可能更稳定。不然早就被淘汰了。国产的加热棒是最喜欢创新的,每年都有新外观,新材质出现,然后直接上架了,安全性测试交给鱼友了。
鱼缸加热棒发展至今,从最初的玻璃管,不锈钢到石英管再到现在的PTC材质和碳纤维,综合起来个人用的石英材质更多,玻璃管容易碎,爆炸更可怕。ptc和碳纤维使用寿命有待商榷。不锈钢除了容易生锈,安全性不错,不过一直没成为高端加热棒的材质主流,搞不懂原因何在。
那些所谓的高端加热棒,四五百块钱买一根加热棒,只用一个冬季,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常有的现象。高端与不高端,在此不做分析,留给鱼友们自行评判,使用者对产品是最有发言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