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撒狗粮、猫粮的cp们总爱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因为他们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大家都知道,那是用来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心领神会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一个眼神就都懂了。
那么,“灵犀”究竟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
一、 灵犀是有神力的犀牛角
古时传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纯白的纹路直通两头,感应灵敏,能与上天神灵无障碍沟通。
但现在提起犀牛,我们只能想到在非洲大陆上狂奔的大个子们,中国哪来的犀牛?
其实,中国原也是有犀牛的。但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和大肆捕杀,中国境内的犀牛于1922年就彻底灭绝了。
听了是不是觉着这动物挺可怜的,然而古时的犀牛可牛批了。
在中国先秦盘点动物神书《山海经》的《海内南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兕是一种身形像水牛、通身青黑色、头顶一只角的瑞兽,当天下将步入繁盛之时,它就出现了。兕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在殷墟遗址出土的卜辞上,犀牛就被写成兕。
作为瑞兽,犀牛没少被古人“物尽其用”,据说吴王夫差当年让十万大军都身穿水犀甲胄,雄赳赳气昂昂的。
但古人最宝贝的还是犀牛角,能拌入汤中,解各种毒药!即便不入药,坚固又锋利的犀牛角,还可以用来做成武器,甚至是工艺品。
明朝时期的透雕松鼠葡萄犀角杯
二、 灵犀在文学中的化身
如此有灵气的犀牛角,自然逃不过大文学家的“法眼”。心有灵犀成为“心领神会”的代名词,还得感谢大诗人李商隐。
他在诗中写“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为相爱的两人即便不能比翼齐飞,也能心灵相通,明白对方的感情。
这样一来,后代的文人也纷纷沿用“心有灵犀”来表达情感。比如宋代的张孝祥在《减字木兰花》里写“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自成。”
元代的郑光祖写的杂剧《倩女离魂》里说:“没揣的灵犀一点潜相引,便一似生个身外身。”
除了用来表达心心相印,“灵犀”的神力在文学中也会被引用。像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宁调元就借用“分开海水”的灵犀表达自己热血报国的决心。他在《秋兴·用草堂韵》里写:“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
以上就是关于“灵犀”的几点说法,想了解更多精彩小知识,欢迎关注百听知道,让你成为更博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