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刀山下火海”,这句谚语,你听肯定听过。氮素,你见过么。其实啊,“上刀山下火海”还是湛江年例习俗的绝技活呢。
“下火海”是雷州半岛流传已久的一种集祭神祈福及娱乐于一体的民间活动。它源于先民对火的敬畏与对祖先的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祭神祛邪求安康习俗。惊险神秘、场面壮观、参与人数多是其显著特征。
“下火海”有个古老的传说。在宋乾兴元年(1022年),当朝宰相寇准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有一天,一颗陨石从天而降,堕落到雷城南日池,百姓看到这块石头十分害怕,认为是上天要降灾了。而寇准向百姓解释道,陨星落地是自然现象。
这项年例习俗,主要流布于雷州市城区、附城、白沙、南兴、北和等镇。其中以雷州市白沙镇国实村冲火海习俗活动最具有特色。2009年被湛江市列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正月十四,国实村如期举行了“下火海”活动,夜晚堆起熊熊火堆,锣鼓喧天,高喊不断,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前来围观。
整个下火海有7大程序:一是请神,二是点火,三是巡火,四是试火,五是叼犁头,第六就是过火海。
村民们先七手八脚的把几吨木柴垒成中空的锥形,中间是易引火的细长竹篾片。头扎布带的巫师手拿火把,口中念念有词,比比划划一阵后再去点着了这个“大篝火”。请神和点火算是完成了。请神和点火完成后就让篝火继续燃烧,直到烧成一堆发红的火炭。
火堆旁边,几十位身穿印有“排火队”字样的黄色运动衣的少年激烈地敲锣,不时振臂呐喊。这是第三个程序,巡火。
一阵敲锣打鼓后,“下火海”正式开始。第一轮先试探性,多数人只是一跨而过,基本没沾到炭火,个别胆大的,偶尔蹭一下火堆,撩起些许火星。
试火后有个环节十分有看头,那就是咬犁头。道士从火炭中刨出烧得红软并冒着白烟的铁犁头,用牙齿咬着犁头,绕场而行,让人叹为观止。
咬犁头完成后,又经过了几番试探,排火队就开始来回高速奔跑,高声呐喊,然后猛地一脚把火红的木炭踢得四处飞溅,几十人人轮番闯进火海,硬是把一座火炭“富士山”踢成了火炭“平原”,直至将火堆踩平、踩散。
火海过完了,就剩下最后一道程序取火。每户家长都会来火场铲“火种”,把“火种”带回家里点灯或倒入自家狗猪圈、后院或塘边。据说,这些炭灰可让五谷丰登、老小平安、富裕兴旺。
下火海玩的就是心跳。旁人看得紧张,参与者却是乐在其中。下火海宣扬了一种为完成使命不畏艰险克服种种困难的精神。也就是万死不辞。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会逐渐减少了,唯有精神能常驻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