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说娱S姐 原创首发,请勿转载
“你是个聪明人,应该走出去,人应该享受这个世界。”——《楚门的世界》
十年后再次重温《楚门的世界》才发现,它早就揭示了《我家那闺女》想告诉的一切:走出去才能看见世界。
和《楚门的世界》一样,《我家那闺女》也是从小小的长方盒子里窥视着他人独自生活的乐趣,这就是真人秀惯有的综艺形式:爸爸们在幕后了解女儿意料之外的生活秘密,观众们在荧屏后津津乐道着明星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
和《楚门的世界》不一样的是,《我家那闺女》并非单纯讲述明星光环下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告诉了我们明星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女性群体固有的焦虑彷徨和重获新生的真实。
当阚清子沉浸过去爱情的创伤又憧憬婚姻生活的渴望,当王欧顶着38岁未嫁的世俗眼光又试图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圈,《我家那闺女》早就揭示了鲜血淋淋的真实现状:现实生活,女性生存何其艰难。
在这里,它又揭示了女性怎样的生存法则和社会的挑战?
中年危机都说《我家那闺女》贩卖焦虑,只不过揭示了人人都在经历却不敢面对的问题——中年危机,这是它最真实的第一面,也是所有女人面临的共同问题。
真人秀的开篇,王欧并不认为自己有中年危机,到了她这个岁数已经什么都不缺,什么也不需要,“无聊”成了她最不想面对的问题。换句话说,人到中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阚清子不同,她的生活很丰富也充满乐趣,对婚姻爱情的向往早就没了小女生追求的高大帅气又多金,她渴望的是白头偕老的真爱。换句话说,人到中年,寸金难买真心。
相对阚清子的迫切,宋茜尽显佛系,婚姻随缘工作照样拼,对生孩子怕痛大过婚姻本身。换句话说,人到中年,真爱难寻,没有做好踏入婚姻的心理准备。
就像维嘉所说“王欧的无聊就是我的无聊”,人人都能从她们身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对号入座,也看到了投射出来的内心担忧:年龄大了。
王欧的无聊,其实随着年纪增加和阅历的增长,人生丧失了新鲜感,心理老胜过外貌老;
阚清子放弃了坚守多年对爱情的标准,婚姻不设限的背后无非是担心女人年纪大没有了可选择的资本;
宋茜看似积极向上心静如水的佛系,其实对婚姻爱情有急不来的无奈。
很显然,真正让人赤裸裸真实感受到中年人的危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年龄,年龄似乎成了大部分女人难以跨过的坎。当南朝沈约写下“餐玉驻年龄,吞霞反容颜”的诗句时,只长年龄不长容颜的真实已经暴露出来,年龄已经成了结婚、生育、就业、迁徙的衡量标准,是我们成年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地鸡毛的人生:被选择。
“请你们多给30、40岁女人一些机会,我们到了这个阶段只能被演妈妈这种角色。”谈到被选择杨蓉最有发言权,她出道24年破格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却成了不温不火的女二号,实力不行,长得不够特色吗?并不,更多的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其他选择,你,并不是唯一。
除了自身的比对还有他人的比较,职场的竞争何其残酷,在面对优胜劣汰里,同样的三十而立男人和女人的境况截然不同。王鸥和闺蜜讨论中年男女演员的生存常态,三十七岁的男人仍旧可以在戏里谈恋爱,而女人却只能演大妈阿姨。
这是肉眼可见的职场,还有世俗眼光渗透在大龄女青年的生活。逢年过节家里催婚、左右邻居人人对比、女人不得不走进相亲角里面临选择……
年龄带来的蝴蝶效应显而易见:竞争、压力和没有选择权。无论是人到中年看尽世态降低标准的婚姻,还是越走越窄的人生之路,数字背后折射出成年人无处安放的“初老焦虑”。
初老才是中年危机发生的根源,未老先衰令人堪忧。年纪轻轻天天加班记忆下滑,原本的晚睡晚起成了晚睡早起的失眠,天天催婚催娃催赚钱的焦虑,原本的热情被生活磨灭,对任何事情也提不起兴趣……
日积月累的无形放纵和生活所迫造就了面容憔悴、心态衰老和心理恐慌,一面来自社会舆论,一面来自优胜劣汰的现实。
这就是2011年出现在无线台首播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的专有名词——初老症,焦虑的贩卖者,中年危机的制造者。率先出现在偶像剧的科学名词却被广泛人认同,无非是它说出了我们生活为何一地鸡毛的原因:
所有的焦虑不安危机四伏,并非全是日渐衰老没有选择的错,还有自我的心理设限和伦理道德的约束。
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花费时间成本闯出来的事业有成或家财万贯需要更优秀的人才能配得起,这就是阅历增长、眼界拓宽、人生拔高到一定程度后带来的需求变化。即便嘴里嚷嚷不要条件只要真爱就好,实际面临选择时仍旧心理设防,这就是两性关系的进化论原理,人总要往高处看,没有人选择比自己更差的人以此获得心理殊荣,尤其是女人。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流传千年的“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孟子学说,不仅成了为之遵守的训诫也成了恪守约束的信条,这就是根深蒂固的道德底线。不孝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后代应尽的责任才是最不孝,其中包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人生大事。
人生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娶妻生子的阶段才算完整,到了什么年纪必须完成这个年龄阶段该完成的事,成了众人默认的共识。如果年过三十事业没有起色,仍旧是职场里的小职员,就会被人烙上没有能力没有前途的标签,面临着被选择的淘汰;如果人到中年没有完成娶妻生子的人生历程,就会被舆论淹没被世人不耻,成为脸面无光的边缘人。
年龄也好,初老焦虑也罢,抵不过流传千年的约定俗成,这就成了弥漫至今的社会风气。不要怪世俗的眼光,也不要怨社会的舆论,更不要怪罪中年危机带来的不公,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能改变自己。
如果我们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心理设防,是否会有更多的选择权?
条条道路通罗马,中年危机只是中年困局的冰山一角,能够打破困局的人只有自己。
家庭还是事业如果人生的破局只有靠自己,那么韩雪送给单身女人的家庭与事业平衡也说明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可能:女性要有独立事业才有创造的价值,但不要抗拒优秀的另一半的到来。
很显然,家庭与事业成了构成我们人生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生存于世重复在做的事,一个能养家糊口更好生存,一个能收获幸福更好生活。优秀的事业是构成幸福家庭的前提,这也成了《我家那闺女2》中林允儿爸爸面临家庭与事业的抉择,更愿意让女儿一切以事业为重的原因,可是,这真的能实现吗?
在互联网上,我们时常能看到单身狗的自黑调侃:为什么我们会单下来,还不是因为读书时候不要早恋,工作时候以事业为重,等到事业有成便发现被剩了下来。这边有了求职过程中,人力资源经常会问的问题:你有结婚打算吗?很显然,中年人的单身很可能丧失了生存的筹码,因为有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女人终于结婚生子也并非高枕无忧,还要面临产期后的残酷竞争和被人替代,这便有了家庭事业两难全的窘境。也有了所有女人都会直面的问题:家庭和事业你选择谁?很显然,有些人的单身是主动剩下来的。
“为什么没有人问我先生这样的问题?家庭与事业也是男人要面临的问题。”姚晨在星空演讲里说出了事业家庭两难全的困惑,归根结底是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更高了。
如果是职业女性,其另一面是不顾家庭的女强人的刻板印象;如果是家庭妇女,便有了没有选择权随时被出局的黄脸婆危机。在众人刻板印象里,女人结婚生子抚养成人是本份,出去工作谋生才叫职业。
如果我们不活在社会所期待的模样,活成别人眼中理想的样子,是不是家庭与事业就有了选择?
在演讲的最后,姚晨一语道破两者之间选择的矛盾:因为我努力工作才有了选择权,因为当了妈妈才明白生命的意义,两个身份并不矛盾。要我说,两者选择里应该要加一条才完整,如果你对自己更诚实,更能认清自己的本心,中年单身就不会焦虑和惴惴不安。
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要面临的问题,只有遵从本心,中年困局才能冰释前嫌。
成长的烦恼《我家那闺女》每个话题点看似道尽了成人世界的不易,其实不尽然。当王鸥立下flag走出舒适圈,《我家那闺女》已经不再是贩卖焦虑的真人秀,更确切的说,它更像是道尽成长烦恼的蜕变秀。
王鸥开始丢掉“无聊无趣”的标签,抛开心理设限的尴尬,勇敢的走出房门挑战自己不擅长的事,何尝不是通过节目的真实看到了自身问题后的改变?
第一季的吴昕不再只有宅在里泡脚的孤独,有了更多私人空间可以认识被忽视的异性,何尝不是给了自己更多机会的可能?
这就是成长所要遇见的烦恼,我们因工作因生存忘记了停下脚步反观内心反省自己,这个时代不缺少快节奏的浮躁,但缺乏慢下来的沉着。这就是成长的烦恼,我们人人都在面对,只是少了沉下心来的机会。
导演陈歆宇对节目三观的定位也有了这样明确的认识:节目是反乌托邦式的,我们反对的当然不是个体,而是统一标准的幸福。
女性话题的延展背后就是幸福。结婚生子就是为了家庭幸福,事业独立就是为了自我幸福,中年焦虑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思索,所以,成长的烦恼本身就没有错,错的是活在世俗眼里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里,遵守了就叫幸福,没有做到便成异类。
可是,两性结合的婚姻就百分百绝对幸福吗?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幸福,就像没有绝对的公平一样。人生本不该设防,能够轻松自如应对社会带来的挑战,唯有改变自己听从内心的选择,你的人生才有更多的选择。
还是那句老话,条条道路通罗马,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也没有统一标准的幸福,只有走出心理设限的大门才能看见世界,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人生与快乐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