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脂类病毒,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化学类消毒剂是一把双刃剑,在消毒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化学消毒剂有哪四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化学消毒剂有哪四种
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脂类病毒,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化学类消毒剂是一把双刃剑,在消毒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消毒剂指南》,以科学指导公正正确使用消毒剂,我们最常用的化学类消毒剂包括:84消毒液,75%医用酒精,过氧乙酸。为了更好地使用化学类消毒产品防疫,避免使用和操作不当,造成次生安全风险。
一、医用酒精: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水溶液,其作用原理是穿透包膜,进入病毒内部凝固蛋白质。为啥只有75%的乙醇水溶液能有效杀害病毒,其他浓度的不行,酒精浓度低于75%时,能穿透包膜,但是不能够将里面的蛋白质凝固。因而不能彻底杀死病毒。当乙醇浓度到达95%时,先将外层包膜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病毒体内也不能彻底杀死病毒。而75%的医用酒精,能够顺利的穿透包膜,进入病毒体内,凝固蛋白质,彻底杀死病毒。
危害特性:(1)5%乙醇溶液属于易燃易爆的化学品。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容易形成爆炸物,遇到明火或者高热能可能引起爆炸。并且乙醇蒸汽比空气重,能够在低层扩散很远,遇明火也容易引起回燃。(2)高浓度对眼睛也有一定的刺激性。(3)酒精易挥发,高浓度的蒸汽还会引起呼吸道刺激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乙醇纯品的爆炸上限19%(V),下限3.3%(V),因此不要大面积喷洒。(2)不要囤积,不要与84消毒剂、双氧水、过氧乙酸等过氧化物消毒剂一并存放。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置于儿童无法触及之处。(3)不建议用酒精对衣物进行消毒,如遇静电可能会发生燃烧。(4)酒精用完及时盖上盖子封闭。(5)使用过的毛巾等清洁布料,大量清水洗涤后密封或者通风处晾干。
二、84消毒液或者消毒泡腾片,漂白粉,含氯消毒粉等属于含氯消毒剂。可以稀释后直接放入塑料容器中,消毒能力强,刺激性也强。常用的为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可达5.5-6.5%,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可以使病毒的核酸物质发生氧化作用从而杀灭病毒。适用于餐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
危害特性:(1)可腐蚀金属。(2)对皮肤有刺激性。(3)对眼睛造成严重损伤。
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尽量不要与金属制品接触。(2)与其接触时,应大量清水冲洗干净。使用时带好口罩或者橡胶手套。(3)一定按说明书的方式进行稀释。要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容器要密封,否则很快会失效,勿使用50℃以上的热水稀释。(4)84消毒液千万不要和洁厕灵等含酸的日用品消毒剂同时使用,因为会产生有毒的氯气,会引起咳嗽、胸闷,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5)放在低温、阴凉、通风及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处理方式:(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如刺激症状持续,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出现呼吸困难,给氧。(4)误食:给予牛奶或蛋清,禁止诱导呕吐,立即就医。如失去知觉,切勿经口喂食任何东西。
三、过氧乙酸:是用我们常用的过氧化氢(双氧水)和乙酸(醋酸)反应而成的同时具备酸性和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我们经常用到的过氧乙酸两种,一是浓度约为20%的过氧乙酸水溶液;一是双氧水和含有硫酸催化剂的乙酸分别包装的二元包。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可通过强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造成微生物死亡或通过改变细胞内的pH值而损伤微生物。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空气及环境消毒。
危害特性:(1)过氧乙酸消毒剂具有氧化性液体,腐蚀性液体的特性。与还原剂,促进剂等接触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燃烧或高温的情况下可能释放CO等气体。
(1) 可能会腐蚀金属。(3)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性。(4)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过氧乙酸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说明进行配制;(2)阴凉处保存且在有效期内使用;稀释液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2天;(3)浓度与温度过高时易爆炸,建议储存温度2-8℃;(4)配制溶液时,忌与强碱,强还原剂,重金属盐混合。(5)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性,应用塑料容器盛装。
处理方式:(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就医途中不能停止清水冲洗。(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出现呼吸困难,给氧。(4)误食:用水漱口,立即就医。如失去知觉,切勿经口喂食任何东西,禁止诱导呕吐。
(5)如发生着火,可用水雾,耐醇泡沫,二氧化碳,干粉进行灭火。
不建议用于家庭消毒!!(殷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