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亨利·杜南在战争前线遇到一个快要死去的士兵。
士兵问杜南:你能给我父亲写封信,让他安慰我母亲吗?杜南记下士兵家里的地址,士兵过了一会就死了。
杜南在回忆录里补充:这个士兵的名字出现在失踪人员名单上,他父母收到有关儿子唯一的消息就是杜南带给他们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杜南的存在,这对父母很可能终生找寻儿子却毫无着落。
后来,亨利·杜南参与发起了红十字运动。
除了救死扶伤外,红十字会还有项重要工作——寻人。
一战时的失踪人员档案
有战争的地方,就需要寻人。
尤其是一战和二战。
在二战结束时,有数百万人下落不明。红十字会在德国的巴特阿罗尔森设立了一个专门寻人的机构——国际寻人服务局。
▲抗战胜利纪念烟画:江湾机场日军献降
1945年8月15日后的中国,报纸的广告栏里,同样充满了下落不明:
舍弟勗铭于七七事变次年(1938年)随王总司令陵基出川抗战,始任总部上尉参谋,驻防江西……三十三年(1944年),倭寇大举进犯,长沙失陷遂致消息中断,如有长官同事知其下落者,请转知或函告四川荣县粮食储运处为荷。潘勗厚启
寻人池纪耕,浦东川沙人,现年廿四岁,于五年前离家赴内地,参加抗战工作,迄今音讯久杳,如有人知其下落或生死确讯者,请通知中法药房总店赵乐事,转吿家属为感。
寻人何学海,广州燕地军校十五期毕业,现状如何?请函广州下九路三十号何宜民
李昭汉兄鉴:自柳州疏散迄今未明尊址,以致无法通讯,见报后乞速电告,弟已随行迁湘桂东,家母近况并祈明示为感。弟李泽栋启
在战后的海外侨报上,同样可见寻人启事,日军的侵略版图包括东南亚:
蒋思郁父亲:父去国十余年,战后未通音讯,阿母不幸于去年六月逝世,祖母于民三十二年去世,两男女孙亦夭亡……特登报寻父,见报请将父之英文地址付来,并望回家接济女及舅父(原稿模糊,意译),以免挨饥受寒,临书不胜迫切之至。女蒋有添禀
曹如先生广东新会县人,战前在缅甸士瓦埠营生,有老母及妻子弟妇等在星洲(新加坡)居住,曹氏于十余年前在家乡将其幼女寄人代养,今其女已长成,欲寻亲父,倘属曹如先生之家人或亲友知曹先生消息者,请驾临星洲大坡大马路二七一号
对更穷苦的人来说,登广告要花钱,想寻人只能靠运气。1945年10月,《新华日报》开设了一个专栏《大众广告》,免费为普通人刊登寻人广告。当时有十万难民滞留在重庆四川一带,他们中很多人已与家人失散。
秀如:我到重庆半年多了,很想和你见面,你是否能到我处来?请即来信,并告知地址。琼如
寻人:妻吴国芳,湘省湘潭人,廿四岁,幼儿三岁。一家三口去年秋于湘桂撤退,遭受敌机轰炸,妻子失散,至今不明生死,如有人知其下落者,乞赐告。王事恒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没人知道这些寻人者究竟命运如何,又是否能与亲友团聚。
只是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寻人启事网、微博或电视节目里,看到因那场战争造成的离散:
寻找舅舅XXX。XXX,1923年生于河北省滦县,1945年在哈尔滨被抓到日本当劳工,后来美国,可能住缅因州霍尔顿市。
96岁抗战老兵,寻找77年前救他性命的周家兄弟。
寻找人XXX,现年99岁,现居住在金华市。XXX与丈夫(已故)原为抗战军医。1939年左右,因抗战需要,随队转战丽水,此后生育一子取名XXX。
随着战事吃紧,XXX将出生只有几个月的儿子,送给当地一户有奶水的人家寄养(当时天气有点冷)。
多年来,XXX始终未放弃寻找儿子的线索,但均无果而终。
……
8月15日的前一天,是民国时的空军节。
1937年的8月,是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原计划离开中国的日子。
那时,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应宋美龄之约,帮中国训练空军。他在日记里写道:她将永远是我的公主。
某天,他在南京陪同蒋宋夫妇时,发现宋美龄几度哭泣。
宋美龄告诉他:日军正在屠杀中国人。
陈纳德问她:你们打算怎么办?
宋美龄回答他:战斗到底。
于是陈纳德自告奋勇,帮中国空军制定了计划,轰炸日军在黄浦江上的军舰。
当陈纳德飞到上海上空时,他发现不妙:中国飞行员只会从2280米的高空投弹,但那时天色不佳,飞行员只能从450余米的高度投弹。
1937年8月14日,上海有数百平民被误杀。
但这一天,也被蒋介石名为中国空军节,因为中国空军在杭州上空取得了胜利。
战争充满黑色,而且毫不幽默。
但总之,因为战争爆发,陈纳德与中国的缘分就此定下。原本计划只呆三个月的他,断断续续在中国逗留了上十年。
▲抗战八年胜利图史纪念烟画:中美合作
中国让陈纳德名声大噪。1943年,他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封面,飞虎队也出现在可口可乐的广告里。
胜利后,陈纳德又回到中国,组建了陈纳德空运大队。那时民生凋敝,交通瘫痪,正是运输的用武之地。
比如,一则1948年《民用航空》杂志的广告中写道:「我们的成绩:1947年中空运7,318,694吨里以上的救济物资。」
与此同时,陈纳德还出现在美国骆驼香烟的广告里,他成了美国精神的KOL。
广告当然不会告诉你:陈纳德在此期间和怡和洋行合办了一家出口公司,也利用空运队赚点外快。
在抗战期间,中国人曾对美国有过不错的印象,由于飞虎队之类的美援。
但胜利后情况彻底倒转了,战后美货大量涌进中国,以免税进口的方式掠夺着市场,到处是廉价美货的广告:骆驼牌香烟来了,卷烟厂倒了,麦尔登呢来了,小纺织厂没了,DDT和维他命丸来了,药厂关门了。
我们熟悉的那段朱自清拒吃美国面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国货厂商依旧是抱团取暖,以爱国的名义,打广告呼吁大家买国货。
但战后民生凋敝,国货遇到美货,仍是无能为力。
在1945年,胜利只意味着更大的问题。
最后的月份牌大师
抗战期间,民生凋敝,那么这些商业故事背后的广告公司呢?
在1930年代,广告行业已发展到极其细分的程度:有专营播音广告的,有做影院广告的,有经营电车广告的,有专做戏院海报的,有做橱窗布展的,有做邮递广告的……
但在抗战期间,电台相继关停,外商陆续撤离,能活下来的主要是两种广告公司:做报纸杂志广告和做户外广告的,战时画户外牌比买印刷机容易。
至于广告人嘛,虽说世道艰难,但像杭穉英这样的大师还是有市场的。
杭稚英,是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月份牌画家,如今世面上常见的哈德门香烟、双妹花露水等广告月份牌,多出自他的手笔。
杭穉英开设有稚英画室,英美烟公司、南洋兄弟烟草、三友实业社都找他作画。当时只要署名为穉英的月份牌一出,就会被商家疯抢一空。
上海沦陷之后,有日本人慕名上门向他求画。杭穉英借口手抖拒绝,从此闭门封笔,靠积蓄和借债度日。
抗战胜利后,杭穉英重启画室,为还债日以继夜地继续画月份牌。
又两年后,杭穉英突发脑溢血去世。
注:部分图片引自《老烟画里的抗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