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宁(现凤庆),古称庆甸,系蒲蛮聚居之地根据刘学信民间考察论证,蒲蛮族人是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祖先如此说来,顺宁至少有一千多年的种茶历史,其间诞生过许多名茶这些茶没有闻名遐迩,却是一代代茶农生产劳动创造的精品,回过头,就成了顺宁茶叶发展的一处处高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凤庆滇红茶叶价格?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凤庆滇红茶叶价格
顺宁(现凤庆),古称庆甸,系蒲蛮聚居之地。根据刘学信民间考察论证,蒲蛮族人是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祖先。如此说来,顺宁至少有一千多年的种茶历史,其间诞生过许多名茶。这些茶没有闻名遐迩,却是一代代茶农生产劳动创造的精品,回过头,就成了顺宁茶叶发展的一处处高地。
玉皇阁茶是顺宁最早的名茶。玉皇阁,现已无法勘察它的旧貌了,若不对茶有所研究,无法想象在这个不起眼的山头,在明朝末年出产过大名鼎鼎的玉皇阁茶。明朝时,玉皇阁是一座重楼叠阁、飞檐相啄、结构紧凑、玲珑别致的传统木结构大屋顶建筑。在玉皇阁周围均种有茶,尤其在它正西方的凤山,是有名的凤山茶。清·张弘《滇南新语》中记载:“茶产顺宁府玉皇阁,一旗一枪,色莹碧,不殊杭之龙井,唯香过烈。”清·王昶《滇行目录》称“顺宁茶甘香溢齿。云南茶以此为最。”玉皇阁茶最出名的是一款叫“凤山雀舌”的春茶。凤山雀舌茶,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与当时的“凤山春蕊”“明前春尖”号称顺宁三大茗品。凤山雀舌一茶难求,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同时,爱茶之人却依然竞相追逐。几百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凤山雀舌念念不忘。
太平寺茶是顺宁在明朝的名茶,与玉皇阁茶齐名。《滇海虞衡志》载:“顺宁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清代《滇行日录》等也都溯及凤庆茶叶。据《滇南新语》记载,早在明代,凤庆就能用手工制造出太平茶,其色、香、味可与龙井茶相媲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初六,大旅行家徐霞客从右甸(今昌宁)到顺宁,在凤庆龙泉寺食宿二日。在此期间,龙泉寺的住持曾以龙泉水沏太平寺茶招待徐霞客。《顺宁府志》“顺宁杂著”记:“楚僧洪鉴来此……建立禅院,名太平寺……其岩谷间,偶产有茶,名太平茶,味薄而微香,较普茶稍细,色亦清,邻郡多购,觅者,每岁所产只数十斤,不可多得。”原寺早已毁坏,而后又有善心人士复建,当然规模早不如旧寺。徐霞客喝到的太平寺茶经考察出自凤山上村太平寺,该寺周边现在还有先民们栽种下的古茶树。
玉皇阁茶与太平寺茶,可以说各擅胜场,难分轩轾。玉皇阁茶重“嫩”,强调好茶需采单芽,也许是受到宋徽宗《大观茶论》的影响,“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认为越嫩的芽越是上品。太平寺茶讲究的是味,多采摘一芽二叶制作,众人认为,茶最终还是要喝的,味道才是茶应该拥有的东西。
若不是徐霞客,顺宁的太华茶恐怕早在历史中销声匿迹。1639年8月,徐霞客在顺宁考察,得梅姓老人以太华茶招待。当晚徐霞客在日记中写道:“过一村,已黄昏,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 太华茶的滋味已无从考究,好客的梅姓老人拿得出手招待远方来客的茶,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有人读罢徐霞客游记,幡然醒悟,能让大旅行家赞不绝口的太华茶,尽管隔着广袤的光阴,依旧可以发扬光大。于是便开始研发此款产品。有人循着徐霞客的足迹,找到了梅姓老人生活的高枧槽,一个普通的小村落,竟成了无数茶人朝圣之地。
滇红茶于1939年在凤庆试制成功。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滇红集团),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滇红茶的诞生与一个叫冯绍裘的茶人有直接关系,这个当年不过二十来岁的湖南小伙子,担起了研制滇红茶的重担,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便试制出滇红茶来,并且在香港上市。从20世纪40年代起,当地生产的“滇红”就出口英美等国,产品包括滇红功夫茶、滇红碎茶等,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称号。作为已经有80年历史的滇红茶几经风雨,凤庆茶厂也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改制,滇红茶作为滇红集团的主打产品,依旧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茶香在历史中荡漾,虽然有的名茶不过是一种追忆,但确实是这些茶,还原了一个地方茶叶发展的明晰历史。感谢一片叶子,经受了世人的盘剥与蒸煮,留下了时光的真味,也留下一个地方与一片叶子耳鬓厮磨的依恋。
作者:许文舟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