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直升机集团的总经理在与普京开会时透露了一个消息,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的合同在历时13年的谈判之后,完成了中俄负责研制和生产的主机厂之间的合同签订,正式转入了实际的研发阶段;这也算是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CR929开始首架原型机生产之后,两国在航空领域合作的又一个重磅好消息了。
重型直升机就像超大型运输机一样,市场和需求虽然不是很大,不像7吨,10吨,13吨这类直升机,都有庞大的军用和民用需求,但是必要性却相当高,军用上不管是米-26在俄军,还是CH-53在美军,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重装备运输和大规模兵力垂直投送都离不开它,而民用上米-26在各种灾害救援当中承担的角色就更不用多说了;作为全世界唯二有重型直升机研发生产经验的国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直升机的设计和生产国,能和俄罗斯之间达成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的合作,而且签订了合同,对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帮助就不用多说了。
要说这则消息当中能让人高兴的,除了中俄联合研制之后,我国将会有一型自主可控的重型直升机之外,那就是从俄方透露的分工细节当中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我国在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这个领域,已经有了重大突破了。
俄直的总经理在给普京的汇报当中是这么说的:‘俄方将负责直升机的传动系统,旋翼以及防冰系统的研制。’言外之意当然就是剩下的部分将由中国自己完成,对直升机来说,核心就是全套的动力系统,机身则是可以模块化嫁接的东西;动力系统当中去掉传动和旋翼,剩下的自然就是发动机了;也就是说,我国在中俄联合重型直升机项目当中,将会独立负责整个大功率涡轴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工作。
这说明我国在航发领域,尤其是直升机涡轴发动机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强大的实力,已经能够独立搞定超大功率涡轴发动机,米-26所使用的D-136发动机功率高达8500千瓦,能解决这种级别的大家伙的研制,那么其他吨位级别直升机心脏病的解决,也就不在话下;对向来求稳不说大话的我国航空工业研发来说,敢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就揽下发动机这个重难点,已经足够说明涡轴发动机现在有不逊于俄罗斯的强大实力了。
当然咯,这个方面的相关突破,也要感谢俄乌两国之间紧张关系送来的助攻,让我国基本掌握了米-26重型直升机使用的D-136发动机的全套生产技术;俄乌关系紧张之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双方互相制裁,乌克兰生产的D-136发动机也就断掉了俄罗斯的零件来源,这之后乌方找我国企业代工了不少零件进行替代,我们也借此摸清楚了这个全世界最强涡轴发动机。
乌克兰测试中的带有我国生产部件的D-136发动机
肯定有人要拿中俄之间谈判一谈就是十余年来论证俄方多没有诚意,肯定就是想骗钱培养研发团队等等的暴论出来了,与这种想法恰恰相反,中俄谈判那么长时间最终才签订合同,这恰恰体现着中俄之间的技术合作是真合作,是在认真谈分工谈利益分配,而不是简单的谁拿钱买谁的技术,只有这样,才需要长期的谈判来完成分工。
经常拿出来对比的就是中法联合研制的直-15项目,双方05年达成合作意向,09年就在法国首飞,12年哈飞开始生产机身,16年直-15首飞,比起中俄联合研制快了太多;拿这两者对比,就属于没看出两个项目完全不同的含金量。
直-15说是中法联合研制,但从实际的合作形式上,还是一个资金与市场换部分技术的行动,整个直-15的设计工作还是由空客的直升机部门完成的,我国只是哈飞派出了一个60余人的团队,去欧洲加入空客的团队当中,做些辅助工作学习点技术回来。这自然没多少好谈的,我们出多少钱,换多少技术就是了;而这次中俄一谈那么久才转入实质阶段,才是合作质量很高,双方技术水平差距有限,认真地奔着联合研制进行谈判的体现,双方需要详细理清各自研发上的责任和义务,谁负责哪一块的研发,需要如何配合,这种双方地位对等,联合出钱,共同出技术的合作,谈判复杂程度远不是资金市场换技术能比拟的。
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要感谢我国的航空人在这十多年里为了技术进步付出的努力。如果没有我国在这十多年的谈判时间当中,在直升机领域连续地取得各个方向的巨大突破,俄方显然也不会乐意让我们以分工协作,分摊研发的方式进行直升机联合研制,肯定还是要像中法当年的项目一样,拿资金和市场出来,给俄罗斯的直升机行业培养研发团队来学习技术。所以说,这个中俄联合研制背后隐藏的,其实还有我国这些年来航空工业重大突破的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