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风筝在古人的诗句里,
也在你我的生活中,
它满载着快乐、幻想和希望
……
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艺,
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筝历史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的多线风筝。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根据史书记载,风筝的最初功用是用于军事。
到了唐代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风筝逐渐走向民间,类型也丰富起来。
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清时期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风筝地图
在风筝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风筝工艺相融合,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风筝的制作有几大派系,北京、天津、潍坊、南通都赫赫有名。
北京风筝
北京风筝至今保持着骨架精巧、彩绘严谨、雍容华贵、观赏价值较高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其艺术造型大体有七种:扎燕、硬翅、软翅、对燕、拍子、串儿、筒儿。
扎燕风筝是北京风筝流派之一,属曹氏风筝一脉。曹雪芹扎的风筝造型独特,飞得很高,逐渐被人们称“曹氏风筝”,乾隆年间曾被誉为京城“四大流派”风筝之一,与当时著名的哈氏风筝、金氏风筝、马氏风筝齐名。
扎燕风筝的工序讲究扎、糊、绘、放四艺。
在扎糊技术上,其“三停三泄”之法符合力学原理,而且结构骨架均因时、因地,分不同种类,或大或小,或寒风凛凛之时,或和风习习之日,均能扶摇直上青云之天。
在绘制艺术上,它讲求“意匠”和“迷笔”手法。尤其是扎燕风筝,更采用拟人画法,不仅画面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而且笔法细腻多变,刻画形象夸张而逼真。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扎制博采众家之长,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把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
在中国的风筝家族中,潍坊风筝以其材料的奇特选用,设计的夸张变形,画工的年画技法,以及放飞的巧用力学原理,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
南通板鹞风筝
中国风筝素有“南鹞北鸢”之说。南通风筝,俗称“鹞子”,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品种。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起源于北宋年间,千百年来一直传承发展于南通民间。其制品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工艺于一体,具有用料考究、工艺精准、整体协调性能和驭风性能优越等特点。
南通板鹞风筝独具魅力之处是在风筝上安装了大小不等的“哨口”,一旦放飞蓝天,“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抑扬”,有“空中交响乐”之美誉。
天津风筝
天津风筝的代表是魏元泰,人称"风筝魏"。
他博采众长,技艺精湛,在风筝上打眼、扣挥、扎结,用锡焊铜箍衔接风筝骨架的首、身、翼、层,数丈长的风筝能折叠装进一尺大小的盒子或纸袋,携带方便。
他制作的蝴蝶风筝在空中可以自动调换位置,飞机风筝能撒传单,小鹰风筝能两翅扇动,两眼启闭。
风筝制作
以传统方式制做风筝极需耐心。从选材开始的每一步,扎、糊、绘,都是非常精细的活儿。
选材时要挑选柔韧不脆的竹材,选中间,弃两头,削磨刮拭以至光滑,且手法必须轻柔小心,以免摧折。
描画时经常要反复上色,才能够做出立体鲜活的感觉。
风筝做成之后还要试飞,看是否能够迎风平稳,中线不偏,否则放飞时摇荡俯合,必然坠落。一旦瑕疵过大难以调整,整只风筝就废弃了。
这些复杂的步骤要求风筝手艺人怀有极大的热爱和耐心,能忍受长时间在工作室里精磨细画。
秉持传统手艺的专业风筝制作人现在已经不多了,但他们都努力维系着一条从过去牵来的线,用心做风筝。
他们是快时代里沉得下心来的人,把唐风宋韵用一根线拉住,在高空里飘飘摇摇,诉说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故事。
/ 图文素材来源网络
手艺君整理编辑
回顾阅读
夏天,从一碗凉皮开始
龙凤旗袍:用时光缝制的优雅
“全国非遗曲艺周”六月亮相天津,这些活动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