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撤销崇文与宣武(崇文宣武离去10周年)
为什么撤销崇文与宣武(崇文宣武离去10周年)
2024-11-22 04:58:43  作者:都走勒  网址:https://m.xinb2b.cn/know/emb211708.html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中国的城市规划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在周朝《周礼·考工记》就有城市规划的详细记载。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作为首都的北京,这座城市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如今,崇文宣武两区已离去10周年。原先的老北京正一步步离我们远去。没有了崇文宣武,老北京只剩下了回忆。


曾经的崇文宣武

“穷崇文,破宣武”,是老北京人打趣的说法。对于北京人而言,穷和破,不是贬低,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述。甚至每当说起这句话,话语中还带着一种自豪感。

这是因为崇文宣武的“穷”和“破”,体现在它们浓浓的人情味上。

最早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不是很富裕,三教九流都有。在曲折蜿蜒的胡同中,住着那一户户人家,都是最熟悉的老街坊。老舍先生的《茶馆》《四世同堂》等作品,都细腻地刻画了这些住在北京胡同大杂院里的人家。


老舍

王家老人生病了,周围的张家、李家一定都会嘘寒问暖地关心。谁家的孩子不听话,挨了打,整条街的街坊都会知道,没准还会过来劝几句,让大人消消气。谁家做饭缺了盐、少了葱,直接去向邻居要,都是街坊邻居,用不着客气。

没事儿时,大家端着大缸的茶水,穿着松垮的白色大背心,摇着蒲扇,坐在大杂院里聊聊天。每个人都是一口字正腔圆的“南城音儿”,就和一家人一样。崇文宣武总有不少好玩的地方。记忆里,崇文的孩子喜欢在天坛放风筝,宣武的孩子常去宣武公园捉鱼。

大人们没事儿喜欢去大栅栏逛逛,这里有着最好的戏曲班子和曲艺社团。琉璃厂里没准还能淘到好物。要买菜,就去崇文菜市场,天福号柜台的肘子总是特别受欢迎。


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但时间却不会因此停驻不前。10年的北京,奥运会的余温还在,北京城开始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而改变,也随之而来。

崇文宣武的市政配套设施已渐渐落后于其他城区,街道两旁的土坑砖瓦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格外醒目。

地铁路线一条条开通,整个城市四通八达,各种凌乱的小胡同已经慢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整洁的街道。曾经的穷、破不见了。但越来越多的人却开始怀念起曾经的崇文和宣武。


回忆下的老北京

本以为会一辈子都住在一起的老街坊,如今已天各一方。曾经最亲密的人们,如今也只是偶尔才能相聚。更多的是搬家后再无相见,十年后,只变成了擦肩而过的路人。

只有身份证上开头的110103和110104一直不变,成为了老街坊间唯一的一点关联,这一串数字,将崇文和宣武永远烙进了老北京人的血脉。

只是,许多改变不是一朝一夕间完成的。虽然一夜之间,崇文人变成了“东城人”,宣武人变成了“西城人”。

但人们的生活习惯暂时没有变化,如今许多人依然会介绍自己是崇文人或者宣武人。他们还是习惯去牛街吃点小吃,在老磁器口豆汁店喝碗豆汁。


直到有天生了病,打车去医院时,只能说“去西城的宣武医院”,此话出口,才惊觉一切都已改变。

从什么时候开始,街边的早市没有了,要买面茶、豆汁等早餐只有去店里排队。老天桥的杂耍、摔跤表演不见了,只留有“天桥菜市场”五个隶书大字。曾经的小吃没有了,如今变成了干净饭馆、超市和服装店。

当年在胡同里长大的小孩,如今最大也是70后了。

夜晚,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加班时;到家,进入一栋栋高层小区时;周末,带着孩子去天坛玩时……还是会想起当年的老街坊,大杂院,还是会忍不住给孩子说起自己小时候在天坛放风筝、滑雪,带孩子去回音壁喊几声。


如今的北京城交通便利,出行方便,高楼林立,繁华整洁,俨然已是现代化的大都市模样。但人们总会感慨老北京一去不返,而人们所怀念的崇文宣武,正是在怀念老北京。

究竟在人们心中,老北京和现在有何区别,很多人却说不出,只说少了一种感觉。实际上这种感觉正是当年老北京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种生活气息,来源于人和物两方面。一方面,正是老北京人构成了曾经的老北京风貌,让崇文宣武两地充满了人情味,街坊邻里之间的熟稔关系,是现在居住十年,仍互不相识的小区住户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曾经,放学路上和小伙伴打打闹闹,回家路上,都是熟悉的街坊邻居。到了家,在大杂院里还有一众伙伴一起玩耍。不管是穷还是破,都让人安心。


如今,人们每日匆忙搭乘地铁上下班,周围都是拥挤的陌生人。直到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关上房门,才觉真正放松。

现在的家是属于自己的独处空间,而曾经的大杂院却是属于大家的。再也没有了街坊邻居和街头巷口的叫卖声。安静的同时,却不免觉得心底空荡荡。而另一方面,熟悉的环境会带给人安全感。

而如今,熟悉的环境已经不在,那些胡同、大杂院、早市……均已消失。城市飞速发展的时刻,也不知什么时候,也许上班回家必经之路上的地标建筑就会消失不见。

曾经住在胡同的北京人,如今再路过某条熟悉的街道,看着光鲜亮丽的大厦,宽敞笔直的十字路口,也会唏嘘,就在这里,小时候住过的胡同早已不见。

我们常说物是人非,但崇文宣武的离去,却连“物是”都没有留下。只有地图上的定位还在。回忆只能留在老北京人的心中,无处可怀念。


新的改变成就新的记忆

北京作为一个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五朝古都,拥有着不少文物古迹。据统计,单西城区一处,就保留有363处不可移动文物。整个北京城,就仿佛一个巨大的城市博物馆。

它的历史文化本就要比其他城市更加厚重,也更值得我们去重视。

为了保留原有的老北京气息,自15年起,北京就全面启动了对南锣鼓巷地区四大胡同的修缮工作。老北京人喜欢的昆曲、京剧等艺术项目也纷纷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怀念着曾经的生活,却不知也许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也会同样怀念起当下。崇文宣武已离去,永远成为了历史,人们的生活方式正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变化。而这些新的变化会促成人们新的记忆,再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无法预见未来的北京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变化永远不会停止。如今的北京已被评为世界级一线城市,它的变化注定会比其他城市来得更快。

胡同消失了不少,但也有胡同被完整保留了下来,被整治得更加干净。经过了一场整理翻修,古老的北京城换上了新装,重新焕发出了光彩。

具体要如何将北京发展为一个兼具历史感与现代化的大都市,这将会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和挑战。但相信,只要有人在,老北京的文化就永远不会消失,还会继续往下传递。

  • 千丝万缕什么意思
  • 2024-11-22千丝万缕什么意思意思是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出自宋·戴石屏《怜薄命》词:“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联合式结构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之间近。
  • 澳洲儿童太阳镜品牌(儿童节亲子款太阳镜)
  • 2024-11-22儿童节亲子款太阳镜童年永远是最美好的回忆,曾经无数次幻想自己长大后的情景,于是偷偷试穿妈妈的高跟鞋,和爸爸的金丝边眼镜……但小时候最期待的还是儿童节礼物在这个夏天,POLICE为“大儿童”和小宝贝们一起圆梦:来自快时尚。
  • 会计实习个人月小结(会计实习生个人总结)
  • 2024-11-22会计实习生个人总结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接触社会的好机会,我相信你肯定想对自己的实习生活做一个总结,做好实结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怎样写好自己的实习报告呢?这篇《推荐:会计实习生个人总结报告》应该可以帮助到您【篇一】不知。
  • 初学者必须了解的化妆正确步骤(纯干货一张图解析化妆全步骤)
  • 2024-11-22纯干货一张图解析化妆全步骤听说很多人不会化妆,恩,拿去多图预警,流量党小心嫌字小的请点击图片放大浏览但是所有的步骤都是可参考的,欢迎各位化妆新手老手自行取用,以后我们不再回答关于“化妆步骤”的问题,当然,还是会定期推送一些特定。
  • 黄鹤楼因崔颢的什么而闻名(为什么崔颢的黄鹤楼为七律第一)
  • 2024-11-22为什么崔颢的黄鹤楼为七律第一唐诗是我国文学殿堂里最璀璨的明珠我们爱唐诗,品唐诗,在唐诗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而洋洋近五万首的《全唐诗》,让我们目不暇接,读之不尽可你知道,在古今唐诗排行榜中,始终高居榜首的是哪一首诗吗?是崔颢的《黄。
  • 什么是3D打印技术
  • 2024-11-22什么是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英语:3Dprinting),又称积层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AM),也称三维打印技术,是指通过可以“打印”出真实物体的3D打印机,采用分层加工、迭加成形的方式。
  • 荷兰常识(连当地人都不知道的19冷知识)
  • 2024-11-22连当地人都不知道的19冷知识荷兰王国(荷兰语:KoninkrijkderNederlanden;英语:TheKingdomoftheNetherlands),简称“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与德国、比利时接壤首都:阿姆斯特丹1.荷。
  • 四种隐形甜食吃了容易长胖(吃甜食不仅长肉还会)
  • 2024-11-22吃甜食不仅长肉还会提到近视的原因,很多人想到的是遗传、过度用眼、看书光线太暗、用眼姿势不正确等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进而导致的营养失调,也正在逐步影响着人们的视力吃太甜长期过。
  • 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他经历了什么)
  • 2024-11-22他经历了什么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富裕的医生家庭的查尔斯·达,在青少年时代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而不象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天才他的父亲有一次指责他说:“你除了打猎、玩狗、抓老鼠,别的什么都不管,你将会是你自己和。
  • 管鲍之交成语故事概括(成语故事)
  • 2024-11-22成语故事公元前770年,随着周平王把国都东迁,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东周时代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们谁也不服谁,打来打去,先后出现了五位春秋霸主第一位春秋霸主就是齐国的齐桓公,而他的成功背后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