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胸腺肿瘤患者来说,是否有必要在术后接受长期化疗、放疗,来防止复发?术后随访又是否有必要做全身的影像学检查?多久做一次合适?
近日,由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方文涛教授领衔的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研究团队,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的官方期刊、胸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胸腺肿瘤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国际首个胸腺肿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回答了上述疑问。
模型显示,80%的胸腺肿瘤患者属于复发低危人群,这类患者术后不需要再进行辅助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其平均复发时间为10年,因此只需每年进行一次常规胸部CT随访即可。
这是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胸科医院获悉的消息。本次发表的研究成果首次以中国人群为分析基础,为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胸腺肿瘤患者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指导与建议。
方文涛(右)接诊一名胸外科患者。 上海市胸科医院 图
胸腺位于人体纵隔部位,胸腺肿瘤有良性或恶性,是纵隔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相比肺癌、食管癌来说,胸腺肿瘤是一种被低估的“罕见病”——其发病率约为0.4/10万,较肺癌的80/10万似乎低得多。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胸腺肿瘤的实际发病人数并不低。而且在人种分布上,亚裔人种相对欧美白种人发病率多了近一倍。
“国际首个胸腺肿瘤的复发预测模型”提出了两点重要发现,第一是关于术后是否要做辅助治疗。
方文涛教授表示,在以往的观念中,胸腺肿瘤手术后常常要再做放疗、化疗,以防止复发风险。而模型结果显示,80%的患者是属于复发低危人群,这类患者做完手术后不需要再进行辅助治疗。20%真正有复发高风险的患者,模型提示55.2%的患者在术后前3年出现复发,几乎所有复发均出现在术后6年内。
同时,模型也根据不同的复发转移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比如,对于局部复发的患者,放疗是有效的,能进一步巩固手术疗效。但如果病人已出现远处转移,就需要通过全身性的化疗等模式开展辅助治疗。
另一方面,上述模型也提出了详细的胸腺肿瘤患者术后随访建议。
方文涛教授表示,治疗过程中,检查过于频繁,不但会增加患者的时间、经济负担,还会在心理上给患者造成恐慌的情绪。但如果检查不够仔细,又会耽误一些出现复发转移的病人。这些都是常年困扰着胸外科医生的国际性难题。
对此,模型提出,高危组患者应进行为期6年的全面检查,推荐前3年每半年复查一次,后3年每年复查一次,检查的范围应涵盖胸部、腹腔、头颅、骨骼等全身部位。对于低危患者,其平均复发时间为10年,且局限于纵隔局部或胸腔区域,因此只需每年进行一次常规胸部CT随访即可。
这一模式一旦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也将会减轻这部分肿瘤患者的医疗开支,同时可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这项研究结果一经发表,立刻获得了国际同道的广泛关注。
意大利罗马的两家医院和一家国立癌症中心分别运用胸腺肿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对意大利的病人进行术后管理,相关研究成果也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进行了发表。结果证实,中国专家提出的这一模型是准确有效的,并且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对于全球的胸腺肿瘤患者都能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