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相会的时候要说悄悄话,而这些悄悄话正是民间人们喜欢听到的,于是就有了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悄悄话的传说,但分明比较暧昧,似乎带有性启蒙的意味。
民间传说,在阴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要到鹊桥相会,那时候天下的喜鹊都要飞到天上搭鹊桥,让他们鹊桥相会。一年一度,当然很美好。就好比农民工外出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和老婆团聚一样,千言万语似乎都是多余的,而人们更想听到的是情话,是悄悄话。那么,分别多日的夫妻会有什么悄悄话呢?是否有些性启蒙的味道?
牛郎织女的婚配属于典型的跨越阶级的婚姻,织女是天宫的仙人,而牛郎却是人间的穷小子,只因为有了神牛,他们才走到了一起。就好比一个富家女因为一个巧合嫁给了穷小子一样,成就了跨越阶级的婚姻。但牛郎织女的最后分开一定证明了跨越阶级的婚姻不一定能够长久,一定会有阶级利益的维护者来拆散这段婚姻,即便没有人跳出来横加干涉,男女双方也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分道扬镳。当然,并非全都是这样,有的跨越阶级的婚姻就能够长久,只是互相谦让,主要还是富裕的一方谦让,才能让婚姻保持长久。
可是,牛郎织女的婚姻并没有保持长久,虽然夫妻互相谦让,相敬如宾,但禁不住外部势力的打击,尤其是天宫的王母娘娘横加干涉,主要还是织女荒废了工作,给天宫造成了劳动力的流失。还有一个版本,说是牛郎是天庭放牛的,而织女是天宫织布的,两个人隔着浅浅的天河相望,终于涉水过河,走在了一起。王母娘娘发现后,用法力把天河弄得很宽很深,生生拆散了他们的好事,理由是“废耕织”。从此,牛郎专心放牛,织女专心织布,两人只能隔河相望,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或许鹊桥相会能体现王母娘娘网开一面的慈悲,亦或是牛郎织女的孩子要找妈妈的哭声感动了王母娘娘,她才会允许喜鹊搭建鹊桥,让牛郎织女七月初七相会。故事出现多个版本,代表民间人们对于故事的极大兴趣,当然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编,而这种改编一般都是口耳相传,自觉完成,并且还要传言,七月初七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
葡萄架下比较隐秘,葡萄藤的互相缠绕代表了牛郎织女的情感纠葛,而要到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情话的大多是一些好事的青年男女。他们到了没有灯光的葡萄架下,静心细听牛郎织女的情话,一般都是听不到的,只能听到风吹葡萄叶子的声音,或者马路上的声音,别人的声音。既然听不到,就自己说,起码可以排遣寂寞和尴尬。说起来就一定是和情话相关的话语了,也一定会在男女之事上靠拢。如此一来,与其说在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夫妻的情话,不如说到葡萄架下接受性启蒙了,听人讲一些男女之事,或者猜测一下牛郎织女的情话,也无伤大雅,起码交流了经验,过了嘴瘾。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说。”说起来是最痛快的,也不用负什么责任。而那些没结过婚的年轻人到了葡萄架下,基本上只能做听众,要是成了主讲,就会被人另眼看待了。
昏暗的葡萄架下一般都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尤其是在晚上,更是人迹罕至。年轻男女正在搞对象,哪黑往哪钻,什么地方都敢去,就更别提葡萄架下了。赶上七月初七,正好就是他们的好日子,可以到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的情话,其实那是一个无人监管的地方,一对青年男女到了那里,说是听情话,其实是自己说情话,甚至冲动了就要偷吃禁果,抑未可知。有经验的父母禁止孩子到葡萄架下偷听情话,以免发生一些败坏风俗的事。但男女之事是自然发生的,父母也不是看得很紧……
人们到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情话的年代还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甚至连电视都没有,要说家里有什么电子设备,就应该算是收音机了。人们更侧重于听,而不是看。获得听觉享受是美好的,但没有同时获得视觉享受。于是,他们认为听牛郎织女的情话有点听房的意味,就好比听新婚夫妇洞房花烛夜的情话,有着难得的趣味。当然,也是一举两得的事,甚至是一举三得的事。
试想青年男女到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的情话,算是一得;听不到就自己说,倾诉心中爱慕之情,或者直接讲一些段子,算是二得;要是两情相悦,做一些顺理成章之事,就算是三得了。比起到酒店吃喝、开房要划算得多,当然这个风俗也只能流行于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现在的男女才不那么幼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