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带动立足大量小农户家庭经营的现实,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提升小农户经营的水平。增强村集体的土地统筹能力,引导在村的农民尤其是“中坚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增加在村务农群体的收益,尤其是对于经营效益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农户,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指导,推动向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方向发展,以带动和组织其他农户合作经营。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重点支持农民、村集体组建的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从生产向销售、流通和加工等环节拓展,实行标准化生产、经营和销售,逐步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于相对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发展成为具有文化、治理和生产一体的综合社,或者推动合作社之间成立联合社,实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效益。
针对农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和带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步强化政策推动,鼓励农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带动农业转型,服务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重点扶持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面向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土地托管、农资供应、灾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通过鼓励、引导和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动发展,逐步形成以服务农民和农业为导向,以家庭经营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结构健全、分工清晰、连接紧密、成果共享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供给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提高,而供给能力却相对不足,农产品总量与供给质量不高问题并存。必须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绿色化生产,提供安全、健康和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在种植业的生产环节,积极开展绿色化、生态化经营,政府、农业龙头企业等要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资供给质量,尤其是降低农药化肥污染,进行精准供给、精准施肥、绿色防控。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效利用农业废气物,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提高对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废气资源的转化利用水平,建立资源转化再利用的机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生态养殖,推广运用洁净养殖技术和工艺,推广生态型的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确保喂养饲料的健康和环保,尤其是逐步建设生态养殖示范点,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形成生态优先、产业复合、资源集约的农业经营综合体。推动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技术创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力,推动在农产品加工的关键和共性技术方面创新,推进大宗农作物储存、烘干等方面技术的创新,解决农产品的保存问题。
在关键和核心技术上要有突破,尤其是在农作物营养餐成分提取和利用上要有突破,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精度和深度,提高深加工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农产品。加快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运营,鼓励发展智慧农业、现代物流、加工设备及电子商务等,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农业物流企业在农村建立物流基地,逐步建立起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的冷冻链条。持续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尤其是全面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建立长效的投入和维护机制,加大对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水利设施投入的补贴力度,建立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和高标准农田,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成本。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产品品牌,推动生产和经营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无公害产品,对于优质品牌给予扶持和奖励,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性补贴,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及直接补贴等形式,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要重点扶持带动组织小农户成效明显的主体。严格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发展电商、物流及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农业经营主体,可适当减免所得税等。
对于合作社内部进行销售农资、农机及合作社利润分配,也要减免相应的税收。逐步健全农业保险体系,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开发适应现代农业和经营主要的保险产品,适应不用地区的农业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逐步开发推广适用于农业设施、养殖、农机及农资等方面的保险业务。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新型农产品,尤其是市场前景好、农户受益高的产品,可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保险。加大人才支撑农业发展的力度,当前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要逐步建立起完备的乡村农业人才队伍。实施专业人才下乡帮扶工程,推动文化、科技、社科、电商等各领域人才到农村进行指导帮扶,建立常态化的帮扶工作机制,尤其是建立科研院所科技人员驻村帮扶工程,或者到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兼职。依托职业院校、农业大学、地方党校等,采取经营学习协同、线上线下结合等形式,加大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销售渠道,在城市社区建立直销店,设立农产品销售专柜,建立运输绿色通道,建立与批发市场的对接机制等等,拓宽市场销售空间,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刘涛,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侵删)