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此类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对接教材]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通性归纳]
常见 标题 | 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
意象 |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
常见
情感 |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
常用 技法 |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
语言 特点 | ①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②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
[通法点拨]
1.抓意象
意象是鉴赏思乡诗的最佳突破口,要特别留心四种意象:①月——“月是故乡明”,诗人移情于月,象征人世间的聚散;②雁——“人归落雁后”,它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③危楼——“独自莫凭栏”,古人常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借此表现归思;④书信——“家书抵万金”,书信是用来传递相思之苦的,要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2.明情感(这类诗抒发的情感见上表)。
3.晓手法(常见的手法见上表)。
[即时体验]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解析:首先从题目“恨别”看,诗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应该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首联“一别四千里”写远离家乡,颈联“思家”“忆弟”写亲人离散,颔联下句“兵戈阻绝”,写诗人无法回乡,也无法见到亲人,正好佐证了这一点。而题目之“恨”,正是由不得归乡而生发的痛苦,“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诗人对此痛恨不已。尾联“司徒急为破幽燕”,“急”字不光写司徒之急切,更写出诗人自己在听到战事告捷的消息后渴望早日平叛的急切心情。
参考答案:①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亲人分离,思亲情深。②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③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乱。
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的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蜀地,为兵戈所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因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我夜不能寐,在清冷的月下忽步忽立,又在白天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