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儒学在汉代以前并非显学,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而已。
起先,孔子是被丑化、被贬低的。夏传才所著的《论语讲座》指出,孔子诛杀他的反对派代表人物少正卯、孔子与盗跖对话、孔子向老聃问礼(拜老子为师)等,都是杜撰的,杜撰者为的是贬损孔子的形象,抬高自己学派的地位。
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样的传说,至今不绝,比如我儿子学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孔子拜师》一课,说的就是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秦朝时,又遭到焚书坑儒。
不过,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汉朝时,儒学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孔子渐被神圣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共同信仰和遵循的指导理论。汉朝皇帝封孔子为“文宣公”。
唐朝皇帝为了表示比汉朝皇帝还要尊孔,又将死去一千多年的孔子升了一级,封为“文宣王”。元朝的蒙古皇帝为了笼络所统治的汉族臣民,再给孔子加官晋爵,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子孙世袭“衍圣公”。死去一千几百年的孔子的爵位太高了,连子孙都成了世袭公爵。
明朝皇帝已经无法再给孔子晋爵,为了显示比前代更尊孔子,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孔庙,百官全民定期公开祭祀。
清朝的皇帝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清朝严禁满汉通婚,但把公主下嫁给曲阜孔府衍圣公,使孔子和满族皇帝结成亲家,孔子后裔也就成了皇亲国戚。
孔子这支股票真是抢手,在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一路高开高走,从汉代的圣人、素王,到清代已成至高无上的“至圣先师”,清朝皇帝从不向人下跪,但向“先师”磕头。《论语讲座》一书的描述,读来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