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是《药典》中药,《药典》云:“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干燥全草。”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临床使用很多。既然药典表明紫花地丁的基原就是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一种,就不应该有其它植物。但是紫花地丁与同属植物早开堇菜长得特别像,不注意很难区分。所以紫花地丁与早开堇菜的鉴别就显得特别重要。现在拉开您的药柜,看看紫花地丁,符合我今天的介绍吗?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在《中国植物志》上有这样的描述“本种(紫花地丁)与早开堇菜 V. prionantha Bunge 相似,但本种叶片较狭长,通常呈长圆形,基部截形;花较小,距较短而细。始花期通常较早开堇菜稍晚可以区别。根据野外观察,本种花色多变,通常多为紫堇色,有的植株,甚或在同一植株上也有淡紫色的花存在,喉部颜色较淡并有紫色脉纹;有的侧方花瓣颜色更淡呈粉红色,所以我们将一些作者的变种或变型予以归并。”
从上面的一段文字看,区别主要是叶片的形态。至于“花较小,距较短而细。始花期通常较早开堇菜稍晚可以区别”,而花的大小、开花的早晚有很多重叠性,是很难区分的。
早开堇菜有药用价值吗?有!《中国植物志》:“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除脓消炎;捣烂外敷可排脓、消炎、生肌。”与紫花地丁基本相同。我没有查到早开堇菜在专业中医药书中的介绍(古医书籍也没有),我估计是中医先哲把紫花地丁与早开堇菜合二为一,不知道对否?欢迎留言评论讨论!
中医药人并非植物学家,何况普通药农,因此判断紫花地丁与早开堇菜混用现象难免,是假药吗?
最后提示:我早期的文章中出现的“紫花地丁”图片有些是错误的。包括昨天的文章,早期文章中连翘的图片有些也是错误的。以后发表的为准,特此更正!
我今天只上图片,不对图片介绍,欢迎留言区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现在就是这二种植物的开花季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察观察。其实它们是同科同属植物,难免它们之间存在自然杂交现象,是不是更难区分了?《药典》就规定一种植物,是不是有些还需要基因鉴定?
我没有对图片标注,但是选择的都是特征明显的图片。应该好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