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聊天,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做一个温暖的人,远远比做一个成功的人困难,因为做成功的人有实际的回报,比如金钱、名誉和地位;而选择做温暖的人,其实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做一个温暖的人,可谓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谛,也是当下值得我们每个人都思考的问题。
何为温暖?辞海里解释,意思是天气暖和,使人感到温暖,温存。曾经有一段时间,《啥是佩奇》的短视频刷爆了朋友圈,里面讲述了一位乡下的爷爷为给回家过年的孙子准备礼物,因为不知道啥是佩奇问遍了身边所有人,最终手工制作了一个佩奇,只为博得孙子的喜爱。看完之后不禁让人热泪盈眶,是啊,隔代的爱,浓浓的伤感,浓浓的刺痛,浓浓的反思;隔代的爱,笨拙而又质朴,付出一切只想为你好。恰是这样看似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却温暖了我们无数人。正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这世界温暖,总有人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你。
做一个温暖的人,要从心存善念开始。人之初,性本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和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每年都荣获最佳产品奖,而他总是将自己的冠军种子毫不吝惜地分赠给其他农友。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方?他回答,我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子,在传粉的过程中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因此我很乐意农友们都播种同一优良品种。他的话看似简单却富有哲理:你对别人所做的善事,最终也是为自己做的。
所以,永远保持向善的本性,是一个人品德、品质、品格的内在反映。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他人的基础和可能。就像那个农夫一样,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冠军的品种,就要给别人冠军的种子。我们爱别人,别人才会爱我们。我们给世界几分爱,世界会回我们几分爱。
做一个温暖的人,要从好好说话做起。指出:“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由此可见,话风是作风的影子,好的话风沁人心脾,让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风,而不良话风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
古语称:“美言美语受人敬,恶言恶语伤人心。”说话太倔太直、喜欢反对质疑、互相揭短抬杠,这些习惯伤人又伤己。不好好说话会让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压力增大,这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增加身体的患病几率。
“言为心声,话风即人”。所以,不要再说我并无恶意,出发点是好的;不要再用“刀子嘴,豆腐心”为自己的恶语找借口。真正心存善念的人,又怎么会口含利刃去伤人?知人不必言尽,责人不必苛尽,得理不必争尽。谨言慎行,三思后再开口。
做一个温暖的人,要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逢事想在前、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廖廖数语,展现出为国为民的深切情怀,寄托着对党员干部的殷殷期许。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想想,新中国的成立,那是多少人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该如何向他们致敬?往前看,实现战略安排“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三个目标,哪一个不需要跋山涉水,我们怎样才能如期抵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也应有一代人的担当。置身东风浩荡的新时代,我们都应抖擞精神,奋斗以行,真正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既要顶得住压力,受得了煎熬,又要耐得住寂寞,切实把肩负的职责履行好,把担负的任务完成好。
总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让我们从每件小事做起,从说每句温暖的话开始,从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入手,真正点亮自己,亦温暖他人。
作者:田胜平
单位: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编辑:杨猛
编校:吕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