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100.0分)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完成下题。
|
A. 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 B. 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C. 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 D. 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
2.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A. 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 B.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 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 D. 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第下题。
|
3.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 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 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 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4.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 呈上升趋势 B. 基本稳定 C. 呈下降趋势 D. 反复升降
翅碱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于海、湖边、荒漠等处的盐碱荒地上。根据涨潮时海水到达海岸的距离,滩涂可分为低潮淹没带、中潮淹没带和高潮淹没带(如图)。在辽宁盘锦的中潮淹没带,生长着大量的翅碱蓬,由于它的茎和嫩叶呈红色,所以这片海滩形成了著名的红海滩。辽宁省20多条河流在这里入海,使这里成为了世界最大典型的滨海湿地。据此成下面问题
|
5.形成盘锦滨海湿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海浪侵蚀 B. 海浪堆积 C. 河流侵蚀 D. 河流堆积
6.与中潮淹没带的一派繁荣相比,翅碱蓬在高潮淹没带却鲜有分布,原因可能是()
A. 海风特别大 B. 土壤盐分太高 C. 土壤太贫瘠 D. 地下水位较低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各题。
|
7.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 持续淤积 B. 先侵蚀、后淤积 C. 持续侵蚀 D. 先淤积、后侵蚀
8.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咸水湖。读图回答下面题
|
9.“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 冰川堆积 B. 海浪堆积 C. 流水堆积 D. 风力堆积
10.图示区域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A. 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 B. 太平洋浅海滩涂C. 沿岸寒流导致气候干旱,土壤裸露 D. 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
位于准噶尔盆地的呈树枝状沙丘的古尔班通古特是众沙漠中最能表达上苍的神来之笔,一条条树枝状的沙漠图案,如大漠里的血脉,有主干也有支脉,它们是由一些植被、地衣和砾石在沟壑处形成的沙垄。读图回答11—13题
|
11.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及气候推断此地树枝状沙垄的大致走向是
A. 南北走向 B. 西北--东南走向 C. 东西走向 D. 东南--西北走向
1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原因是
A. 地形闭塞,四周有山地的阻挡,风力较小B. 地域面积小,地表多河流,水源相对充足C. 降水相对较多,冬季气温低,多积雪和冻土,对地表形成保护。D. 沙漠组成物多颗粒较大的砾石,难以被吹动。
13.准噶尔盆地南部天山山麓一带是主要的农业地区,此地对农业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干旱缺水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地盐碱化 D. 冻害和大风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读“丹霞地貌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14.塑造左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风力侵蚀 B. 海浪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15.右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
A. ①——外力作用 B. ②——重熔再生 C. ③——变质作用 D. ④——冷却凝固
16.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为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是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这里山块比较离散,山峰大多呈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下图为龙虎山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
17.与龙虎山地貌形成顺序相吻合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丙—乙—甲—丁 D. 丁—乙—甲—丙
18.有关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在断层线上易被侵蚀成谷 B. ②处是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C. ③处因风力作用塑造的山峰 D. ④处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化石
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某河段单侧断面,T1、T2、T3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阶地。据此完成下列题。
|
19.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20.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 黄土、漫滩砂、基岩、坡积物 B. 黄土、坡积物、漫滩砂、基岩C. 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 D. 基岩、坡积物、漫滩砂、黄土
2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
A. 地壳相对稳定,谷地维持不变 B. 地壳间歇下降,河流侧蚀堆积C. 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侵蚀下切 D. 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
一名游客在旅游后写到:两岸山峰,伟岸挺拔,形态万千。山上片片茸茸灌木和小花,若美女身上的衣衫;堤坝上,碧绿凤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山峰倒影,几分朦胧,几分清晰,渔舟轻驾,俯看水中真是“船在青山顶上行”。据图文完成下列题。
|
22.该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23.形成该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24.该类地貌景观多分布于我国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西南地区
中国的黄土沉积被称为自然环境变化的一本“历史书”。地质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黄土高原的土质与当地成土岩石的成份有差异但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物质类似,并猜想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演变可能经历过由巨大湖泊到林木茂密到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完成下列各题。
|
25.根据上述猜想推断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经历过
A. 风力搬运--风力沉积--固结成土--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 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固结成土--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 地壳下陷--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土--地壳抬升D. 风力侵蚀--地壳下陷--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土
26.人们发现在黄土部分分布区出现了泥层中夹杂砾石层的现象,其成因推断可信的是
A. 某些年份气温升高,冰川搬运砾石沉降B. 某些年份风力强劲,搬运颗粒较大的石块C. 某些年份气候干旱,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D. 某些年份暴雨季节,山洪携带粗砂石沉降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 间歌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 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27.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力堆积形成 B. 风力侵蚀残留C. 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 流水沉积作用
28.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A. 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 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 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 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一位地质学家在考察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如图)后记录到:峡谷和曲壁是它的两大基本特征;峡谷在地面的宽度仅有20~50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洼和洼中矗立的小岩块;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四壁黄色砂岩中交错的岩层构成了和谐的线条,绘出一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羚羊谷地表(左图)和内部(右图)形态
29.营造羚羊谷峡谷和曲壁的外力主要来自
A. 海浪 B. 冰川 C. 风力 D. 流水
30.峡谷还在进一步增大、增深。其增大、增深的速率主要取决于
①风化的速度 ②侵蚀的速度 ③搬运的速度 ④基岩的岩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多生长于潮间带,其繁殖体包括种子、根状茎和断落的植株。1982年我国江苏沿海地区开始引种互花米草,并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花米草分布区。互花米草在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等方面作用显著,但目前由于其快速扩张,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效应。读1992—2012年江苏某沿海地区互花米草滩和潮沟位置及分布变化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
31.1992—2012年,该地区潮沟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互花米草可以( )
A. 增强风浪,减弱潮沟的海水侵蚀 B. 削减风浪,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C. 抬高潮位,减轻潮沟的海水侵蚀 D. 降低潮位,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
32.互花米草快速扩张可能会( )
A. 改良水质 B. 改善本土生态 C. 加剧水土流失 D. 威胁滩涂养殖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河流横截面及其两侧地质剖面示意图,两侧坡地均森林茂密,但景观差异显著。完成下列题。
|
33.造成该河谷南北两坡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岩性 D. 蒸发
34.该区域()
A. 砂岩形成前持续发生沉积作用 B. 侵蚀面伴随地壳抬升过程形成C. 砂岩形成后持续发生沉积作用 D. 侵蚀面在流水侵蚀过程中消失
意大利“水都”威尼斯是一个修建在潟湖上的城市,历史上多次遭遇洪水,预计将来水灾发生频率会更高。2019年11月13日,威尼斯遭遇50年来最严重水灾。沙坝和障壁岛是由波浪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和障壁岛将海水分割,内侧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2017年中国交建集团承建在潟湖口外8公里的地方建设威尼斯的集装箱码头。读图回答下列题。
|
35.威尼斯近年来水患发生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沿海风暴潮频繁发生 B. 11月沿岸河流注入潟湖的水量增大C. 冬季风浪大,大量海水回灌潟湖 D. 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36.障壁岛最不合理的开发方向是
A. 建港口 B. 发展旅游业 C. 建造海景房 D. 建海洋养殖基地
37.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A. 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 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 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 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下图为桂林山水水墨景观图,在该区域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38.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海底火山喷发 B. 流水侵蚀 C. 海洋沉积 D. 变质作用
39.与图中景观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气候 B. 风力 C. 冰川 D. 海浪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一次中雨过后,家住南昌的小军来到附近河流垂钓(下图)。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40.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堤坝的东侧较西侧容易垮塌 B. 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C. 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 D. 小军垂钓时:丁处河水较丙处浑浊
41.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42.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 )
A. 蓄洪 B. 灌溉 C. 发电 D. 排水
天然堤位于河漫滩上,是由多次洪水不断堆积形成的,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长堤。读天然堤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43.推断下列河段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是()
A. 黄河中游 B. 黄河下游 C. 长江上游 D. 长江三角洲
44.推断河流的哪个部位天然堤更易发育()
A. 凸岸 B. 凹岸 C. 出山口 D. 入海口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引起河流下蚀的基本动力是河流活力的变化(河流活力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的乘积的半数成正比,与输沙量成反比),而导致河流活力变化的根本原因有新构造、气候、河流袭夺或改道等因素。,图甲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图,T0、T1、T2、T3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图乙为另一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45.形成图甲与图乙两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流水沉积 流水沉积 B. 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C. 流水沉积 流水侵蚀 D. 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
46.研究阶地在科学上和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城市、工厂、聚落、农田常分布在阶地上,图中分布农田几率最小的是
A. T0 B. T1 C. T2 D. T3
47.区域气候环境会影响到植被、河流流量和含沙量,从而会使河流下蚀形成阶地,这种因气候而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图中任一阶地的形成可推测出气候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
A. 冷干 B. 暖湿 C. 冷湿 D. 暖干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图)。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下题。
48.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岱崮地貌是指以临沂市岱崮为代表的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也称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下图为山东省临沂市岱崮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
49.推测该地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冰川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流水侵蚀 D. 海水侵蚀
50.岱崮地貌分布区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 地震 B. 火山 C. 滑坡 D. 泥石流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D、C
【解析】 略
3~4.【答案】D、A
【解析】
3.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解答】 读图可知,b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区,是河流入海口处随着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地貌,而a位于沙坝与澙湖之间,是海水涨潮时,海浪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读图可知,b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区,是河流入海口处随着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地貌,而a位于沙坝与澙湖之间,是海水涨潮时,海浪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故选C。 |
9. 【分析】 本题考查 地质作用过程 ,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根据沉积顺序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读图,结合图例可知,该地陆架沉积序列为沼泽沉积,澙湖沉积、沙坝沉积及浅海沉积,说明海平面相对于陆地呈上升趋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6.【答案】D、B
【解析】
5.
【分析】 本题考查形成滨海湿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掌握形成滨海湿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解题关键。 【解答】 由才来哦可知,辽宁省 20 多条河流在这里入海,使这里成为了世界最大最典型的滨海湿地,故 AB 错误,河流在入海口出由于地势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故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
6.
【分析】 本题考查翅碱蓬在高潮淹没带少有分布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是解题关键。 【解答】 由材料可知,中潮淹没带 20 多条河流在这里入海,稀释了该地带的土壤盐度,高潮淹没带由于没有河水的注入,土壤盐度较高,不适合 翅碱蓬的生长,故 B 正确;中潮淹没带和高潮淹没带都在海边,海风都大,故A错误;中潮淹没带和高潮淹没带都在海滨盐碱地上,土壤都贫瘠,故C错误;地下水位不是影响翅碱蓬分布的主要因素,故D错误。 故选B。
7~8.【答案】D、B
【解析】
7. 【分析】 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旨在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河流携带泥沙以堆积作用为主,海浪冲击海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本题难度较大,该题较为抽象,借助图形对解题帮助很大,如下图所示:( h1>h>h2 ) 【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 1975 年至 1979 年期间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越来越远,说明海底在淤积,即河流以堆积为主,流水作用强; 1979 年后,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呈缩小的趋势,因此海底以侵蚀为主,即海水侵蚀作用强, D 项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8. 【分析】 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正确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 1992 — 1997 年期间海底是以侵蚀为主还是以淤积为主,然后分析四个选项入海泥沙量的变化。其次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 ,A 、 C 、 D 项都会使入海泥沙增多,只有 B 项会使入海泥沙减少。 【解答】 从图中看 1992 — 1997 年期间,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总体上在缩短,说明海底发生侵蚀,即侵蚀作用强,说明此时河流入海水量、含沙量都较小, B 对;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会使得入海水量增加,进而导致入海泥沙增加, A 错;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会使得水土流失加重,入海泥沙增多, C 错;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会使得入海水量增加,进而导致入海泥沙增加, D 错。 故选 B 。
9~10.【答案】D、D
【解析】
9.
【分析】 本题考查“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理解沙丘的成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图示区域位于巴西东北部,“千湖沙漠”景观地处河口位置,沙丘应该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故 D 正确, ABC 错。 故选 D 。
10.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沙丘的沙源,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 由题干信息可知,沙漠地处河口位置,沙丘应该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故 D 正确, ABC 错。 故选 D 。
11~13.【答案】B、C、D
【解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垄的排列主要受风向的影响显著,准噶尔盆地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受西北风影响大,因此沙垄多呈西北—东南走向,呈线状延伸。故选B。
此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在此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较多降水,冬季多为降雪,降雪厚度可达300毫米左右。同时,冬季西北寒流入侵加之盆地的“冷湖效应”,使沙区的季节性冻土最大深度可达170厘米以上。积雪和冻土能够对地表形成有效的保护。当春季积雪融化时,又正逢雨季(4—6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因此沙丘有着较多的水分,对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植被覆盖度可达20%以上,植被对沙丘的固定起着很大的作用。故选C。
题中农业分布区主要位于南部山麓,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故排除A、B;山麓一带多为冲积扇,具有一定的坡度,地下水埋藏较深,故排除C;准噶尔盆地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西部的山口,起到了加强风力的作用,多大风和冻害天气。故选D。
14~16.【答案】D、A、A
【解析】 略
17~18.【答案】D、A
【解析】 略
19~21.【答案】D、C、D
【解析】
19. 【分析】 本题考查阶地的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各种地貌的成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西部边缘,临近西北地区,偏北风携带的泥沙随着风力的减小逐渐沉积,气流到达洮河流域时,风力较弱,颗粒较小的黄土逐渐在此堆积,形成图中各阶地黄土层, D 符合题意; 黄土层为沉积物,不可能由侵蚀作用形成,排除 A 、 C ; 洮河位于黄河上游,流速较快,流水堆积一般形成颗粒较粗的沉积物(如图中砾石、漫滩砂),很难形成颗粒小的黄土沉积物,排除 B 。 故选 D 。 20.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 T 2 阶地是在基岩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先有基岩,在地势较低的基岩上形成河漫滩,故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 C 对, ABD 错。 故选 C 。 21. 【分析】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地壳相对稳定,则河流不断侧蚀,谷地会不断加宽,不会形成阶地,故 A 错误;如果地壳间歇下降,河流则以堆积为主,形成厚薄不均的沉积层,不会形成阶地,故 B 错误;如果地壳持续抬升,河流则持续侵蚀下切,会形成很深的“ V ”峡谷,不会开成多级阶地,故 C 错误;图中河流形成了三级阶地,则当地河流间歇性的发生三次侵蚀下切,就产生多级阶地,由此可知,该河段所在区域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故 D 正确。 故选 D 。
22~24.【答案】B、A、D
【解析】
22. 【分析】 本题考查该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该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 【解答】 读图可知,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且生长竹子,说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23. 【分析】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解答】 读图可知,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形成该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24.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25~26.【答案】A、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形成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和熟练掌握黄土高原成因相关知识。 【解答】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因此,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应先经历风力搬运、沉积,后地壳抬升成高原,再经历流水侵蚀形成,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和熟练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层中夹杂的砾石应是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砾石颗粒较黄土大,说明流水侵蚀、搬运作用更强,因此,应是某些年份暴雨季节,山洪携带粗砂石沉降形成,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27~28.【答案】D、B
【解析】 略
29~30.【答案】D、C
【解析】
29.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相关知识。 【解答】 D. 羚羊峡谷出口处一人多宽,山洪从这里喷涌而出,峡谷形成的原因最主要是流水侵蚀, D 对。 A. 羚羊谷峡谷和曲壁位于美国西部内陆,排除海浪侵蚀, A 错。 B. 冰川侵蚀形成 U 形谷,峡谷宽度变化小, B 错。 C. 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地貌, C 错。 故选 D 。 30. 【分析】 本题考查峡谷增大、增深的速率主要取决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信息,结合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 【解答】 由上题可知,羚羊峡谷出口处一人多宽,山洪从这里喷涌而出,峡谷形成的原因最主要是流水侵蚀,峡谷还在进一步增大、增深。其增大、增深的速率主要取决于侵蚀的速度和基岩的岩性,与风化的速度和搬运的速度关系不大, C. ②④正确, 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31~32.【答案】B、D
【解析】
31. 【分析】 本题考查该地区潮沟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互花米草作为植物,在潮间带能削减风浪,从而减轻潮沟的侵蚀,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 【解答】 图示随着互花米草分布范围的扩大,潮沟数量不断减少。互花米草作为植物,在潮间带能削减风浪,从而减轻潮沟的侵蚀,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 B 正确。 32. 【分析】 本题考查互花米草快速扩张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入侵的影响。 【解答】 互花米草作为外来物种,快速扩张会侵占滩涂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本土生态环境,进而影响滩涂养殖业的发展,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33~34.【答案】C、B
【解析】
33. 【分析】 本题考查造成该河谷南北两坡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图示区域南北跨度在 12km 范围内,区域范围很小,河谷南北两坡的海拔差异很小,因此当地的热量差异很小,因此热量不是造成该河谷南北两坡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 A 。材料信息表明,河流两侧坡地均森林茂密,且区域范围很小,因此水分、蒸发等因素差异不大,因此水分、蒸发等因素不是造成该河谷南北两坡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 B 、 D 。图中显示,南侧坡地花岗岩广布、北侧坡地石灰岩广布。北坡的石灰岩山坡形成的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使得南北两坡景观差异显著,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 34. 【分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解答】 图中显示,该区域砂岩底部有明显的侵蚀面,说明该区域砂岩形成前,当地地壳上升,海拔较高,外力作用以侵蚀作用为主,因此砂岩形成前不是持续发生沉积作用, A 错。区域岩层下沉,沉积作用为主,区域岩层抬升,侵蚀作用明显。由此判断,图中侵蚀面产生一定伴随地壳抬升, B 对。图中显示,砂岩层并不完整,说明砂岩形成后,砂岩又遭受了侵蚀,因此砂岩形成后不是持续发生沉积作用, C 错。在流水侵蚀过程中,在图示区域内仅仅消失中间部分的侵蚀面,而南北两侧的侵蚀面依旧存在于砂岩之下, D 错。 故选 B 。
35~37.【答案】A、A、B
【解析】
35. 【分析】 本题考查威尼斯近年来水患发生频繁的根本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威尼斯近年来水患发生频繁的根本原因。 【解答】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异常增多,沿海风暴潮频繁发生,使得水患发生频繁。 A 正确, BCD 错误。 36. 【分析】 本题考查障壁岛最不合理的开发方向,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障壁岛最不合理的开发方向。 【解答】 沙坝和障壁岛是由波浪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障壁岛水深较浅,不适宜建港口, A 正确, BCD 错误。 37. 【分析】 本题考查海平面显著下降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海平面显著下降的影响。 【解答】 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潟湖水深变浅, B 正确, ACD 错误。
38~39.【答案】C、A
【解析】
38. 【分析】 本题考查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 【解答】 在该区域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有化石的岩层为沉积岩,所以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洋沉积。 C 正确, ABD 错误。 39. 【分析】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解答】 图中的景观形成过程是先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经过不的溶蚀作用形成。溶蚀作用需要在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水分才能形成,所以气候与图中景观形成关系最密切。 A 正确, BCD 错误。
40~42.【答案】D、C、D
【解析】
40.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理论,堤坝的东侧堆积,西侧侵蚀,所以西侧容易垮塌, A 错;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B 错;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堤坝上游河段西侧被侵蚀强,西侧河水较东侧深, C 错;读图,丁处位于凹岸,水流急,水混浊,所以小军垂钓时,丁处河水较丙处浑浊, D 对。 故选 D 。 41. 【分析】 本题考查钓钩最适宜投放地区,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流水作用与地貌及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 据图可知,丙处位于沙洲的背水处,受水流扰动小,因此河水相对清澈。而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故 C 正确;其它甲乙丁均位于沙洲两侧,为水流必经之地,水流速度快,不易垂钓,故 ABD 均错误。 故选 C 。 42. 【分析】 本题考查图示中堤坝较低矮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堤坝较低矮的原因。 【解答】 图中堤坝较低矮,不适宜蓄洪、发电等, AC 错;灌溉渠口在堤坝前,作用不大, B 错;所以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为了将多余的水排走, D 对。 故选 D 。
43~44.【答案】B、B
【解析】
43. 【分析】 本题考查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河段,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 【解答】 结合材料可知天然堤应地势平坦,流速小,泥沙大量沉积的河流下游地区的河漫滩附近的河床两侧。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不易形成天然堤;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貌,不易形成河漫滩;因此黄河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天然堤, B 选项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44. 【分析】 本题考查天然堤的发育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天然堤的形成特点。 【解答】 根据题干材料中天然堤的定义可知河流凸岸在河流洪水期流速要慢于河流凹岸,洪水在凹岸更容易溢出河道,进而在凹岸地区泥沙沉积量大于凸岸;在河流的凹岸天然堤发育较好,在凸岸天然堤与边滩相连。 A 排除, B 正确。河流出山口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入海口会形成河口三角洲, CD 排除。 故选 B 。
45~47.【答案】D、A、B
【解析】
45. 【分析】 本题考查形成图甲与图乙两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不同地表形态的成因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 结合材料信息,图甲为河流下切侵蚀而成,为河流侵蚀地貌;图乙为冲积扇,是由于河流携带泥沙,在出山口位置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而成,是河流沉积地貌。故 AB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 46.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阶地的利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题思路是结合不同阶地的位置,分析说明其利用方向。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生活生产活动的良好区位。 T 0 阶地形成最晚,沉积物比较薄,土壤肥力欠缺,同时距离河流过近,容易受到河流水位高低影响,故分布农田几率小。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47.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气候和阶地之间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气候干燥,含沙量增多,多的泥沙沉积,堆积作用为主;温暖湿润期含沙量减少,堆积作用少,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因此任一阶地的形成时气候应当为暖湿。故 ACD 错误, B 正确。 故选 B 。
4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掌握马耳他戈佐岛所在地气候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 蓝窗 ”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 。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49~50.【答案】C、C
【解析】
49. 【分析】 本题考查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只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解题关键。 【解答】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流水的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是 U 形谷,故 A 错误;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故 B 错误;沂蒙山区位于半湿润地区,推测该地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风化崩塌形成,故 C 正确;海水侵蚀地貌崖壁有孔穴,故 D 错误。 故选 C 。 50. 【分析】 该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岱崮地貌分布区的地质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读图获取新的能力,掌握不同地质灾害的成因是阶梯关键。 【解答】 根据图示,岱崮地貌分布崮体的岩层主要是沉积岩,岩层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地震是内力作用形成,与地貌类型分布无关,故 A 错误;火山是内力作用形成,与地貌类型分布无关,故 B 错误;岱崮地貌分布崮体的岩层主要是沉积岩,该地位于半湿润地区,岩层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滑坡,故 C 正确;泥石流分布在多雨地区,图示区是半湿润区,降水较少,泥石流灾害少,故 D 错误。 故选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