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正在进行中。报考中,部分考生的疑惑也随之而来,“专硕”和“学硕”哪个报考难度更大?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华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近年来专业硕士规模持续扩大,在硕士研究生中占比接近六成。专硕和学硕哪一个报考难度更大,这是一个相对概念,难易主要取决于报考学校和专业。
专硕占比逐年增加
多数高校已达六成左右
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专业硕士规模持续扩大,在硕士研究生中占比接近六成。
专硕和学硕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从培养目标上简单地讲,学硕更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而专硕更偏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学硕主要是培养科研型人才,因此更偏重基础理论的学习。而专硕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西北大学研招办主任李海育认为,专硕招生人数的增加,主要是解决毕业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和实践问题。按照国家硕士研究生整体培养目标,学硕和专硕的比例要达到4:6,从全国整体情况看,这个目标正在日趋接近。具体到不同高校,这个比例会有一定差异。这里有地域上的差异,也有“双一流”“非双一流”等学校类别和层次上的差异。
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付春芳表示,在扩招之初,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并不高,社会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认可度低。经过几年的发展,考生报考意愿不断提升,专业研究生的比例日益提高,在2017年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术型研究生。
记者从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陕西部分高校了解到,专硕的招生比例已经占到招生人数的六成左右。
报考难易主要取决于报考学校和专业
如果要在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之间选择,哪一个更加容易呢?专硕和学硕哪一个考试难度更大?
业内人士认为,专硕和学硕哪个报考难度更大,这是一个相对概念,而并非绝对。不管是报考学硕还是专硕,难易主要取决于报考学校和专业,而不是专硕和学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招办主任杜绍帅表示,以考试科目为例,难度差别不大。比如,初试政治完全都一样,英语科目专硕考英语二,英语二比英语一稍微容易点。数学是学硕考数一,数一是面广,难度稍微小点;专硕考数二,数二是面窄,难度稍微大点。专业课考试就试题而言也没有太大区别。
李海育认为,首先,报考难度和学校招生计划、报考人数等综合因素密切有关。以西北大学这座综合性大学为例,新闻传播报考人数远远超过生物医药、材料与化工的报考人数,报考人数多,报考难度自然会增加。对于国内一些专业性较强且专业优势明显的名校,一些“王牌专业”竞争就非常激烈。其次,报考难度和学校所处区域、学校层次有关。比如,“双一流”和“非双一流”高校,一区和二区的高校。但是,并不意味着处于二区的非双一流高校就一定容易,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部分高校除了是部分外省考生的目标外,还有可能成为本校毕业生报考的首选目标。
李海育表示,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规模明显增加,在研究生录取比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研究生招生规模必然要增长。虽然有一定扩招,但是在考研大军中“二战”“三战”的考生明显增加了,这也加剧了考研的难度。
选择“专硕”或“学硕”
要考虑职业生涯规划
到底是选择专硕或者学硕?业内人士表示,最主要是要考虑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付春芳认为,从目前看,考研大军大致分为三类人群:打算将来读博、不打算读博、在职人员。如果打算将来读博,选择学术型可能更好一些。不打算读博的人群和在职人员,报考专硕可能会获得更多的专业实践技能,从长期来看对自身发展更为有利。当然,还要考虑到个人特长、兴趣等因素。因为考研属于竞争性考试,自信的同时还要认真备考,全力以赴。
按照相关规定,学硕一般可以直博,而专硕不能直博。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庆锋教授说,学硕可以直接读博,因为学习方式更接近博士。专硕更加强化了实践。如果读博,还得花点时间复习下博士阶段内容和硕士阶段课程。当然,专硕毕业后,依然可以攻读博士。
考研能不能跨专业?这是考生留言较多的一个问题。杜绍帅告诉记者,考生其实可以跨专业考研。近年来,这种现象还比较多。因为研招有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如果跨专业报考,就意味着有很多学科交叉的内容,难度较大的初试都能过,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复试通过的概率也很大。这种“跨考”的学生大部分导师还是非常喜欢的。
杜绍帅提醒考生,“跨考”就意味着考生在考试前,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弥补过去的知识“盲点”,考生在报考前需要对自身状况和能力做客观评估。
初试通过后联系导师可获取更多信息和主动权
报考前,要不要联系导师呢?业内人士建议,在初试结束后,如果成绩过线,主动联系导师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专业信息,也更加有利于自己选择到理想的学校。
李海育认为,在初试前,考生没有必要联系导师,一心一意专心备考才是王道。一般来说,导师和研究生之间都是双向选择,所以考生在咨询时要弄清楚,你所报考的高校是录取前填报导师,还是在入学后,由学校分配导师,在分配过程中再彼此双向选择。当然,不同高校甚至院系之间情况不尽相同,初试过线后,考生可以向报考学校研招办或者相关二级学院的研究生秘书咨询,包括复试的注意事项等。
杜绍帅表示,初试结束后,有针对性的联系导师是件好事。联系导师并不是走后门,而是获取更多地诸如导师的学习经历、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等,从而结合自己学习兴趣、研究方向进行选择,更加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和生活。
西工大田庆锋教授说,联系导师很有必要,但考研最终是否能成功,并不是联不联系导师决定的。但考生可以加深报考专业的理解和认知,更有助于复试的成功。同时,考生还可以得知导师招收研究生的名额等。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考生没有过当前高校线,几乎要淘汰时,要尽快联系能够调剂高校的导师。在调剂过程中,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导师确定接收该学生,考生复试中表现又相对完美,被录取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华商报记者 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