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晋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上海昆剧团的《邯郸记》今天(3月23日)赴京参加“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这也是上海昆剧团第4个入选“精品工程”的剧目,这一成绩不仅在上海独一无二,在全国的艺术院团中也难以找到比肩者。说到上昆成功的“秘诀”,团长谷好好的回答十分简单:“一定要清晰认识到自己剧种的优势,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图说:《邯郸记》剧照 官方图
回炉重造 重新发现
《邯郸记》的前身是上昆“熊猫级”老艺术家计镇华多年前打造的《邯郸梦》,当年《邯郸记》曾入围“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可惜最终却没能上榜,但上昆对这个戏始终颇有信心,认为具有精品的品相。2016年“临川四梦”世界巡演时,对该剧进行了一轮修改提高,在各地演出时,《邯郸记》受欢迎的程度在“四梦”中仅次于《牡丹亭》,“我们觉得有理由也有信心让这个戏再次去争一争精品工程。”事实上,在精品工程评选的十多年中,入围初选后未能上榜、时隔几年再度冲刺成功的剧目十分少见。谷好好表示这也体现了上昆人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她认为这个戏当年之所以最后未能上榜也与大环境有关,当时对昆曲的认识就是《牡丹亭》,而《邯郸记》是一部与《牡丹亭》风格迥异的剧目,剧情曲折、节奏紧凑,又带有讽刺幽默色彩,这样的戏在昆曲中并不多见。如今由计镇华弟子主演的这部大戏再度参评“精品工程”能最终上榜,与观众的成长和大环境的变化有关,就好像是“重新发现了宝贝”。
图说:《邯郸记》剧照 官方图
四部精品 一个特质
细数上海昆剧团入选“精品工程”的4台大戏,可以说是“品种齐全”。《班昭》是完全原创的新编历史剧;精华版《长生殿》是典型的传统经典剧目;《景阳钟》是在传统经典《铁冠图》的基础上去芜存菁、加工创作的;而《邯郸记》则是经历过落榜后又经过修改、加工,再度参评上榜的。不过虽然4个剧目情况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能体现昆曲的气质。上榜的4部作品中,有三部是与昆曲经典作品相关的,或是修旧如旧的经典再现,或是在经典的基础上重新创作加工,谷好好认为,经典性是昆曲这个剧种独特的优势,抓住这一特点把它做大、做好、做强,是上昆这些年来的努力方向。而唯一一部全原创的《班昭》虽然剧目并非经典传统剧目,但从剧中班昭的身上仿佛能够看到当时昆曲人的甘于寂寞、执着坚守,其内在气质与昆曲十分契合。
图说:《景阳钟》剧照 官方图
坚守本体 清醒头脑
坚守本体、传承经典是上昆这些年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家底丰厚是昆曲的一个重要优势,这些年上昆陆陆续续恢复传承了一大批传统经典,就像修文物那样把这些“文物”修旧如旧一台台恢复出来,在舞台呈现上又蕴含当下精神和当下审美。这些“文物”不仅为上昆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奖项,也赢得了观众和市场的热烈反响。“为什么要出一团一策,因为每个艺术有自己的个性和特性,我们脑子一定要清楚。”当然,上昆也并非不重视创新,首部入选精品工程的《班昭》就是一部原创大戏,这些年上昆的几部新编大戏也屡屡获奖,更有几部实验剧在圈内外颇受好评。但认真说起来,上海昆剧团这些年创作的新戏并不很多,有时几年都没有一部新编大戏问世,不过上昆推出的剧目成功率却相当高。谷好好直言,昆曲这个剧种并不适合大量排新戏,因为这个剧种对文本、音律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品相的文本、没有一个适合昆曲讲的故事,那就没有必要仓促上马排新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守得住“寂寞”。(新民晚报记者 王剑虹)
图说:《班昭》剧照 官方图
【马上评】耐住寂寞
一个剧种有一个剧种的个性、特点,这是人人知道的道理,但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往往却又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这些年戏曲圈的新编作品多,但认真考虑了剧种特色再上马的却不算多,很多时候一个剧本写出来什么剧种都能演,还有些剧团甚至刻意要追求“创新突破”的效果,本剧种不擅长演什么题材,我非要演一把,突破一下。当然,不是说不可以突破,但为突破而突破,其实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比起那些年年有新作问世、时时把创新突破挂在嘴边的剧团,上昆这几年的创作是有些“冷清”的,自《景阳钟》《川上吟》之后,基本没有什么新编大戏问世。“临川四梦”是传承经典,全本《长生殿》是传承经典,今年初上演的《琵琶记》依然是经典。然而上昆在剧目建设上却依然成果斐然,创下一个剧团4部剧目入选“精品工程”的纪录。窃以为,上昆的经验是十分值得总结的。昆曲《班昭》中有一句唱词叫作“真文章在孤灯下”,其实戏曲舞台的艺术创作也需要耐得住寂寞。
如今戏曲大环境回暖,戏曲人更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否则,再好的大环境,也敌不过一颗颗浮燥的心。(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