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名单位:
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介入处理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
“深圳湾拟造人工沙滩”,这样一则消息,在6月底经官方公示后,迅速引发多方热议。深圳湾的水质是否适合亲人?修建沙滩是否会对深圳湾的水动力造成破坏?对生态修复又是否会有正向影响?许许多多的问题出现在了环保人士和深圳市民心里。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深圳湾历史上曾有两次建造人工沙滩的过程,结果都算不上理想。近日,该项目发起方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回应南都称,该项目仍在前期策划论证阶段,目前尚未得出结论,若未来修建成人工沙滩,或将禁止游客接触海水。
项目位置沙滩现状(图源《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沙滩生态修复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深圳湾拟造人工沙滩,并建潜堤、平台、栈桥
深圳湾公园北侧C段-运动公园段,后海河入海口至观海栈桥之间,一块浅滩向海面凸出。6月以来,这块沙滩因为一份《关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沙滩生态修复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受到社会公众,尤其是环保界人士的关注。历时8年规划建设的深圳湾公园,对这座城市有着与众不同的象征意义,每一次关于深圳湾的变动,都会引发讨论与关注。
6月24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发布公示,其中附上了《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沙滩生态修复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此项目论证的申请人为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其中提到,上世纪末以来,深圳湾海岸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填海造地工程,逐渐发展成深圳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为修复围填海受损的生态环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舒适宜人的民众亲海空间,深圳市实施了以生态岸线建设为主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建设,采用了人工沙滩、湿地恢复、柔性护岸等技术手段。2017 年10 月, 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局对深圳湾运动公园海岸段进行了人工铺沙修复,修复岸线长度约 100m。由于波浪、潮流等因素作用,目前该处沙滩存在一定的流失,导致泥化、滩肩(干滩)面下陷等现象,不利于生态、防防灾减灾和民众亲海功能的发挥。
这个项目是否具有必要性?报告提及,项目是《深圳西部片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明确的生态修复项目,拟通过潜堤建设减弱波浪、潮流的作用,减轻沙滩流失引起的泥化、下陷等问题,同时扩大沙滩面积,提升区域生态功能、防灾减灾能力,提供民众亲海空间。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潜堤、平台、栈桥等构筑物,并进行人工补沙,具体建设西侧潜堤151m、南侧潜堤181m、节点平台45m、景观栈桥22m、人工沙滩回填中粗砂及细砂约39050m³。项目申请用海总面积为2.4887公顷,其中透水构筑物用海1.3688hm2,其他开放式用海1.1199hm2;占用岸线263米,均为人工岸线,项目申请用海期限40年。
项目修复效果示意图(图源《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沙滩生态修复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争议】
深圳湾水质为劣四类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提供民众亲海空间”,是报告中对项目必要性进行论述时的一大重点。然而,在社会各界对这一项目进行讨论时,项目所在区域是否适合建设人工沙滩,成了争议的焦点之一。公开信息显示,深圳湾水质目前为劣四质海水,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此前发文提及,劣四类海水不建议直接接触皮肤,若在此区域修建沙滩,不仅不能亲水,因为沙滩与水质交互,也不建议直接亲沙。因为儿童的天然亲水性,人工沙滩的修建,对于家长管控及儿童健康会造成一定隐患,建议在水质完全修复前暂缓兴建。
市政工程还是生态工程?“生态修复”定义存疑
该项目的名称为《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生态修复项目》,然而,在实际讨论中,“生态修复”成为了环保人士们关注的另一大争议点。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在公开发文中提到,该人工沙滩工程不符合生态修复定义,不应该列为生态修复工程,应该是民生工程或市政工程,不应该使用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生态修复的定义为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有的功能与结构,并能自我维持正向演替与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协会认为,本项目属于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修建没有生态价值、供人游乐的工程项目,不属于生态修复工程。
“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公众号此前发布的文章也提出,项目所在区域原本就是一个人工工程而非自然岸线,“这里的生态早就破坏了,生态修复无从谈起”。历史资料显示,2017年10月,该海岸段进行了人工铺沙,岸线长度约100米,是深圳市西部海岸目前唯一的一处人工沙滩。由于波浪、潮流等因素作用,目前该处沙滩存在一定的流失。
修复工程是否会对深圳湾水动力造成影响?
对深圳湾水动力的担忧,也是深圳环保人士的一大关注点。有环保人士认为,虽然本工程施工量较小,但对于湾区水动力不足、淤积严重的深圳湾来说,也会有一定影响。尤其对于这样一片位于湾区水交互重要区域的沙滩来说,一小片的填海都可能造成影响。
针对于此,记者注意到,在“报告”的“项目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结论”中提及,由于项目建设规模较小,用海方式为透水构筑物和其他开放式用海,不会对水动力环境和冲淤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此外还提到,经过修复工程,可进一步提升岸线的生态、景观、防灾减灾功能。
历史回溯
深圳湾曾两次建人造沙滩 效果均不理想
在深圳湾建设人造沙滩,这并不是第一次。通过梳理公开资料可以看到,1989年,蛇口海上世界女娲补天雕塑西南侧,曾围堤建成人造沙滩海滨浴场。1995年,该浴场由于深圳湾水质恶化而废弃,但由于许多游人仍习惯在浅水滩游泳,导致溺水事件时有发生。2003年,包括“海上世界”海滨浴场在内的总计17万多平方米海域被填平用于其他建设。
2017年,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运动公园曾建设一片人造沙滩,就是为了提升深圳湾公园作为滨海休闲带的运动及景观功能。然而,在此次发布的报告中亦提及,2017年深圳市南山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选址在运动公园岸段开展了人工沙滩实验,共抛砂约3000m³,岸线修复长度约100m,是深圳西部海岸目前唯一一处人工沙滩。从试验效果看,由于波浪、潮流等因素作用,目前该处沙滩存在一定流失,且滩肩(干滩)面存在下陷等现象。报告提到,也正是基于此,才在现有基础上开展岸线、沙滩修复工程。
部门回应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
已将意见反馈申请单位
要求完善报告内容
这份在6月24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发布的公示提及,公众可在本次信息公示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反馈意见。也就是说,截至7月7日,这份项目已过公示期,公众反馈如何?目前是否就该项目有进一步决定?就此,南都记者联系了南山管理局进行采访。
南山管理局答复称,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沙滩生态修复项目由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下称南山区城管局)发起,由该局向区有关部门申请立项、拨付资金。南山区城管局委托专业技术单位对该项目使用海域情况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形成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编制的通知》有关规定,在对上述论证报告正式评审前,依法向社会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作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评审和行政审批的参考。目前,已将收集到的意见向申请单位反馈,并要求开展针对性的科学实验论证,完善报告内容。
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沙滩将禁止游客接触海水
目前还在论证阶段
针对近日围绕该人工沙滩项目存在的争议,南都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南山城管回应称,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明确了深圳湾海水水质为四类海水,不适宜人类直接接触。本项目规划拟建的人工沙滩规模较小,仅作为观景沙滩使用,在实施完成后,拟采取设置警示牌及加强安保巡查等措施禁止游客接触海水。
对于“生态修复”定义的争议,该局回应称,本项目并未使用生态修复专项资金,项目名称源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位于陆海交汇处具备生态修复条件的深圳湾休闲带西段沙滩图斑研究编制的生态修复方案。项目具体做法是在保留沙滩功能基础上所进行的岸线修复,目前仍处于前期研究论证阶段,后续将继续与相关主管部门保持有效沟通。
南山区城管局称,本项目目前尚在前期策划论证阶段,对深圳湾水动力影响及取沙点等问题正在进行论证,南山城管将根据公示期间收集的意见审慎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目前各项工作尚未得出结论。
他山之石
香港浅水湾曾因填沙改善生态环境
实际上,人工沙滩的建造从来都不是易事,人工沙滩建设得当,不仅能起到城市休闲作用,更能对生态环境有正向保护作用。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人工沙滩实践以香港浅水湾为最早.历史上,浅水湾并不是一个水质优良的沙滩,1988年至1989年间,香港投资近4500万港币对香港岛南岸的浅水湾进行了填沙补滩、污水渠重建及兴建防沙堤工程,以扩大海滩宽度,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浅水湾填沙的20万m³沙来自16km外的海底,挖沙后,用海底管道输送至浅水湾,是以海滩喂养工程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例子。自1989年起,浅水湾大肠杆菌指数大幅下跌,有相当显著的改善,一直以来都是被环境保护署评级为“良好”的泳滩。
在美国,人工海滩的建设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1922年纽约启动柯尼岛公共岸滩计划,以佛罗里达州南端迈阿密的人工海滩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不仅提高了休闲价值,还改变了早期采用固定工程措施进行海岸防护时海滩遭受严重侵蚀,不断后退的状况,可抗拒中等强度的飓风。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
【栏目说明】
为提升马上办评价体系和评分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本栏目将升级评价方式,从“一稿一评分”升级为“月度点评”,还将引入第三方评议团,从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维度评价被点名单位的处理。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