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二月,明太祖诏复衣冠如唐制,定百官常服用乌纱帽、圆领袍、束带、黑靴,十一月定乌纱帽、金绣盘领衫。洪武二十四年定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并各按文武品级加以彩绣花样。
明初文官常服
明初文官常服:
首服:乌纱帽,明初效仿唐代蹼头,以铁线为展脚,弯曲向下,后期逐渐变宽,变平。
袍:圆领袍,用色不拘。洪武元年定文官大袖阔一尺,二十三年定官员衣服宽窄以身为度,文官衣长自领至裔(衣身底边),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再反折至肘部,袖桩宽一尺,袖口九寸。衣身两侧开衩,后期加双摆,胸部和背部加方形金绣纹样补子以区别品级。武官
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伯,驸马用麒麟,白泽,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风宪官绣獬豸,这些纹样因所在部位而被称为“胸背”,后来被称为“补子”。
束带:带鞓为青色,带版材质各随品级,公侯伯驸马及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金钑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钑花带、六品七品素银带、八品九品及杂职用乌角带。革带左侧悬挂牙牌。
靴:皁皮靴,洪武二十四年定,所穿靴止许一色,不许用其他色扇面。
明初武官常服
明初武官常服:
首服:乌纱帽,与文官同。
袍:圆领袍,洪武元年定武官用弓袋窄袖(前窄后宽,形如弓袋),二十三年定武官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宽一尺,袖口较窄。
洪武二十四年定武官所用胸背花样,一品二品绣狮子、三品四品绣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马。
束带:与文官同,二品用花犀带。
牙牌:文武百官皆悬挂牙牌、牌穗于革带上。
靴:皁皮靴。
明初之后,官员常服逐渐向宽大、端整发展,其形象大量见于明代绘画作品中,并被戏曲等民间艺术继承,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明代标志性服饰之一。
明代一品文官常服
明代文官常服:
首服:平翅乌纱帽,造型高耸端重,以黑绉纱为表,漆藤丝或麻布为里,坚固而轻巧。帽后插两翅,平直且较宽,多为方形或椭圆形。
袍:圆领袍,多用织有云纹的衣料制作,颜色不拘,内穿贴里或道袍加褡护。嘉靖十六年再规定,大红纻丝、纱、罗服为四品以上官员既在京九卿、翰林院、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尚宝司、光禄寺、鸿胪寺、五品堂上官、经筵讲官皆可穿用。
束带:虚束,带版材质各随品级,左侧悬挂牙牌、牌穗及印绶。
武官常服也同文官一样渐趋宽大。
明代一品武官常服
明代武官常服:
首服:平翅乌纱帽,与文官同,不同时期乌纱帽高矮方圆不同。
袍:圆领袍,内穿贴里或道袍加褡护,胸背绣走兽。
革带:青鞓,带版用玉,虚束。左侧悬挂牙牌、牌穗及印绶。
明代风宪官常服
风宪官指风闻奏事、执掌法度之官,即御史。明代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及十三道监察御史等。
风宪官服饰与文武官相同,胸背绣獬豸补子。象征善辨曲直、公正不阿。
革带:革带宽于文武官,有风宪官规定,左侧悬挂牙牌、牌穗及印绶。
明代一品文官常服——形制为直身
在《出警图》和《徐显卿宦迹图》中绘有很多穿交领直身、胸背缀补的官员形象,与穿圆领袍的官员出现在相同场所,因此直身也应为百官常服形制之一。
袍:直身。交领,右衽,大襟,系带两对,领部多缀有较窄的白色护领,宽袖,收口,纹饰上胸背绣补子,衣身两侧开衩,接有双摆。直身形制与道袍非常类似,但有摆在外。官员常服也有道袍形制。
明代一品文官常服形象
明代一品武官常服形象
褡穫(为衣普旁打不出来)
从半臂演变而来,明代官员着圆领袍时,及内穿褡护和贴里。在明代文献及资料中,圆领袍、褡护、贴里通常作为一整套服饰。明代古墓也有相关实物出土。
网巾:头戴绾髻,并戴网巾,成年男子皆佩戴网巾,再佩戴乌纱帽或大帽。
袍:褡护,交领,右衽,领口缀宽白护领,无袖或短袖,衣身两侧开衩并接有双摆,衬于圆领袍摆内,圆领袍也可以用直身或道袍或只缀衬摆。
贴里:穿在褡护之下,多贴内衣穿着,有时会在贴里和褡护之间再穿其他服饰,或加衬短裙,使整体衣身下摆挺括,有稳重、威严之感。
《明实录》记载,正统九年,赐服朝鲜国王,其常服中内有纻丝大红织金衮龙暗骨朵云袍、青暗花褡护、黑绿暗花贴里。
万历二十三年,赐服丰臣秀吉的冠服中,其中常服搭配中有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袍一件、青暗花褡护一件、绿暗花贴里一件。
明代官员常服——直身袍实物
明代绘画中身穿常服的官员
明代身穿常服的官员画像
一品文官绣仙鹤
二品文官绣锦鸡
三品文官绣孔雀
四品文官绣云雁,未找到四品文官画像,图为四品诰命夫人补服
五品文官绣白鹇
六品文官绣鹭鸶
七品文官绣㶉鶒
八品文官绣黄鹂
九品文官绣鹌鹑
明代官员常服画像
明初官员常服画像
明代风宪官常服画像
明代绘画中穿常服的官员
明代文官常服
影视剧中的明代官员常服形象
明代补子分类
常服为文武百官日常办公穿着,并非上朝穿着,与朝服和公服分开穿用,到后期改制后日常小朝会则也穿常服,但百官朝贺、辞谢、元旦(大年初一)、冬至、圣节,进表,传制仍穿朝服,朔望日大朝会仍穿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