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青春之歌》电影海报 图片来自网络
经典回放
电影《青春之歌》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改编自杨沫同名长篇小说,于1959年上映。影片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顽强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以知识女性林道静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然性。
乌云在天空翻滚,海浪冲击着礁石。夜是漆黑的,大雨还在不停地倾泻。在这样漆黑的夜晚,走投无路的青年学生林道静从庙里径直奔到了海边,毫不顾惜地纵身扑进了狂涛巨浪。随之,一个年轻学生——北京大学国文系青年学生余永泽,冲进大海将她救了出来。
林道静向余永泽倾诉着心事:她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亲生母亲出身贫苦,被她父亲林伯唐霸占,后又被逼死。中学毕业后,家里破产,父亲离家逃走,家里又逼迫她嫁给国民党党部委员胡梦安,想把她变成摇钱树。林道静愤然逃出北京的家,来到北戴河投亲谋职,没想到表哥夫妇已辞职离开此地。为难之际,校长余敬唐却阴谋地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只能选择大海作为自己的归宿。
这熟悉的一幕,是电影《青春之歌》的开篇。《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以上世纪30年代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为历史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再现了觉醒的知识分子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所进行的顽强斗争,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电影《青春之歌》由原著小说作者杨沫本人改编,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彭真对影片的拍摄非常重视,提出:一定要把《青春之歌》拍好,要用最好的胶片拍,一切工作都为它的摄制开绿灯。《青春之歌》阵容庞大——崔嵬与陈怀皑担任合作导演,谢芳出演女主角林道静,秦怡饰演郑瑾,于是之饰演余永泽,康泰饰演卢嘉川,于洋饰演江华,赵联饰演叛徒戴愉。
1959年,《青春之歌》上映,获得巨大成功。很多人排长队买票,影院爆满,一些影院甚至24小时循环上演。瞿希贤作曲、李德伦担任指挥的抗日流行歌曲《五月的鲜花》也随着这部电影的放映,再次流行全国。同时,影片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也引起了轰动。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在当年9月25日至10月24日,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的“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中,《青春之歌》与《林家铺子》《林则徐》等35部影片一道,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新片展映活动,这些影片的问世,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创作迎来了第二次高潮。周恩来总理称赞中国电影已经开始创造了一种能够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新风格”。
《青春之歌》的独到之处在于,成功塑造了知识女性林道静的人物形象,写出了她的彷徨、她的绝望、她的无奈,更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她的奋起、她的反抗、她的成长,写出了她走上革命道路、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林道静原是大户人家的美丽小姐,小说中写道:“她的脸庞是椭圆的、白皙的、晶莹得好像透明的玉石。眉毛很长、很黑,浓秀地渗入了鬓角,而最漂亮的还是她那双忧郁的嫣然动人的眼睛。她从小不爱讲话,不爱笑,孤独,不爱理人。”出生在封建时代,林道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了寻找人生出路,逃避成为男人的“玩物”和“花瓶”的悲惨命运,她不得不踏上流亡之路。“诗人兼骑士”余永泽的真诚打动了林道静,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筑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
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思想陷入茫然。一天晚上,余永泽正忙着迎接胡适的秘书,左等右等秘书不来,老佃户魏老三却因走投无路跑来借钱。余永泽给了他一元钱把他支走,林道静看在眼里,追上去给了他十元钱,他们之间由此爆发了一场争吵。林道静被朋友带到学生公寓,一群青年学生痛感民族危亡,悲愤地唱起了《松花江上》。这时,学生运动领袖、共产党员卢嘉川推门进来,他告诉同学们红军已经粉碎围剿,北上抗日,一席话使大家深受鼓舞。
遇到卢嘉川,林道静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与此同时,卢嘉川的爱国热情同余永泽的市侩哲学产生了极大对比,林道静深深地为卢嘉川的新思想着迷。然而,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导致在余家避难的卢嘉川被捕身亡。惨痛的事实令林道静如梦方醒,她下定决心,离开庸俗、自私、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
由于叛徒出卖,林道静被捕,陷入了胡梦安的魔掌,在郑瑾的帮助下,她逃到了定县,继续教书。江华的来访使她又恢复了和党的联系,农民的苦难使她迅速觉醒,她参加了江华领导的秋收斗争,由于暴露,她又回到了北平,不幸又一次被捕。在狱中,林道静被施以酷刑,灌辣椒水、铁条炮烙,直至昏死过去,也决不投降。在狱中,林道静得到了难友郑瑾的鼓励:“一个革命者不要说是坐牢,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不但不觉得冤枉,而且觉得光荣。”特别是郑瑾踏着《国际歌》的节拍义无反顾地走向刑场的场面,深深震撼了林道静。林道静被保释出狱,识破了出卖卢嘉川的叛徒戴瑜的真实面目。至此,她终于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一二·九”运动中,她和江华一道站在斗争的第一线,领着学生队伍,冲破军警封锁,在红旗下胜利前进。
《青春之歌》是当时少有的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电影,它承续了五四运动以来的启蒙主义传统,成功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江华、郑瑾,他们呈现出那个时代多样的生命形态与思想状态。尤其是,通过思想陈旧的知识分子余永泽、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卢嘉川、与工农结合的共产党员江华,电影有节奏地叙述了林道静思想的三次重要转变——从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者,成为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无产阶级战士的全过程。她的转变反映了知识分子由追求个性解放到追求民族解放的过程,传递出这样一种精神——让青春融入时代洪流,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林道静、卢嘉川、江华、郑瑾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只有让美好青春融入时代洪流,才能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