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地平线”摩托车厂商?
“地平线”其实不是一个摩托车品牌,而是一类众所周知的车型,其驾驶者一般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梳着潮流的发型,穿着收脚的紧身裤,脸上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得意的笑容,哪怕走街串巷,也不忘留下排气管的轰鸣。对不起,阿牛有点嘲讽过头了,就此打住!
嘲讽归嘲讽,但还是要回归正题。其实阿牛并非歧视地平线车辆,也不是歧视骑地平线的骑士,而是非常反感地平线厂商以及违法乱纪的驾驶员,当然,更反感那些变态的消费心理。
为什么至今还有这么多的“地平线”摩托车厂商?
我想,这不光是“地平线”摩托车厂商的本意有关,也与不少缺乏理性思考又有着变态消费心理的消费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地平线”摩托车厂商受制于经济基础,没有足够的资本购买先进的生产线、生产设备,聘请专业的研发人员、设计人员。因此,这些厂商几乎都没有逆向研发摩托车核心部件的能力,更别谈自主研发,只能通过对外采购的方式来完成一辆摩托车的拼装。如此一来,发动机是否真的与车架匹配,刹车减震系统是否符合车辆动态定位等都是一个未知数,整车品质暂且不论,是否称得上一个正常的摩托车都需要打个问号。当然,这类车的做工质量是毋庸置疑的,看看图片就知道了。
另一方面,不仅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同时又引导生产。生产者也有无奈之处,面对政策打压,资本紧缩,经验不足的困境,但又要巧言令色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也是难为他们了。但是,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消费者的需求都是正确的吗,都需要得到满足吗?显然不是,需求有理性非理性,变态不变态之分。
追求性价比,追求品质,追求完美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时,价格会限制很多东西,性价比也许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又好又便宜的东西岂不是要永占鳌头?事实上,性价比只是某一部分或者方面较为突出罢了,并非全方位超越。
一辆摩托车,又想要炫酷的外形,澎湃的动力,丰富的配置,优异的操控,稳定的质量,又想要便宜的价格。然而,这可能吗?义无反顾的去满足本就不符合常理的要求,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如人意的,“地平线”就是这类畸形环境下的产物。
作为一个企业,盈利肯定是首要的,但抛去盈利,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事:社会责任,社会价值,企业特色,企业追求等,都是值得每个企业重视的。急功近利,肆无忌惮地通过满足变态的需求来挣“快钱”总是会被人嗤之以鼻的。当然,作为消费者,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是必要的,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由消费者,企业,政府共同营造的,一方动了歪脑子,结果都是令人大失所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