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 周清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学敏 通讯员 温志勤
“四十七八,眼发花”。不到50岁,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视力开始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老眼昏花”的现象。为了贪方便,人们习惯从眼镜铺或者路上小摊上购买老花镜。一时找不到老花镜,就用放大镜对付,甚至觉得放大镜比老花镜能更清楚地看清书籍报刊上的铅字。到底老花镜是否“望得清”就合适?没有老花镜时,放大镜能否代替呢?
放大镜代替老花镜
越看越老花
张伯伯老花很久了,由于健忘,每当他拿起报纸想看时,都找不着老花镜,于是就随手抓着放大镜来看。久而久之,张伯伯老是觉得眼痛、干涩,而且还伴有头晕恶心的感觉,眼睛也越来越模糊了。起初,张伯伯以为是人老眼睛功能退化,再合并血压高所致,去医院诊治后才知,原来是放大镜惹的祸。
“很多上了年纪,视力非常差的老人喜欢用放大镜看报纸,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有的老人因为有了放大镜,就处处用放大镜,即使眼睛花了也不愿意戴老花镜。这样做就会伤害眼睛了,甚至会让眼睛越看越老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周清副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相当于1000-2000度,对物体有放大效果,而老花镜却是根据人眼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的,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透镜,这与放大镜有本质区别。
周清介绍,一般老人使用老花镜,一是为了能看清字,二是起到维持视力,保护眼睛的作用;而放大镜只适合老人在某些场合,或特殊情况下临时使用,它起不到保护眼睛的作用。“若长时间用放大镜代替老花镜,等于逼迫眼睛干10倍、20倍的重活,眼睛能不累么?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老花镜也要“配”才能戴
沈婆婆今年78岁,从50岁时眼睛就开始老花,到现在足足有28年的“花”龄了。她告诉记者,对于老花镜她一直都没有很高的要求,都是从路边摊10块20块买来的便宜货,“能把东西看清就行。况且老年人的度数都差不多。特意去配还得花上百块,人老了,没必要花这个钱。”沈婆婆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沈婆婆这样的“随意派”占了绝大多数,有些老人家甚至连自己老花度数都不知道,戴着哪副清就哪副:“验不验光无所谓,戴起来能在报纸上、书上看清楚字就行了。”
对此,周清解析,通常正常人视力从45岁以后会逐渐出现老花现象。而劣质老花镜起不到弥补调节功能,由于镜片透光效果差、放大倍数不均匀、度数不准确、瞳孔距离不对称,佩戴后会出现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配镜前应到正规医院验光,从而确定度数、瞳距、是否散光后才可佩戴。
一副老花镜不能戴到底
老人随着年龄增加,花眼程度也会加深。正常情况下,老花镜每一年或一年半需更换一次。“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否则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加速眼睛老花的程度。老花镜使用时间长了,镜片会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造成透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
她建议,视力不好的老人平时还要多吃一些有助于保护视力的食物,如核桃、胡萝卜、红薯、山药、枸杞子等;多打乒乓球,让眼球快速转动起来,以增强眼球的调节能力,同时减短看电视、电脑的时间。“尤其要提醒的是,在看书看电视时,灯光一定要明亮;在看电视、电脑时,一定要亮起一盏光线柔和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