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时间观念的人
说实话,我个人不是太懂得欣赏日本文学,即使是《金阁寺》这般的“名作”,在我手中,也难逃匆匆翻过便弃置一旁的命运。但唯有《京都手艺人》,时至今日,始终摆在我书桌最显眼的位置。不为别的,就光是它收录的百余张工匠工作时的照片,仿佛有种魔力,吸引着人们(我)一遍又一遍滴去翻阅。甚至于,为此我特意去了趟京都。
▲京都西阵的街道两旁,有着许多充满匠心的小店
走在京都的街上,宛若唐朝长安城的建筑风格和极具当地特色的精致美食固然令人看着过瘾、吃得痛快。但于我而言,这座城市真正的精髓,在于路边的小店,以及店里架子上摆放着的精致器物。这些都让人感受到了《京都手艺人》照片里工匠的那份专注。正如铁壶店中的老板所说:“匠心,其实就是专注于一件事并尽力将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这番话,精工中国董事长吉村等受访时曾说过;而这份细节的极致,在Grand Seiko腕表上则能让人亲眼见到。
腕表的细节,往碎了说,可以是诸如夹板的倒角、摆轮的调校等多个方面,但若凑个整,说穿了也就是走得准、加看着舒服。能把这两项弄明白了,一款表也就担的上“匠心”二字了。 只不过,能做到这点的,真没几家。
▲精工曾横扫瑞士天文台竞赛
走时精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精工的立身之本。Long long ago,精工以Grand Seiko腕表(现在成为了独立品牌,还有了个洋气的中文名,叫冠蓝狮)打得瑞士天文台竞赛的主办发不断滴更改规则。更令人钦佩的是,在瑞士某机构阻止精工冠名“Chronometer”时,精工竟提出了基础版就比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更胜一筹的Grand Seiko标准。要知道,这个标准里还有个V.F.A经过特别调校的级别,绝对是牛到彼时获奖的机芯中都没几款是完全符合的。但品牌却将其广泛运用于当时的Grand Seiko腕表中。只不过可惜的是,因为自身所掀起的石英风暴的关系,精工在1973年终止了机械表Grand Seiko的生产。
▲9F石英机芯中配有可实现精准调校的开关,9R Spring Drive机芯大幅提升了走时精度
1988年重出江湖的Grand Seiko在走时精度上的表现就更加了不得了。先不说Spring Drive的9R、石英的9F机芯,这两个和传统机械机芯根本不是一个路子,且有着精工的专利。拿这个来比走时精度,会有点大人欺负小孩的意思,所以要比,就用最传统的机械机芯——9S来一较高下。
▲诸多精细到极致的零件最终构成了9S机芯在走时精度及耐用性上的良好表现
若去拆一款9S机芯,便可发现Grand Seiko在机械细节处的精益求精。擒纵叉和擒纵轮,传统机电技术就能生产,但品牌坚持使用在航天领域用来生产高精度零件的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游丝Nivarox合金即可,但品牌坚持自己“捣鼓”出个高弹性、非磁性的Spron钴镍合金;传动轮数量和其他高振频机芯相同就能运行,但品牌坚持要在四轮和擒纵轮之间再加个介轮……这些“坚持”,言语上的描述可能最多就是一项两行。然而,在实际的产品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持”,才有了Grand Seiko在走时精度上的“高处不胜寒”,不仅准而且更耐用。就像校表仪上显示的,搭载9S85自动上链机芯的腕表,平均误差为 5—-3秒/天。另据数据显示,9S85自动上链机芯的V.F.A版本,精度能达到 3—-1秒/天。在5Hz摆频的机芯中,能实现这种精度的,又有几家?
▲从表款的透底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9S机芯的美感
Grand Seiko在走时精度上的极致追求同样也落在了视觉效果上,主要包含两方面。一为机芯打磨,以9S系机芯为例,主夹板上错落有致的鱼鳞纹及摆陀、夹板上间距绝对均匀的日内瓦条纹,硬生生滴将平面整出个如波澜湖面的光影效果。以此而成的机芯整体美感,绝对是炫技级别的。
▲Grand Seiko的表壳侧面、指针、时标等均打磨得非常精致
二为外观部件。或许是因为所谓的“第一眼美女”效应,当下很多钟表品牌都会一味地去追求设计上的“剑走偏锋”。诚然,如此设计理念确实能给人带来一时的新鲜感,但新鲜完也就扔在一旁了。真正会日常戴着的,还是那些耐看又不失特色滴腕表。正如Grand Seiko,在整体设计风格上遵循着传统腕表美学,但在表壳、指针等方面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倔强”:表壳侧面以砂轮抛磨法而成的曲线、立体时标通过精准的安置角度而成的整体和谐感、指针精细研磨后呈现的尖锐感……这些,最终化作了Grand Seiko腕表在钟表领域中独有的质感,“表款给人的感觉,像极了日本武士刀那寒冷的利刃”。
几年前,我不明白为何有人会一面将Grand Seiko列入“一生必须购买的腕表”清单中,另一面却又不推荐表迷将Grand Seiko作为首款腕表。戴着Grand Seiko,去了一次京都后,我明白了——“必须是因为Grand Seiko在走时精度与外观设计上的极致表现。”但,这份极致而成的匠心美感,其实是需要一定阅历才能体会其中妙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