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除了要学习识字外,还要学习音律、格律等。因此,《声律启蒙》应运而生,它是古时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我们的国学经典课程开设“声律启蒙”课程,带孩子追溯、学习古时那最美的调调。
声律启蒙(二冬二段)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知识拓展
镜奁对衣笥(jìng lián duì yī sì)镜奁为古时人们用的镜匣;衣笥为古时人们用的衣柜,用来装衣服。
野杵对村舂(yě chǔ duì cūn chōng)杵:chǔ 捣舂米的器具,捣衣之木槌也称杵;。舂:chōng,大多数用于“舂米”。“舂”的单独解释是打碎之类的意思;“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将其去掉壳的过程。壳即为米糠,而去掉壳的谷子便是小米。
九夏:夏天三个月共九十天;三冬:冬季有三个月,故称三冬。
擘(bò) 分开;剖裂,同“掰”。
螯(áo)螃蟹等节肢动物的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能开合,用来取食或自卫。
《世说新语》记载,晋朝人毕卓(字茂世)很喜欢喝酒吃蟹,曾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人的一生也就不虚度了。”从此,人们把吃蟹、饮酒、赏菊、赋诗,作为金秋时节的风流韵事,也就是如今的“螃蟹宴”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就有关于螃蟹宴的热闹情景的描述。
王恭,字孝伯,东晋太原晋阳人,晋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兄。有一次王恭披着鹤氅踏雪而行,有一名士见了,赞叹不已:“风度翩翩,简直是神仙一般。”
《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之后,李白也写过“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 ,苏东坡也有 “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
今日所学:镜奁[jìng lián]衣笥 [yī sì]
野杵[yě chǔ] 村舂[cūn chōng]
擘 [bò] 螯 [áo] 氅 [chǎng]
上期解析:《声律启蒙》二冬一段“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
概括于韩愈的诗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元和十四年,唐宪宗为提倡佛教,西迎佛骨到长安,韩愈上疏反对,被贬为潮州刺史,路上写成此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敬请关注下一期《声律启蒙》(三江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