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荣牙牙学语时,大人们教我们认识了月亮,入学以后,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教我们懂得了月光,长大以后,诗词之月色与我们如影随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那些年惊艳你的诗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那些年惊艳你的诗句
●张向荣
牙牙学语时,大人们教我们认识了月亮,入学以后,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教我们懂得了月光,长大以后,诗词之月色与我们如影随形……
月是想象,想象是一种生活的能力,它穿行在李白的《古朗月行》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像李白那样,在你我小小的世界中,月亮是神秘的,时而是白玉盘,时而像瑶台仙镜,美好又多情。而那“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的境像,与其说是写月亮,不如说是童真般的心灵,真实与虚幻、遐想和浪漫都汇集在儿童身上,统合出多姿多彩的想象世界。这想象,是孩子的,也是人类的,它让我们的生命纯粹而玲珑。
月是情境,一首诗成就了一道风景,这风景已经不单纯是观赏,而成为历史中的特定文化象征。短短二十八个字的《枫桥夜泊》,张继并没有告诉我们他对钟声的感受,言在画中,意在言外。这情景交融的画境,都在那“月落乌啼霜满天”之中。只这一句就足够了,它以月亮为背景,呈现出整首诗的意境:月亮西沉,乌鸦啼叫划破了霜冷的秋夜。诗人大概有些惆怅,惆怅什么呢?我们已无法判断,但季节中的“悲感之美”已被激发出来了。那些引而不发、欲说还休的字眼,还是让我们揣摩出了“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影影绰绰的枫桥,星星点点的渔火,还有客舟中诗人辗转难眠。如此,“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时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方显清亮、透彻。这情境,是真亦幻,欲虚还实。
月是思念,月是古人的思念主题,当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对方,就会望月问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秋之夜,苏轼举酒发问,顾影自怜。“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的心从天上回到了人间,从月色撩人又回到了思念成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弟弟子由。人在他乡,愁思如影随形。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世间事就跟天上月差不多,阴晴圆缺,相聚别离在所难免,又何必悲伤呢?最后,苏轼给思念以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把人、月、相思交迭在一个空间中,让它们彼此烘托,构成一个奇妙的多维时空,既凸显现实感,又增添浪漫色调。月下,千里之外,这相见苦短,却相思苦长。作为读者,我们敬仰苏轼的人生,爱慕苏轼的韵味。苏轼,被我们远远地仰望着,我们则被他的浪漫暖暖地包围着。苏轼,思念中的月光,绵厚醇香。
月是宇宙人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系爻辞·乾卦》)。古人已清楚地告诉我们,那些平常所见之物,那些时而温婉,时而哀怨、时而明朗,时而低沉的时刻,无非都是一种人存在状态,在每个不可避免的状态下,感慨也好,悲喜也罢,都是人的必经之路,它们交织纵横成完整的生命历程。张若虚用一曲《春江花月夜》艺术演绎了这沧海桑田般的生命之树。诗人在全景式构图基础上,深化了“江与月”的主题,引发我们对不同人生状态的关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里是空间构形,在月色中,巧妙加入春、夜、花的元素,融情入景、由情致景,再由景动情,犹如渐明的灯火,从细微之处关照人的每一姿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与春江、潮水、海面,它们都在这虚淡的世界中,淡然安静。“何处春江无月明”?这句诗点石成金,抟虚成实,用问题为读者打通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鸿沟,“江与月”之中,属人的世界更加清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天地之宽阔,时间之悠远,情与境都被轻轻地唤起,意境慢慢苏醒了。张若虚为“江与月”设置了多重的人间生态,并让它们彼此组合,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生命态势。因而,“江与月”背景下就凸显了时间的位置,这就是诗中的青枫浦。“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确有其地,又名“双枫浦”,位于湖南省浏阳市的浏阳河南岸,为浏阳八景之一。作为地缘的青枫浦,自这首诗以后,却成就了贯通时间的载体,游子、思妇、离家、远游,纷纷以它为初始,构建了记忆的城。“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某个人,正在楼上的梳妆台前思念,抑或在是生命的另一种生态。此时,全诗的主题已从思念升华为时空中的人的存在。“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向远,月落西归,人是有限的,人生亦是有限的,然而,生命却是循环往复的,它生生不息地指向宏阔的宇宙,指向生命的终极。这首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创作是古人浩瀚博大的宇宙意识之高峰,而这“江月”,更是高峰中的巅峰了。
诗词之月陪伴我们走过山冈,迈向成长。乡愁之月,就如《泊船瓜洲》里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英勇之月,这是卢纶笔下的“月黑雁飞高”;更有那世人齐心期待的希望之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