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波兰人做的高端游戏《赛博朋克2077》风靡一时,游戏配置需求达到顶尖水平,其细腻的设定让玩家为之惊叹,没有足够的硬件来玩这个游戏,会让你感觉这不是《赛博朋克2077》,而是《赛博朋克2007》,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赛博朋克个人简史?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赛博朋克个人简史
最近波兰人做的高端游戏《赛博朋克2077》风靡一时,游戏配置需求达到顶尖水平,其细腻的设定让玩家为之惊叹,没有足够的硬件来玩这个游戏,会让你感觉这不是《赛博朋克2077》,而是《赛博朋克2007》。
《赛博朋克2077》游戏插图
赛博朋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的追捧?甚至有不小的小说、动漫、游戏、电影市场。电影《战斗天使:阿丽塔》、《银翼杀手2049》、《极乐空间》等等作品都是设定在这个环境中。
《战斗天使:阿丽塔》
《银翼杀手2049》
《极乐空间》
关键词:乌托邦、反乌托邦、赛博朋克
1、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创始人是15-16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人文主义学者、政治家、仅次于当时英王的大法官)所著《乌托邦》,书籍全称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产生背景:正如莫尔所感受的,私有制使“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落到最坏的人手中,而其余的人都穷困不堪。”因此“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莫尔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
由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导致人民大众痛苦不堪,著名的“圈羊运动”造成了“羊吃人”的现象,深深触动了莫尔的内心,就其著作来说,主要是对当时英国以及欧洲社会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是对当时人类社会的启示,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精神文明,有极少数人当做愿景进行社会改造和追求目标。这也成为了马克思所著《资本论》中揭露资本家的野蛮行径提供现实素材。
文学延伸:当时地理探索的局限性,莫尔将乌托邦国度虚构在地球未知的领域,16-17世纪,随着航海技术以及天文学的发展,乌托邦所处的空间或移到外太空(17世纪开始有月球之旅)、或海底(像经常发现的传说中沉没于大西洋的大陆文明)、或者地壳底下的深处。再随着李尔的新地质学、达尔文的新生物学突破,乌托邦的作家们将背景从位置转换开始向时间转换,也就是说乌托邦可以在时空进行交错组合。
《乌托邦》实则超现实的批判主义、空想完美主义的载体。
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
2、反乌托邦:dystopia、Cacotopia、kakotopia 或 anti-utopia;中文又称反面乌托邦、敌托邦、恶托邦、绝望乡或废托邦,是乌托邦(utopia)的反义语,希腊语字面意思是“不好的地方”(not-good place),它是一种不得人心、令人恐惧的假想社群或社会,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反乌托邦出现在许多虚构作品的亚流派中,常用于提醒人们注意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环境、政治、经济、宗教、心理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被人忽略,有可能导致出现反乌托邦的状况。
1818年,英国哲学家、法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杰里米·边沁,使用了cacotopia(最糟政府所在的假想之地)这个词。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记载,已知最早使用dystopia一词,是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于1868年在英国下议院前的演讲,指责了政府的爱尔兰土地政策:“称它们为乌托邦式的或许太过褒扬,它们更应被称作反乌托邦式(dys-topians, or caco-topians)。通常称之为乌托邦式的是某些太过美好而难以实现事情,但它们则显得更倾向于太过糟糕而不可行”。
产生背景:乌托邦是理想的社会形态,反乌托邦则是建立在该形态之上,由于乌托邦自身的致命缺陷,会带来整体社会的负面影响。乌托邦社会要求民众道德认知高度统一,但是就人的共性和个性矛盾,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乌托邦理想物质基础上,会导致统治者的享乐、肤浅、暴虐等等,某个环节出现不可控的问题,就会转变成为对立的社会状态。
反乌托邦的极端、消极特征:
表面看来是公平有序、没有贫困和纷争的理想社会,实际是受到全方位管控只有自由的外表,人的尊严和人性受到否定。
领导者用宣传对国民洗脑,把自己的体制说成理想社会,反抗者被强制制裁并排除在社会之外。
将所谓对社会有害的出版物禁止或没收。
在社会承认的市民阶层以下,有不被当人的贫困阶级和贱民存在,事实上是贫富两极的社会。
为了根除市民社会的贫困,用社会体制将极端贫困者强制隔离。
生活在社会体制内的市民阶级,由体制根据血统DNA之类进行管控。
为强制进行人口调整,市民的家族计划、恋爱、性行为、妊娠、产子等都由社会管控。
通过愚民政策,完全遮蔽以上负面资讯,市民阶层将这些弊端视为理所当然并自然而然予以接受。
文学延伸:《美丽新世界》(【英】阿道司·赫胥黎、1931年创作)、《大都会》(2012年美国电影、大卫·柯南伯格执导、罗伯特·帕丁森主演)、《V字仇杀队》(2005年美国电影、娜塔丽·波特曼主演)、《北斗神拳》(1983年日漫、武论尊与原哲夫创作)等等。
《美丽新世界》
《V字仇杀队》
《北斗神拳》
3、赛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数字的)与“Punk”(朋克)的结合词,又称数字朋克、赛伯朋克、电脑朋客、网络朋客,背景大都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的结合”(combination of low-life and high tech),通常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与一定程度崩坏的社会结构做对比;故事框架通常是社会秩序受到政府或财团或秘密组织的高度控制,而角色利用其中的漏洞做出了某种突破。
朋克精神:由于二战过后,欧洲经济需要恢复,导致失业人员众多,在废墟中产生了连垃圾都不如的精神形态。朋克一词最早表达是上流社会对普通人或者小流氓的蔑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朋克团体人员众多,到处宣泄着对社会、政府不满,与绅士阶层对立,充斥着脏话、穿着乱七八糟、反人类、反社会,造就了最初的朋克精神。
朋克文化:起源于1970年代的次文化,最早源起于音乐界,相对于前卫摇滚、重金属摇滚的偶像式音乐文化,他们更倾向于注重于粉丝的融合,主要象征着叛逆、无政府主义。他们延伸着最初的朋克精神,相对于原始的疯狂和荒诞,有所改观,逐渐渗透至音乐、体育、文学、时尚等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反乌托邦社会也融入了技术元素,由于其悲观主义,很容易将朋克文化引入至主题作品。主要体现在未来世界,人和机器、统治阶级和下层群体、时间和空间、现实和虚拟、高度发达的社会和腐朽的物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代表个人英雄主义的主人公重建美好世界的愿景。
赛博朋克经常以隐喻义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于大公司企业、政府腐败及社会疏离现象的担忧。一些赛博朋克作家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警示人类社会依照如今的趋势将来可能的样子。因此,赛博朋克作品写作的目的是号召人们来改变社会。
《赛博朋克2077》游戏画面
《赛博朋克2077》游戏画面
受到影响的美国“枪炮玫瑰”乐队
受到影响的美国“穷街乐队”
受到影响的日本“X-JAPAN乐队”
本文部分素材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