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依盟 林菲一处横跨两个时代的神秘墓葬——大韩墓地在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被发掘,该墓地出土了众多带有燕、越、楚、郳等不同诸侯国特色的器物这处神秘的墓地到底属于哪个诸侯国?这里是否埋葬着某个诸侯国国君?,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东周王朝衰落的原因?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东周王朝衰落的原因
作者:张依盟 林菲
一处横跨两个时代的神秘墓葬——大韩墓地在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被发掘,该墓地出土了众多带有燕、越、楚、郳等不同诸侯国特色的器物。这处神秘的墓地到底属于哪个诸侯国?这里是否埋葬着某个诸侯国国君?
大韩墓地出土文物
大韩墓地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70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墓地地势平坦,西北不远处即为小魏河。2017年至2019年,考古队对大韩墓地进行了全部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墓葬195座,其中小型墓葬149座、大中型墓葬46座,出土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锡器、铅器、漆木器、金器、铁器等文物3000余件。
大韩墓地延续时间长,从春秋晚期一直延续至战国末期,从墓葬层位关系、墓葬规模、葬俗、随葬品等诸方面来看,明显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及两个不同性质的墓地,即战国末期的小型平民墓地和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的大中型贵族墓地。
小型墓多为战国末期平民墓葬,分布于整个墓地,面积小、随葬品少,仅几座墓葬在壁龛中随葬少量陶圈足壶、圈足小罐或小壶、盘、匜等,部分墓葬随葬玉质或石质的口含,个别随葬铜带钩、玛瑙环等。大中型墓皆为贵族墓,墓葬布局以中间规格最高的M208号和M57号为中心,中部较为稀疏,似有预留空间。器物箱流行放置殉牲的习俗,随葬品多放置于器物箱、椁室,主要有鼎、簠、豆、舟、壶、鉴、盘、匜、车軎车辖、马衔、剑、戈、镞等青铜器,鼎、豆、壶、鸟柱盘、方座龙耳簋、圈足凤耳簋、投壶等陶器,其中一部分为彩绘陶器。棺椁之间随葬兵器,棺内随葬玉器,其中水晶器、玛瑙器较多。M123号随葬一套锡钮钟,较为罕见。
在东周时期,大韩墓地古国围绕,西南是薛国,西北是滕国,东北是小邾国,往南有邳国、逼阳国等。大韩墓地所处的泗河中游,为齐、鲁、莒、吴、越、楚和中原文化的交界区,墓葬与薛故城薛国贵族墓葬、滕州庄里西滕国贵族墓葬犬牙交错。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这个动荡的时代,该地区又往往是大国争霸和兼并的交界地区,能够长时间延续用作贵族家族墓地,因此大韩墓地出土的器物都明显带有不同古国的文化因素。
例如,具有越文化因素的印纹硬陶坛、瓿、小罐、原始瓷杯、同心圆菱形纹铜剑等;具有楚文化因素的铜箍口鼎、无沿簠、浴缶、尊缶等,以及带有燕国风格特点的青铜戟、青铜动物纹样提梁壶、陶鸟柱盘等。
其中,M40号出土的“越王州勾”剑价值连城。“越王州勾”剑的颈部有两个镶嵌着绿松石的剑箍,工艺水平十分高超。同时剑上还带有错金铭文,一面刻着“越王越王”,另一面刻着“州勾州勾”。州勾是越王朱勾的别名,是越王勾践的重孙,作为早期的越国国君,州勾能征善战,带领越国一步步走向强盛。“越王州勾”剑的出土对研究越国北上争霸和泗上十二诸侯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而在M126号墓出土的青铜动物纹样提梁壶则被认为是大韩墓地艺术价值最高的器物之一。这把纹饰精美的提梁壶,从壶口至壶底共有四层动物纹样带,颈部是三角纹的变体龙纹带,肩部是鹿纹和凤纹样,腹部是龙凤纹样,下腹部是两只鹿纹样。该提梁壶艺术造型设计十分精巧,提梁的顶端是两条龙,两边龙首分别含住侧边的链子,再通过两个环来串联壶盖,这样可以在拿开壶盖时防止掉落。
以这些文物为代表的众多出土器物不但具有地方特色,而且表现出多元的文化特征,这些都印证了东周时期诸侯国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那么,大韩墓地到底属于哪个诸侯国?
从目前来看,大韩墓地大中型墓葬具备东夷古国文化属性,与邾国、小邾国文化遗存比较一致。墓地于2017年被盗,“郳公克父”戈是在追缴一批文物中级别最高的一件。这件青铜戈刻有十二字铭文:“郳公克父,择其吉金,作其元用”,戈长28厘米,宽11.5厘米,是古代主要兵器之一。向后能勾,向侧能斫,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盛行。从M43号随葬的4件皆刻有“郳大司马”铭文的铜器及“郳公克父”戈来看,大韩墓地或为郳国贵族家族墓地。M208号与M57号为夫妇并穴合葬墓,有可能是一代诸侯国国君及其夫人级别的墓葬。尽管大韩墓地出土了五件带有“郳”字铭文的青铜器,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更有力的证据,最终无法认定此处就是郳国墓地。
大韩东周墓地的发掘与收获,是近年来山东地区和全国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对研究鲁中南地区周代文化谱系、东周墓葬制度、泗上十二诸侯国及其与周边古国关系等诸多问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研究齐鲁地域文化交流融合与传统文化的形成等学术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考古队员对大韩墓地的发掘仍在继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揭开这个东周世家墓地的神秘面纱。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