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记者胡印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沧桑七十载,风雨几度秋立于新的历史起点,回望那场承载无数国人情感与记忆的战争,死与生、悲与欣、战与胜,仍撕扯纠缠,难以释怀,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四周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四周年
燕赵都市报记者胡印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沧桑七十载,风雨几度秋。立于新的历史起点,回望那场承载无数国人情感与记忆的战争,死与生、悲与欣、战与胜,仍撕扯纠缠,难以释怀。
由此上溯70年,从屈辱、血泪、尸身中坚持走来的中国人,目光抚遍残破的家园,终于可以体味胜利的别样滋味。“我们胜利了!”
由此上溯78年,卢沟枪响,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拉开帷幕。“车辚辚,马萧萧”,古老的文明之邦,在一点点沦陷的同时,迸发出强烈的抗争精神,“我们在太行山上!”
由此上溯84年,暴日侵凌白山黑水,东北沦陷,华北板荡,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边缘,北平的大学生们激越示警:“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历史不可以复盘,而记忆,以及经由记忆发酵生成的民族精神则历久弥新。中国人民曾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绝大险境,而终于能够走出峡谷,还我河山,有赖于全民不折不挠的抗争,也有赖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不可征服的精神与意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星辰”。这种精神与意志,存在于国家层面、军队层面,更充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我们在怀念与回望之时,当然可以俯察仰观,勾勒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抗战图谱,并由此还原彼时彼地的大势与细节。然在当时,危难迫在眉睫,流血家常便饭,能够从沙砾般分散状态下形成有力聚合,舍家为国,众志成城,共赴国难,显然并不轻松。
以河北而言,卢沟桥事变发生地之宛平,当时尚属河北毗京的一个小小县城,战争甫发,民情激愤。而随着国土大面积的沦丧,处于华北大平原腹心地带的河北,也就成了民众自发抗日的浩大战场。及至八路军三大主力师挺进敌后,太行山上、华北平原,遂成为抗击日寇的前沿地带、坚强堡垒。
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披露,至1940年,日军有9个师团和12个旅团的兵力被钉死在华北。曾在冀中一带作战的中佐加岛武回忆:“部队最初进驻无极县时,共方工作队、游击队四处潜伏,居民毫不合作,气氛令人可怕。”“部队在行动中经常受到来自住房的窗口、墙上、丘陵树林中的突然射击。偶尔发现敌人,紧追过去,却无影无踪。”
与敌方记录相参照,则是河北人民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来自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数据显示,抗战期间,河北民众伤亡达548万余人,以1937年河北省2683万多人口参照,人口伤亡占到全省总数1/5。财产损失方面,仅粮食就达3312亿斤,各类工厂、作坊、矿山、商铺等17964家,家国财富损失殆尽。
有侵凌就会有反抗,为尊严、为自由、为家园,河北人民敢于与任何凶残之敌抗争。魔爪到处,即是抗日民众蜂起之地。民亦兵、兵亦民,全民皆兵,由此蔚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们今天历数那些闪亮的名字时,王二小、李混子、刘汉兴、挂云山六烈士、平山团、雁翎队……多少人本来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
历史有可能遮蔽,而记忆却不会长久遗落。一时寂寞,与长长的历史背影相比,更像是暂时沉潜。记忆固有的修复功能,强大而坚韧,从一件件老旧的抗战老物件,到一队队鲜活的战士,再到一段段壮怀激烈的历史场景,从点到面,从陌生到熟悉,从民间到政府层面,渐次充盈在全体公众的眼前。而经由这样一个温习过程,有关抗战的历史记忆已经进入了当下的知识谱系,成为共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陆续发掘那些尚在人世的抗战老兵,通过口述实录,让今天的人们知道,老兵面容上每一道深深沟壑都是支撑起伟大胜利的坚强支点。
还有无数英雄母亲,不仅亲手将支撑家庭的丈夫、辛苦养大的儿子送到抗日前线,本身也以绝大勇气、消瘦肩膀承担起养护伤兵乃至生产后援的沉重任务,不少人甚至直接上阵杀敌。谁无父母?谁无兄弟?谁无夫妇?这个母亲节,本报将遴选若干抗战母亲,重现其行状,还原其精魄,并以此表彰中国女性在战争状态下的伟大牺牲。
还有一个群体不能不提,在漫长的抗战时期,不少民众还有战俘被日寇送往日本或国内矿山充当劳工,他们是被侮辱与损害的一群,这也是解读这场战争的一个独特视角。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本报对河北境内劳工幸存者进行了地毯式的全覆盖采访,相信这些口述实录的报道会丰富那段岁月的枝枝节节。
历史不能忘记,而记录本身正是这样一个一个存亡续接的过程。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记取这样一种不怕外侮、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50年、60年、70年、80年……一个个标志性的年份,就是一块块记忆的碑刻。惟其如此,民族因此而独立,国家因此而强大,人民因此而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