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真正能够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
而是你心里的那段释怀和格局,
只要你内心不慌乱。
——稻盛和夫
这既是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是格局,更是遇事不乱的定力与修养。
就如同有句话说得很好:“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无非是你要什么就不给你什么。而生活的智慧是什么呢?是给你什么就用好什么。”
稻盛和夫是著名的企业家,他的智慧更是令任正非和马云等赞叹不已,为了帮助更多的创业者。
年近90岁的稻盛和夫把自己几十年的经营管理、商业智慧、经营理念都写进了这套《心法》、《活法》、《干法》里,因为在他看来,既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利他精神,就必须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拿出来,让更多的人借鉴。
很多人从《活法》,《心法》,《干法》这些书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改变了思维,揭示了人生的密码,让自己真正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2.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梭罗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初识只是堪堪一瞥,那时想着老张的书单该是不错的,便记了下来。
他想告诉我们: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
徐志摩曾说:“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就远似一天。”于是他便“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可梭罗却在闲暇之余,不忘着将林间吹入常醒的清风带回世间,他将与山水的心契与领会,与读他故事的人产生共鸣。
3.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
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
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卡尔维诺《巴黎隐士》
《巴黎隐士》算不上一本传记,既非自传,也非他人系统整理资料后按年代撰写的传记,而是一本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随笔集。
这本书里的卡尔维诺始终是敞开的,他以真诚的态度拥抱世界,拥抱自我,既是与世界也是与自己对等的交流。
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既不自视清高,也不贬低自己,而是以热情的态度省视自身,观察周围,观察他看到的一切。
“趋近世界,也就是说朝发掘更多真相努力,是写作者的基本生活态度,那显现于纸上的不管是什么,无须怀疑,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
4.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情,永远不听话;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佛雷德里曼·巴克曼《外婆的道歉信》
《外婆的道歉信》是巴克曼的第二本小说,在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巴克曼因此成为2016年瑞典年度作家。他对日常生活极具洞察力,作品风趣活泼,笔下的人物生动真实,让读者笑中带泪,感悟人生。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要相信,人类之所以繁衍至今,是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自我适应能力,当我们的祖先在密林中生存如此,而今,在文明社会生活也是如此。
书中外婆说:“如果你摆脱不了坏事,就必须用更多‘好料’去盖过它。”
如果有一天,你的生命中受到创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那些背负更多伤痛并勇敢前行的人。
5. 请你,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太多人的指引。
每一天,活得踏实,将分内的工作,做得尽自己能力之内的完美,就无愧于天地。
——三毛《亲爱的三毛》
这本书主要收录的是三毛与读者间的往来书信,读者向三毛寄来各种不尽相同的书信,有个人遇到的挫折或困惑,又或者只是为了倒苦水。人们大都在信中表达着各自的不满,或家庭或学校或社会等等。
朋友的相交,最可贵在于知心,最不可取,在于霸占或单方强求。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朋友的可贵,就在于自由”。
青年人交友,处于一片热切之心,恨不能朝朝暮暮,生死相共。这种出发点是可以欣赏而且了解的,因为人类常常觉得内心荒凉,期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而青年朋友许多心事羞于向父母启口,朋友便成为极为重要而急切的精神寄托,这也是十分合理的心态。
6.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
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
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我理解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意思是,我们并不会被生活的重负所压倒,压垮,相反,我们生命里恰恰不能承受的是责任的丧失,牵绊的丧失,爱人的丧失。
我们不能无牵无挂地活着,我们总需要去惦记点什么,我们总需要去照顾点什么。爱、付出和承担反而是生命活着的意义。
米兰昆德拉也在书中揭露了人类最本质的一面,那就是“肉体和灵魂之间不可调和的两重性”。肉体不能控制灵魂,而灵魂也不能控制肉体。
昆德拉在全书都在探讨伊甸园或者说田园牧歌。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伊甸园,把生活活成自己向往的伊甸园也就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伊甸园。
7.我要和生活再死磕几年,要么我就毁灭,要么我就注定铸就辉煌。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凯鲁亚克《在路上》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就是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共同的精神宣言!书的内容并不复杂,写的就是他们这群年轻人,4 次横跨美国大陆的疯狂旅行。很多人梦想中,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真的做到了。
“在路上”的生活,就是尽情地燃烧自我和探索世界,做一切没做过的事。明天会怎么样,管他呢,生命短暂,每一分钟都珍贵,要及时行乐,而每一个欢愉的时刻都值得庆贺。
作家冯唐说:“凯鲁亚克35岁出版的《在路上》是本奇书,这本书让他一辈子、几辈子都够了。只要人类社会还有书店存在,人类还读书,百年后,千年后,这本书还会立在书店的书架上,还会让文艺青年热血沸腾。”
8.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它通过弗雷德里克·亨利与卡萨玲·巴克莱的爱情悲剧来表现当时青年的迷惘与幻灭。
海明威在小说序中说:“这本书是一部悲剧,这个事实并没有使我不愉快,因为我相信,人生就是一部悲剧,也知道人生只能有一个结局。”
作者从“迷惘的一代”的视角看人生、看战争与爱情的双重悲剧。亨利的爱情悲剧不再巴克莱偶然的难产而死,而在战争与爱情的矛盾与对立。
作者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亨利精神崩溃的过程。随军牧师用宗教来启迪亨利,使他道德趋向高尚,但他的爱人死了,上帝也就没有了用处。亨利的宗教思想崩溃。爱国者吉诺曾影响亨利,亨利也用正义、爱国之类言辞教育别人。但战争中的徒劳与无谓牺牲,使他也当了逃兵,一切热情化为乌有。外科医生黎那尔第以博爱精神医治伤员。但战争给他送的伤员越来越多,博爱不起任何作用。
巴克莱的死是宗教和博爱挽救不了的,于是我们看到亨利在爱情、正义、宗教、博爱诸方面全面精神崩溃,成为绝望迷惘的一代悲观主义者。
9.我注意到:一个懒惰的人,一个不愿动的人,一旦动起来,就会持之以恒动下去,就跟他坚持待着不动时一样,好像他不喜欢的倒不是动本身,而是开始和停止。
——威廉·福克纳 《我弥留之际》
1950年福克纳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辞里说道:“我不想接受人类的末日的说法……我相信人类不会苟且地生存下去,他们还能蓬勃发展。人是不朽的……人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诗人和作家的天职就在于写出这些东西。”
在《我弥留之际》里,福克纳同样贯彻了他的主张。他以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描写深重的苦难与丑恶,但始终不忘唤醒和激发人的善,正直和力量,不忘让我们明白,人是不可摧毁的,所有的受难,都终将成人生旅途。
我们生而为人,带着与生俱来的劣根性,来到这多灾多难的世间。我们自私,冷漠,虚伪,又软弱。在命运面前,我们总是浑浑噩噩,诚惶诚恐,混吃等死,相互倾轧,相互利用又彼此折磨。
但当命运真正露出它的狰狞面孔时,我们全身流动着的猩红的血又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让我们勇敢无畏,一往直前,坦荡从容,相互鼓励又彼此帮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0.我希望你读很多书,走很远的路。
我希望你爱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爱。
我希望你走过人山人海,也遍览山河湖海。
我希望你看纸质书,送手写的祝福。
我要你独立坚强温暖明亮,
我要你在这寡淡的世上,深情地活。
——《这世界与我》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至暗的时光,越是昏暗,火焰燃烧的光芒才越是耀眼。
如果还没有发光,要么是过早地自我放弃,要么就是火候不到。
我们所要做但就是努力过好今天,不断训练我们去接受未知的挑战,哪有什么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