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首联是全诗统领,诗人语言直白,语势豪迈,高屋建瓴,彰显出红军万里长征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全诗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各种艰难险阻,激情昂扬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强大敌军追击下,敢于在云南禄劝绞车渡奋战,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横渡金沙江,甩掉追兵,突破重围,全歼对岸强敌。战斗胜利,惊心动魄,诗人运用直白描绘,结合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寒冷江水变得温暖如春,有节奏地拍打着夹江悬崖,充分体现出从容不迫的革命豪气。
直白艺术给《七律.长征》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展现出红军二万五千里战略转移和向抗日战场大进军的光辉形象,堪称高昂的中国革命史诗、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结合的不朽典范。
诗的直白,是语言经过千锤百炼后的直白我在这里,以《七律.长征》为例,联系李白、白居易的诗,探讨诗词直白的艺术。直白,是直说,直接述说,直接了当。王朝闻 《创作、欣赏与认识》:“但是艺术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直白,观众在接受艺术教育的时候,也是以形象为对象而有所思维的。”本来,诗讲究意境,注重含蓄,诗的直白,是语言经过千锤百炼后的直白,达到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境界。
例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希望自己的诗,通俗易懂。例如,“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直白并不肤浅,直白且有内涵,直白且形象实出。又例如,诗仙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直白等手法,表达思乡之情,语言朴素,历来广为传诵。足以证实,诗的直白,是语言经过千锤百炼后的直白。
一首八行七律,承接长征如此伟大重要的题材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承接长征如此伟大重要的题材。毛泽东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曲折的战斗,包括了多少悲壮感人的故事。诗人描述长征的题材有不少,例如,《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词,多是侧写“长征”,一景一地,表达主题。而这首 《长征》,是写整个长征历程,诗人挥动如椽巨笔,从正面直白进入。酣畅泼墨,四面抒写;景致跳转,八行七律。二万五千,长征描绘;波澜壮阔,包罗万象。
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雄健高昂。直白艺术,气势雄浑,彰显大笔写意。直白描述,对仗严谨,展现工笔描绘。节奏强烈,抑扬顿挫,用词精当,荡气回肠。尾联描述了红军长征翻越 “千里雪”岷山的最后历程,其困难程度超过 “逶迤”的五岭和 “磅礴”的乌蒙山,但“更喜”二字有婉转回肠之气,红军翻过雪山预示长征彻底胜利的喜悦之情,最后以 “开颜”收篇。
诗人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不屑一顾,对勇敢乐观的红军将士尽情讴歌。伟人傲视天下,夺人之气,百战沙场,总揽全局,这首奇诗,千古一绝,突出了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展示出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