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落孙山",千百年来让人十分纠结,孙山本人是否中举?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宋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做孙山。他家贫如洗,自幼丧父。跟随母亲一直过着苦日子。孙山从小立志,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做个大官。他一直为这个目标苦苦奋斗着。
他的母亲就是希望孙山刻苦读书,将来考取功名,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孙山小的时候,十分听话,除了帮助母亲干农活之外。其余时间统统用来读书。说来难以相信,孙山非常聪明,把看过的书籍都能倒背如流,写出的文章也十分老练。让好多教书先生自愧不如。虽然有着天生的才华,但是孙山依然刻骨读书,不敢骄傲自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到了他十六岁的时候。便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乡试。考完试之后,孙山在几千人之中脱颖而出,位居榜首。这一次让孙山在他们乡里一战成名。
许多亲戚朋友过来寒暄,纷纷夸赞孙山将来一定考得状元。在他们的祝贺之下,孙山还是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该努力读书就努力读书,不急不躁。正如亲戚朋友所说,考上状元才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
又经过几年的发奋图强的努力。孙山终于迎来了考取状元的机会。在一个晴空万里无云的早晨。孙山跟本乡的一个读书人,一同前去汴梁。一路上孙山自信满满,认为这次的状元非它莫属。
等到他们赶到汴梁的时候,距离考试还有两天,他们选择一家客栈,好好休息两天,准备步入考场。第二天夜里孙山做了一个梦。梦中情景是这样的,他在考场发挥的十分神奇,做题的时候,妙笔生花。不到一会儿的功夫就将题目全部做完。便高高兴兴地离开考场。
同乡人听到孙山哈哈大笑,不解其故。走到孙山床边,才发现孙山或许做了一个美梦。同乡人不知道孙山已经梦到自己金榜题名了。
两人起床之后,吃点早饭便迅速奔赴考场。进入考场之后,孙山莫名其妙的紧张起来,久久地注视着考题,久久不能下笔,脑海之中一直回味着梦中的场景。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飞逝而去。孙山便开始认真做题,虽然把试卷写的满满的,但是孙山感觉还是不太满意。欲要修改,结果考官宣布时间到了,考生迅速离开考场。孙山恋恋不舍地走了出去。
回来的路上,孙山忽然想起一个道理,梦往往都是反的。这让孙山如同遭遇五雷轰顶,不知所措。
桐乡人询问孙山此次考试发挥的怎么样。孙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你考得怎么样啊。桐乡人回答的十分幽默,这回就算我熟悉一下考场吧。孙山依然闷闷不乐。
还没有等到放榜的日子。他这个明知不会考上的同乡人已经远游他乡。孙山只能呆在汴梁等待放榜。
苦苦等了许久,这一天终于放榜了。孙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虽然考中举人,但是名字排在最后。这让孙山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既然已经知道名次。孙山便收拾行囊即刻回家。
回到家之后,孙山的同乡人还没有回家。这个时候,同乡人的亲人父母跟孙山询问自家的儿子是否考上。孙山为了照顾他家的面子,便幽默的说道:"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很明显。我孙山的名次是最后,你儿子连榜也没上。
就是从这开始"名落孙山"才流传开来。比喻考试没有考中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