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穿越明朝(穿越千年读尚书)
大厨穿越明朝(穿越千年读尚书)
2024-11-08 07:02:38  作者:伤恋夜  网址:https://m.xinb2b.cn/know/crl338480.html

作者:金满楼编者的话:文化典籍是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典籍,将中华儿女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浓缩在字里行间,凝聚成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厨穿越明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大厨穿越明朝

作者:金满楼

编者的话:文化典籍是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典籍,将中华儿女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浓缩在字里行间,凝聚成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

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典籍不应束之高阁,我们应该去了解、去读懂中华民族的典籍,去与历史做精神的接续。为此,《海南周刊》特开辟“古籍新读”栏目,讲述典籍的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牛年新春正月初一,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即以《尚书》为推介对象。节目中,演员倪大红以“古代护书人”伏生的身份讲述《尚书》的流传和书中思想要义,撒贝宁则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与伏生对谈。在古今对话、时空转换中,传统文化经典《尚书》也由此进入了大众视野。

《尚书》何以为“上”?

《典籍里的中国》选择《尚书》作为节目的开篇,一方面是《尚书》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它记载了中华民族上古时期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重要历史,打开这本书,我们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的源头;另一方面,《尚书》虽然是中国文化的元典之一,但它和当下相隔久远,加上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因而难以被大众理解,也不容易广泛传播。和《论语》《诗经》等典籍相比,《尚书》与大众的隔阂是比较深的。

先秦时期,《尚书》直接以《书》名,直到西汉中期,它才被称为《尚书》。《尚书》之所以为“尚”,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尚”与“上”同,《尚书》是记载上古久远的书;二是“崇尚”的“尚”,因为这是孔子整理选编、儒家推崇的重要典籍。

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话,《尚书》可分成四部分,即《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在《三字经》中,有12个字是介绍《尚书》的,即“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这句话的意思是,《尚书》的奥义充分体现在典谟、训诰和誓命当中。

所谓“典谟、训诰、誓命”,指的是《尚书》的六种体例。其中,“典”是先王治国的典章制度和基本史实,如《尚书》的首篇《尧典》,记载了尧和舜如何治理国家;“谟”是记载古时君臣谋划治国方略的言论,如《皋陶谟》篇记载了舜和大臣们讨论国家大计的对话;“训”是大臣对于君主的劝谏;“诰”是君主对臣民的告示、告诫以及劝勉;“誓”是君主在战前对将士的动员令;“命”是君主颁布的正式命令。

从这个意义上说,《尚书》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自汉朝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政治哲学经典,它既是帝王贵族的教科书,也是普天下读书人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影响极大。

《尚书》的流传过程

在儒家五经中,《尚书》固然十分重要,但其文本残缺最多,其间真伪聚散,从汉朝以来就争议不断。按传统说法,孔子最初编《尚书》时有100篇,但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而散佚大半。

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这时,济南有个叫伏生的前朝博士,他在秦始皇焚书时将《书》藏在墙壁中,但后来因为秦灭之乱,所藏之《书》只剩下29篇。得知这一消息后,汉文帝召伏生入朝,但此时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于是汉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去向他学习,伏生所传的《尚书》本才得以流传开来。伏生所传的本子是其学生用当时的隶书钞录,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的《今文尚书》。

之后,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拆除孔子故宅墙壁时发现了一批竹简,其中就有一部用先秦文字写成的《书》经。经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这一版本的《书》经比《今文尚书》多16篇,这就是常说的《古文尚书》。

然而,孔安国的这个本子未能引起重视,而是被放在了石渠阁(皇家图书馆里),只在私下流传。直到西汉末年,天禄阁秘书刘歆认为《古文尚书》有价值,由此引发了一场绵延不绝的“今古文之争”。

原来,汉武帝时提倡儒学,立五经博士;宣帝时又按家数立官,共立十四博士,每博士各有弟子若干人。按当时规定,每家都有“师法”或“家法”,从学者必须严守。《尚书》门下,也立下欧阳(和伯)、大小夏侯(夏侯胜、夏侯建)三博士,都是伏生一派分出。

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先后负责校勘皇家藏书。汉哀帝时,刘歆想为《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及《古文尚书》这四部“古文”经典立博士,但遭到已有的五经博士的强烈反对。后来,刘歆投靠王莽,并借后者之力确立古文经学的地位。然而,随着王莽新朝的倒台,古文经学仍被踢出主流之外。

之后,在西晋永嘉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再次散失。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其中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书》25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古文尚书》的合编本,也就是梅赜所献版本。

《尚书》的真伪义理之争

在儒家经典中,《尚书》是文献版本和师承授受最复杂的一部。而关于《尚书》的争论中,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及所附《孔安国传》的真伪是其中最大的公案。从唐代开始,即有人怀疑《古文尚书》并不可靠,宋元明三朝的质疑者更是不乏其人。

南宋时期,朱熹也曾提出疑问,“出于孔氏者多分明易晓,出于伏生者都难理会”,同样一部《尚书》,词章文体上如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作为儒学的宗师级人物,朱熹的怀疑态度对后朝学者的影响无疑十分巨大。

当然,词章难易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怀疑者认为《古文》词句清通平顺,不类先秦文字;维护者也可以认为《今文尚书》未必篇篇诘屈聱牙,也有与古文诸篇相似的。清朝以后,这一争论由辞章辩异转入考据真伪,并进而倒向“废立”的危险边缘。

以现代“文献学”或“史学”的立场,“真伪”问题无疑是第一位,但对清代学者而言,《古文尚书》的价值和地位不能完全由“真伪”考据来决定,因为考据的层面之上,还涉及义理的问题。大体而言,清代学者多认为《古文尚书》或有篡改修饰的伪作嫌疑,但其义理纯美,加之历史悠久,不能简单地以“伪”而废或以“正”而立。

事实上,《尚书》“真伪”的关键问题在于“原本无存”,无人知道何本是“真”,即便被认为是真的《今文尚书》,也只是伏生口述,并非原本。更何况,《尚书》中关于虞、夏及商代的部分文献是根据传闻写成,不尽可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书的流传过程中,难免会有修饰、补充甚至篡改的成分。就像历史学家李学勤说的:“除了少数经籍早已被立于学官或有官本之外,古籍一般都要经过较大的改动变化,才能定型。”因此,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托古之作也在所难免。在“原本无存”的情况下,过分纠结于“真伪”而否定其中的义理和历史价值,也同样是不可取的。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读《尚书》的目的是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有册有典,以史鉴今,此乃中华民族之幸事。(金满楼)

来源: 海南日报

  • 16句对人生感悟的句子句句精辟(人生感悟的句子)
  • 2024-11-08人生感悟的句子1:宁可做个善良的人,坦荡一辈子也不做个虚伪的人,算计一辈子人活一世,睡能睡得舒坦,笑能笑得灿烂就是赢了一辈子;为什么我喜欢的人,是要靠伤害我来长大,最后拿成熟稳重去爱别的小朋友2:走错了路,要记得回。
  • 郑州东站换乘33分钟能不能来得及(郑州东34)
  • 2024-11-08郑州东34国内火车站"核酸检查"进出站都是的,也是我们人人必须的,,我自已常出差,经过好多大城市,转乘换乘火车,也是常事,我感觉有的城市搞的站内换乘火车,非常方便,它实现了方便安全快捷,同样都是。
  • 端午安康密码 端午安康字里人生
  • 2024-11-08端午安康密码 端午安康字里人生编者注:又是一年端午节,峰回路转微观园编辑团队为大家推出这篇“经济”的解字,祝愿祖国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祝愿广大精英人士端午安康!经济的含义古往今来是博大精深的,经济治理的含义是物尽其用你怎能做到物尽。
  • 泛家居未来之家(江湖夜雨十年灯)
  • 2024-11-08江湖夜雨十年灯大材研究,泛家居老板经营决策内参,实战精英每日读物!泛家居市场变化、公司分析与产业走向博览,欢迎关注,获取输赢的答案不过十年时间,在装修、家具、建材等泛家居版图上,品牌强弱格局初现,有人掉队,从一线跌。
  • 六一儿童节最好的舞蹈(新潮又魔性的六一舞蹈推荐)
  • 2024-11-08新潮又魔性的六一舞蹈推荐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对乐曲内容和自身情绪的表现然而,许多幼儿园在开展韵律活动时存在方式固化、单项灌输、高压高控等问题为帮助幼儿园老师高效开展韵律活动,摒弃传。
  • 昆明驾考作弊案(代收驾驶证分1分150元)
  • 2024-11-08代收驾驶证分1分150元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1.急寻家长!昆明剪刀手男孩疑似被弃呈贡龙街派出所3天:2月17日下午6点左右,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龙街派出所巡逻民警在斗南地铁站巡逻时发现了一名走失男。
  • 上海高考延期吗(上海高考将延期举行)
  • 2024-11-08上海高考将延期举行5月7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第176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在发布会上介绍,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慎重研究并报教育部同意,作如下调整:上海市秋季高考统。
  • 小青柑普洱茶最好的(石文龙小青柑最好不要喝)
  • 2024-11-08石文龙小青柑最好不要喝现在的小青柑茶可谓是每家茶店必备之品,笔者上月去昆明茶城,家家户户都有小青柑的品类,而在各家大小茶室中,小青柑的冲泡频率也非常高而最近看到普洱茶独立批评人石文龙的文章”小青柑最好不要喝”引发普洱茶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